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定位的相关解剖参数,以指导PICC头影像学定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34例患者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患者右主支气管起点、右锁骨内侧头最上缘、气管隆突与心包返折及房腔交界之间的间距(解剖参数绝对值)。测量T6椎体上缘平面至T7椎体上缘平面之间距(L单元高度),将各解剖参数绝对值除以T6单元高度,计算出解剖参数相对值。记录房腔交界和心包返折所对应椎体位置。结果82%(274/334)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6~7水平、79.3%(265/334)的患者心包返折位于T5-6水平。气管隆突-房腔交界间距、气管隆突-心包返折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房腔交界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心包返折间距、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房腔交界间距及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心包返折间距的绝对值分别为(38.4±8.8)、(21.9±9.2)、(50.7±9.1)、(34.2±9.4)、(110.2±15.9)、(93.7±16.3)mm,相对值分别为(1.85±0.43)、(1.05±0.44)、(2.44±0.45)、(1.64±0.45)、(5.30±0.75)、(4.50±0.7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解剖参数绝对值与患者身高有相关关系(P值均〈0.01);而相对值与身高相关性明显减弱,并且部分解剖参数相对值与身高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起点用于PICC头定位的可靠性相对较好;而心包返折的位置变异较大,利用影像学标志推断心包返折的位置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近骨折应用种内固定材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肱骨近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针对对照组,通过传统的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针对实验组,通过AO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优良率。结果在15个月随访后,基于不同固定材料前提下,实验组在治疗效果与优良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骨折患者,通过AO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愈合速度快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患者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三叶草钢板内固定 AO锁定钢板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输尿管结石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近年接收的输尿管结石者共104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4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并比较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54%、上段结石有效率为76.19%、中/下段结石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依次为76.92%、86.96%、68.9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可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因其在上段结石中的疗效偏低,故临床医师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时,还需结合其病情状况选取最佳的治疗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复杂输尿管结石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治疗复杂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效果确切,相对于气压弹道碎石方法,镜下钬激光碎石成功率以及排净率更高,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杂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常规气压弹道治疗,观察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方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将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下段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