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卡介苗膀胱灌注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目前认为卡介苗通过激发机体免疫力而取得治疗效果,但临床治疗效果常常不能简单地以机体免疫力高低解释,说明卡介苗治疗机制尚有未明之处。近几年研究发现卡介苗治疗后存在凋亡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性调控的现象,说明卡介苗治疗机制的复杂性。作者就卡介苗引发肿瘤细胞抗凋亡、肿瘤微环境的性调节等因素做一综述。

  • 标签: 肿膀肿瘤 膀胱灌注 卡介苗
  • 简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发展至中晚期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发病机制主要是CKD进展导致肾脏产生的1,25(OH)2D3分泌不足,导致钙、高磷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导致血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增高,SHPT患者不仅表现为钙磷代谢紊乱、转移性钙化,还会导致骨骼、关节疼痛、骨骼畸形(如退缩人综合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切除术 低钙血症 肾脏病患者 PARATHYROID 转移性钙化 钙磷代谢紊乱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收缩变异性(SBPV)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记录2011年3月至5月期间50例MHD患者每次透析前的血压,计算透析前平均收缩及标准差,并以血压离散系数表示透析前SBPV。在此期间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行生化指标检测、心脏彩超检查。记录患者生存状况,随访5年至2016年5月31日。结果透析前收缩血压变异性为(8.5%±2.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BPV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舒张期左房内径(LA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透析前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碳酸钙剂量、活性维生素D剂量、平均舒张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另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及应用α受体阻滞剂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分别较对应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透析前SBPV作为因变量,将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冠心病、BMI、LAD、SCr在方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方程R2=0.630;随访5年,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透析前SBPV增高组病死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伴有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增加、LAD增大、高BMI、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以及低浓度SCr是SBPV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前SBPV增加与MHD患者全因病死率增加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压变异性 收缩压
  • 简介: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是指慢性肾脏病导致的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出现钙、磷、甲状旁腺素(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骼病理改变及血管和软组织钙化等一项或多项改变。骨活检为其诊断金标准。随着透析患者生存期的延长,CKD-MBD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2007年的DOPPS调查研究显示国外CKD-MBD发病率达40%~50%,而国内发病率更是高达60%~70%[1]。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低钙血症 相关因素分析 切除术后 骨代谢异常 慢性肾脏病
  • 简介:目的观察流量麻醉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低流量麻醉在此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应用安全.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肾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5L/min,B组新鲜气体流量为0.5L/min.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充气后及拔管前的生命体征,抽取各时段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各时段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测量围麻醉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吸入七氟烷的容量.结果A、B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单位时间内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七氟烷流量麻醉可以安全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患者.

  • 标签: 七氟烷 低流量麻醉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