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可能导致邻近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牙周并发。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全厚瓣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对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愈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45例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志愿者纳人研究。每个患者被随机分到以下3组。A组经Thibauld和Parant改良的袋状瓣.B组经Laskin设计的三角瓣.C组经Laskin改良的袋状瓣。通过临床测量评估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21d后,术后并发(水肿、干槽症)与翻瓣的设计无相关关系。但是术后24个月后,B组与其他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的降低及临床附着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的翻瓣设计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对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健康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由于翻瓣.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采用何种翻瓣设计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可能与手术医师的使用习惯和偏好有关。

  • 标签: 并发症 翻瓣设计 阻生牙 牙周探诊深度 第三磨牙手术
  • 简介:本刊编辑部在加工稿件时经常发现作者在“”、“证”、“征”三个字的用法上发生混淆。在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字通用也不会发生多大误解,但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时出现用字不准,就显得不够规范。

  • 标签: “症” “证” “征” 发表论文 科技期刊 编辑部
  • 简介:目的探讨排龈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排龈线排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排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 标签: 排龈 自酸蚀黏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已完成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在初期唇裂修补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对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69例,均采用改良旋转推进唇裂修复实施手术。中根据患侧外鼻形态恢复状况,确定是否行鼻畸形矫正,其中32例行鼻畸形矫正,37例未行鼻畸形矫正。2组均采用术后第4~5年面容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唇裂修复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组和未行鼻畸形矫正组患儿,术后第4~5年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为70.66±10.89和64.14±10.63.鼻畸形矫正组术后鼻外形显著优于未行鼻畸形矫正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唇裂修复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的患儿,其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进一步改善,且对外鼻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 标签: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鼻畸形矫正 鼻牙槽塑形
  • 简介:牙拔除是口腔外科最基本的手术操作,但由于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在解剖、生理、病理等多方面存在复杂的个体差异性,并且口腔内操作时视野和器械掌控都受到限制,牙拔除可能产生多种中、术后并发,如果对其操作风险掉以轻心,或者缺乏足够的处理能力,这些并发可能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甚至危险。因此,充分了解各种拔牙并发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口干日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口干虽非特定疾病,但与口腔局部或全身疾病有一定的相关联系。文章通过对口干的定义、成因、临床评价、预防和治疗等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医生系统掌握口干的临床评估方法及对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口干症 临床评估 对策
  • 简介:牙拔除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最基本的临床治疗操作。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及临床操作的特殊性,在拔牙操作中易发生一些临床并发。本文针对牙拔除的基本特点、常见失误、并发类型以及牙拔除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上预防拔牙并发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目的比较牙冠延长与牙龈切除用于残根残冠桩冠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8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因外伤或龋坏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者50例(58颗患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牙龈切除(30颗牙)与牙冠延长(28颗牙)完全暴露断面,6周后行常规桩冠修复,评价两组在术后2周的疗效及桩冠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术后2周,牙冠延长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牙龈切除组总有效率为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桩冠修复后6个月,牙冠延长组总有效率为93.33%,牙龈切除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有利于修复后牙周健康的维持。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牙龈切除术 牙体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窦内、外提升应用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27例,植入种植体216颗.其中,上颌窦外提升、内提升及常规种植的种植体数分别为40、61、115颗.于种植术后随访6~60个月,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间种植体累计存留率、骨结合状况和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在随访期内,各组间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及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种植术后1年的骨吸收量平均每年小于0.2mm.结论上颌窦内、外提升与常规种植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相关手术技巧的掌握.

  • 标签: 种植义齿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 临床疗效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调查口内磁力矫治器对于治疗OSAS和习惯性鼾病人在打鼾,白天嗜睡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效果,同时分析对颅下颌复合体的影响,调查该装置对颅面结构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取25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4.1岁,范围33~80岁)。患者为习惯性...

  • 标签: 矫正器 鼾症 血氧饱和度 磁力矫治器 白天嗜睡 习惯性
  • 简介:骨硬化是口腔医生较常遇到的一种遗传性骨病,而电压门控氯通道7基因(CLCN7)又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基因,本文阐述了骨硬化的分型和治疗策略,CLCN7引起骨硬化的机制以及电压门控氯通道7蛋白(ClC-7)对颌骨和牙的影响。

  • 标签: 骨硬化症 电压门控氯通道7
  • 简介:自体牙移植从20世纪中叶开始有文献记载(PubMed)至今仅有50年的历史,此间其经过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现已成为一种安全和具有可预测性的操作。虽然目前自体牙移植尚未被列入缺牙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中,但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其必将对保持牙列完整,恢复牙槽突高度,并提供可接受的美学和生理学结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自体移植 牙移植 颌面创伤 牙槽突
  • 简介:牙髓血运重建通过彻底有效的根管消毒,尽量保护牙髓干细胞和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并为这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在信号分子和盖髓剂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的诱导下,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等,从而使牙根在长度和厚度上得以继续发育。在不久的将来,牙髓血运重建有可能成为年轻恒牙牙髓病变和部分根尖周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牙髓血运重建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髓 血运重建 年轻恒牙
  • 简介:牙拔除是口腔外科的基本操作,近年来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也在不断变化调整。本文围绕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全身情况差和精神心理因素不能配合的患者)以及特殊牙齿(包括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和下颌阻生智齿)的牙拔除方面内容结合临床经验加以介绍。

  • 标签: 牙拔除术 心电监护 镇静 全身麻醉 埋伏阻生牙
  • 简介:当今牙科学科发展及临床进展迅猛,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让修复学尤其是美学性修复的领域有了极大暴涨性成长。经典的树脂美容修复是众多牙科医生修复牙体缺损微创方式中的首选。然而随着树脂材料本身的发展.对于材料的选用、修复牙位的范围、修复方式及具体技巧的变化,许多医生无法具悉其详。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术 牙科医生 牙体缺损 美容修复 树脂材料 修复方式
  • 简介: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内含不成熟的动脉和静脉,动、静脉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直接交通,没有正常毛细血管,动脉血经异常血管团迅速流入增粗扭曲的静脉。该病以往又称为“蔓状血管瘤”,在早期可引起颜面外观改变,随着病变发展和“盗血”加剧,则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喷射状出血、颈静脉怒张和充血性心衰等严重并发。外伤、青春期和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不恰当的治疗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病变迅速增大,仍是目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顽疾之一。颅面部尽管约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4%,但全身50%以上的动静脉畸形发生在该区。

  • 标签: 颌面部动静脉畸形 治疗 先天性发育异常 口腔 蔓状血管瘤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992—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4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分析腮腺浅叶切除(88例患者)与腮腺区域性切除(60例患者)两种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治疗的病例,术后瘢痕、局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及腮腺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的病例。两种式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式,对界限清楚、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减少并发;对过大或边界不清的肿瘤仍宜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以减少复发。

  • 标签: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牙本质过敏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效果特别是远期效果多不理想,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对牙本质过敏的发病机制、治疗原理及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本质过敏症 药物治疗 脱敏
  • 简介:嵌入性外伤常常发生在乳牙列,由于轴向的直接撞击造成脱位性外伤,将牙齿推入牙槽窝内,压迫和损伤牙周膜及损害嵌入牙齿的牙髓。在治疗嵌入乳牙时,医生要注意到位于受伤齿牙根方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恒牙胚受伤的可能性。本综述将讨论乳牙挫入性外伤的特点、并发和处理。

  • 标签: 乳切牙嵌入伤 检查 处理 后遗症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牙科焦虑和牙科就诊对口腔保健习惯的影响.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刷牙、牙线的使用和刷牙时间。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牙科问卷对研究对象的牙科就诊、口腔保健习惯和牙科焦虑等方面进行测量:通过一份人口统计学的调查问卷来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种族及国籍。主要的研究对象为77名就读于美国南部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结果: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探讨牙科焦虑和口腔保健习惯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可解释口腔保健习惯中的差异.R^2=0.41.F(1.76)=12441,P〈0.001。具体地说.临床牙科焦虑水平越高的患者,他们的口腔保健习惯行为越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探讨牙科就诊与口腔保健习惯的关系,结果显示牙科就诊与刷牙r(75)=0.342,P=O002以及牙线的使用频率r(75)=0.294.P=O009存在相关性.而牙科就诊与刷牙时间无相关。结论:结果显示牙科焦虑与口腔保健习惯具有相关性。除此之外,经常来牙科就诊的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好的口腔保健习惯。本研究提示牙科焦虑和口腔保健习惯可能存在习得性联结。焦虑的状态抑制患者的最佳口腔保健习惯.而教育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焦虑.牙科专业人员向患者强调刷牙时间是有益的。

  • 标签: 行为决策 牙科焦虑症 牙科就诊 习得性联结 口腔保健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