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断流诊疗经验。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5例,均采用急诊断流。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3 h内消化道大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100%。结论: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多种治疗方法,急诊手术具有独特的止血优势,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首选式。合理选择适应证,果敢手术,确切断流,是急诊手术成败的关键。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断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应用脾切断流方案治疗对预后及肝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 40例,均为我院 2009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应用保守方案治疗(对照组, n=20)与应用脾切断流方案治疗(观察组, n=20)预后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估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居更低水平。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应用脾切断流方案治疗,可改善肝功能,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断流术 效果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术后延伸康复指导对于预防并发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康复指导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并分别实施传统指导方法和延伸康复指导方法,进而以患者疾病状况为评价内容,观察康复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延伸康复指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术后延伸康复指导对于预防并发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康复指导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并分别实施传统指导方法和延伸康复指导方法,进而以患者疾病状况为评价内容,观察康复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延伸康复指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12例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对照组患者56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 56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并发发生概率为3.56%,对照组患者的 并发发生概率为17.86%,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 P< 0.05)。 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的概率,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B超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对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方法:B超检测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其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分组对比研究。结果:B超检测出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B超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有助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从而对于临床诊断及预防由于食道静脉曲张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B超 脾静脉内径 脾脏厚度 食道静脉曲张 门静脉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原发性肝癌(PL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PVC)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90例PL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TACE(45例),实验组于TACE基础上添加PVC(45例),相比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赫,P<0.05。结论 TACE联合PVC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死亡
  • 简介:摘 要: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多继发于门脉高压患者,其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高,可能导致二次出血等情况,需要实施科学治疗方案。现阶段,EGVB的临床疗法多样,缺乏统一标准。生长抑素能够抑制内脏组织的血流量,对于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加快止血速度。精氨酸加压素(AVP)对于胃食管的血流量具有减少作用,可以预防内脏缺血,β受体阻滞剂(NSBB)能够减少二次出血情况,但无法改善静脉曲张病变。除以上药物治疗方法外,介入手术可以作为补充疗法缩短患者病程,降低疾病凶险性。此外,内镜下治疗被广泛用于该病患者,其具有微创性,止血效率较高。基于上述观点,本文综述门脉高压EGVB患者的治疗进展,以此指导相关治疗工作。

  • 标签: 门脉高压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内镜下治疗
  • 简介:摘 要: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多继发于门脉高压患者,其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高,可能导致二次出血等情况,需要实施科学治疗方案。现阶段,EGVB的临床疗法多样,缺乏统一标准。生长抑素能够抑制内脏组织的血流量,对于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加快止血速度。精氨酸加压素(AVP)对于胃食管的血流量具有减少作用,可以预防内脏缺血,β受体阻滞剂(NSBB)能够减少二次出血情况,但无法改善静脉曲张病变。除以上药物治疗方法外,介入手术可以作为补充疗法缩短患者病程,降低疾病凶险性。此外,内镜下治疗被广泛用于该病患者,其具有微创性,止血效率较高。基于上述观点,本文综述门脉高压EGVB患者的治疗进展,以此指导相关治疗工作。

  • 标签: 门脉高压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内镜下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ICU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常见并发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 ICU收治的 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观察两组并发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0.00%,明显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 76.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预防感染与并发发生的策略。方法: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了过去五年内的临床数据。共纳入300名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评估了不同预防策略对感染和并发发生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静脉输液护理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使用一次性器材以及定期更换输液袋和管道等预防措施,显著降低了感染和并发的发生率。另外,合理选择药物类型和剂量,正确监测输液速度和反应情况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结论:本研究表明,在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全面、科学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和并发的风险。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相关操作规范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 预防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选取12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护理方案。结果:120例ICU患者中,VTE发生率是16.67%。其中发生VTE患者与未发生VTE患者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发生VTE患者的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72h、机械通气不当、合并基础病、血液高凝、下肢骨折发生率大于未发生VTE患者(P<0.05)。结论:明确ICU患者中的VTE发生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可预防VTE发生。

  • 标签: ICU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置管的患者,探究相关并发及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01-2021.12)的中长导管静脉留置针输液置管病患,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A组,为病患进行常规护理,并观察记录护理效果;另一组为B组,实验开始之前进行相关并发发生的观察并总结,为本组病患制定优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记录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观察并统计,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病患的各项并发(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A组病患。结论:通过对两组观察时间范围内的病例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置管的患者,在置管期间容易发生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相关并发,对其采用针对性优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患相关并发的发生,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置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选取12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护理方案。结果:120例ICU患者中,VTE发生率是16.67%。其中发生VTE患者与未发生VTE患者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发生VTE患者的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72h、机械通气不当、合并基础病、血液高凝、下肢骨折发生率大于未发生VTE患者(P<0.05)。结论:明确ICU患者中的VTE发生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可预防VTE发生。

  • 标签: ICU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就子宫腺肌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期综合护理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接受子宫腺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指标,研究组出血量明显较少,且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子宫腺肌症 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应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无痛人工流产的用药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截止,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病患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依照计算机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丙泊酚)进行临床麻醉,研究组使用静脉复合麻醉(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不良情况发生几率、临床麻醉效果等。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研究组患者临床麻醉有效率为(97.83%)与对照组患者麻醉有效率(84.78%)相比较,研究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几率(4.35%)其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几率(21.74%);研究组患者氧分压、麻醉维持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出血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开展比较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其用药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病患术后不良情况发生几率、提高麻醉维持时间及效果,改善病患术后出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术 静脉复合麻醉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应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无痛人工流产的用药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截止,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病患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依照计算机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丙泊酚)进行临床麻醉,研究组使用静脉复合麻醉(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不良情况发生几率、临床麻醉效果等。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研究组患者临床麻醉有效率为(97.83%)与对照组患者麻醉有效率(84.78%)相比较,研究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几率(4.35%)其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几率(21.74%);研究组患者氧分压、麻醉维持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出血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开展比较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其用药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病患术后不良情况发生几率、提高麻醉维持时间及效果,改善病患术后出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术 静脉复合麻醉 效果研究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0月 ~2021年10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2例,按照患者接受护理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 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23%,对照组 22.58%,观察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开展早期预防护理能够减少静脉血栓栓塞,加快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