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发性气胸吸引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 50 例入组,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 25 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胸管引流,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吸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 在气胸、肺不张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自发性气胸应用持续吸引,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使肺复张时间缩短,促进气胸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低负压吸引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声门下引流的护理观察。方法:将92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19.57%,χ2=5.059)低于对照组(P<0.05),ICU监护时间[(11.43±2.34)d<(14.26±3.05)d,t=4.993]、拔管时间[(15.57±3.61)d<(18.63±2.95)d,t=4.452]以及住院时间[(21.32±5.04)d<(29.83±4.76)d,t=8.326]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声门下持续引流期间,给予患者综合、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患者的快速、良好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持续吸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收的9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持续吸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持续吸引能促进患者胸内气体及时排出,促进肺复张,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气胸 自发性 胸腔闭式引流 低负压吸引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持续吸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我院在 201 8 年 1 月 -201 9 年 1 月 间接收的 92 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持续吸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方法。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89.13% )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 6.52% )低于参照组 ( P< 0.05) ; 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 ( P< 0.05) 。 结论 持续吸引能促进患者胸内气体及时排出,促进肺复张,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气胸 自发性 胸腔闭式引流 低负压吸引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封闭式吸引收集瓶治疗肠瘘口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30例肠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自制封闭式吸引收集瓶治疗及其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痊愈时间、住院时长、肠瘘回收量等多项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痊愈时间、住院时长、肠瘘回收量多项指标结果分别是(158.09±11.17)次、(29.40±5.13)天、(55.49±7.17)天、(12488.09±1077??57)ml,其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瘘患者采用自制封闭式吸引收集瓶治疗及其护理方式后,有效地促进了患者切口恢复,提高了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自制封闭式吸引收集瓶;肠瘘口;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10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持续引流在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6月-2023年4月,总计96例,均为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将患者进行编号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采取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研究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实行胸腔闭式持续引流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测。结果:研究组的肺复张时间(6.82±1.55)d、住院时间(7.79±1.88)d和胸腔积液累计引流量(756.8±48.9)ml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复发率为4.17%,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来说,胸腔闭式持续引流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概率、加速病情恢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负压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观察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与非细针穿刺诊断的结果。方法:始于2023年2月,止于2023年4月,从这一期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随机选取47例,均行超声引导下,与非细针穿刺,以病理学的结果为对比的金标准。结果:(1)在61个甲状腺结节中,从病理学结果来看,有27个恶性,34个良性。经比较,细针穿刺的准确率86.89%、灵敏度88.89%、特异度85.29%,与非细针穿刺的准确率80.33%、灵敏度81.48%、特异度79.41%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2)细针穿刺涂片的满意度85.25%明显要高于非穿刺68.85%,二者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的诊断结果较非要更优。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负压细针穿刺 非负压细针穿刺 诊断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真空高引流瓶与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2组,各46例.Ⅰ组应用真空高引流,Ⅱ组应用双管引流.比较2种方法的引流效果.结果两组术后72h引流量、皮下积液率及平均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高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明显优于双管引流,值得推广.

  • 标签: 真空高负压引流 双管负压引流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应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疮 的临 床效果。方法: 首先给予疮面清创,然后安放 封闭引流 (VSD)装置, 行吸引 5~ 7天,一般在 7天后拔除或更换。创面新鲜后,局部转移皮瓣封闭创面或常规换药、疤痕愈合。 结果: 27 例 患者: 治愈 25 例,占 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居家的吸引治疗失能老人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失能老人疮患者中随机抽选2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病人入院日期的先后划入两组,即常规组(n=10)与吸引组(n=10)。常规组病患接受传统换药干预,吸引组病患予以居家的吸引治疗。统计两组病患治疗后的疮愈合量表评分、疮愈合结果下降率。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病患,吸引组病患治疗后PUSH评分的结果明显更低(P

  • 标签: 负压吸引 失能老人 压疮 临床效果
  • 简介: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妇女乳腺癌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发病率约为23/10万。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创面大,术后皮瓣积液,坏死率高,我院采用胸带加压包扎及持续引流的方法,来减少出血及渗漏,促进愈合。从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56例乳腺癌患者,现对其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 护理 负压引流 治疗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及推广使用确定手动吸引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用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对比,以及寻找试点获取临床反馈的方法确认使用效果.[结果]该手动吸引器的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较为接近,且临床使用效果明显.[结论]该手动吸引器无需用电,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产生吸引压力快,且较为安全,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手动 负压 吸痰 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