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两种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曾潮勇

长沙市正和骨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2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研究组给予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对照组给予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LPH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与锁定钢板两种方法治疗的疗效相当,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锁定系统;锁定钢板;临床疗效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在发生肱骨近端骨折后会对其肩关节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且如果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其残疾,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就研究分析PHILOS与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36例)与对照组(n=36例)。研究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为63至79岁,平均年龄(69.89±5.28)岁,Neer分型情况:10例患者为2部分骨折、14例患者3部分骨折、12例患者4部分骨折,其中21例患者是因交通事故导致骨折、15例是因跌到坠落伤害导致;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62至80岁,平均年龄(70.16±6.15)岁,Neer分型情况:9例患者为2部分骨折、16例患者3部分骨折、11例患者4部分骨折,其中19例患者是因交通事故导致骨折、17例是因跌到坠落伤害导致;所有患者均为新鲜的闭合性骨折,且肘关节功能均正常,排除伴有心、肺、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存有神经与意识障碍的患者及盂肱关节出现脱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不明显(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研究组给予PHILOS治疗,对照组给予LPHP治疗,其中PHILOS与LPHP均是螺钉与钢板组织;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对其相关检查进行完善,并对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在术前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沙滩椅体位,麻醉方式选用全身麻醉,待麻醉成功后,常规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铺单等;在患者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做一个切口(12cm左右),再将皮肤、皮下组织等依次切开,对肌间隙进行分离,使肱骨近端暴露,并对肩袖的受损情况进行了解,再对骨折端存有的嵌入软组织与凝血块等清除,对关节盂进行清理,操作中需最大程度的对关节囊进行保护,然后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将肱二头肌的长肌腱与结节建构作为标志),并通过C型臂X线机对复位情况进行观察,若复位情况满意,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相应的PHILOS(或LPHP钢板)放置在距肱骨大结节0.5cm与结节间沟后外侧,并进行钻孔将螺钉拧入对骨折进行固定。再通过C型臂X线机对骨折是否达解剖复位、螺钉长短及接骨板部位进行了解,确保其均无异常后,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并将引流管留置引流,最后采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第二天将引流管移除,再通过X线检查对其复位情况及内置物情况等进观察,检查显示均正常良好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的功能训练,主要为被动前屈训练、外旋训练与钟摆样锻炼等,并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指导其进行被动内收训练、内旋训练与外展训练等;在手术后45至60天通过X线进行复查,若检查显示骨折线逐渐模糊,将训练强度加强,并指导其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训练。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X线复查,且在出院后均进行1至3年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愈合时间等)、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其中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通过Neer评分进行评价,其评分内容包括功能使用情况、疼痛、活动度及解剖位置等,评分共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表示优、89至80分表示良、79至70分表示可、70分以下表示差。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表示,如果(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比较

患者经手术后,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主要是指发生于肱骨关节表面与其外科颈下方1.0至2.0cm间的骨折。通常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比较高发,而尤其是存有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中十分高发[1]。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比较多,包括传统三叶草形钢板、T形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等,其中前两种治疗方法均是利用加压螺钉将骨骼与钢板间的摩擦力增加,使内固定稳定性提高,而因肱骨近端骨折通常位于关节中,螺钉往往不能将对侧皮质完全穿透,因此,把持能力以受影响;同时因人们随着的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及耐受能力均会逐渐减退,使手术难度明显增加,因而,手术效果往往也不理想[2]。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包括PHILOS与LPHP两种治疗方法,其均是由钢板与螺钉组成的一个独立单元,具有手术操作便捷、稳定性好及贴服性好等优点,采用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将发生肩峰撞击的可能性减小,还能将软组织的剥离减少,对肱骨血供进行维持,从而将患者受到的创伤减小;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还能将骨面和接骨板的压力减少,对骨折块与骨膜的血供进行保护,同时能够通过多方位、角度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避免骨折固定出现松动及拔出等,从而对于老年患者也能够进行良好的固定[3]。但目前,临床上对于PHILOS与LPHP两种方法治疗效果谁更具优势还未明确,本研究中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显示,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肩关节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Neer评分优良率均超过83.33%,表明治疗效果良好;且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组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与锁定钢板两种方法治疗的疗效相当,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英,申海波,崔岩等.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接骨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2,01(4):392-395.

[2]张敏,白鹏程,张媺等.PHILOS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对比[J].安徽医学,2015,(4):441-444.

[3]劳继军,潘峻,凌志恒等.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3例[J].浙江实用医学,2006,11(2):1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