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固体光气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1例性固体光气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及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对症治疗和护理后病情稳定且趋于好转;使用BiPAP通气治疗5~7d后待呼吸系统症状全部消失并停止BiPAP;治疗10~21d后,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完全恢复正常,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均提示正常,给予出院。结论对于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急性固体光气中毒的患者实施护理时,通过心理干预、呼吸机使用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鉴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急性固体光气中毒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危险水平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选取老年心脑血管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青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危险水平。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高血压,血糖升高等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Framingham积分方法,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方面的发病率为100%。实验组患者的HDL-C和LDL-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心脑血管危险水平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个类型,实验组患者的高危率为51.67%,中危率为12.5%,低危率为35.83%,对照组高危率为31.68%,中危率为13.33%,低危率为55%,实验组患者的高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低危率无差异,对照组低危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互作用的效果,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难以改变因素和可以改变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或采取有效药物治疗能够对抑制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危险水平 评估效果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男性性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并寻求高效应对措施。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我院检查并被确诊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113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所有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危险因素。结果113例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性欲低下、勃起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且通过回顾性分析表明,男性性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男性年龄,夫妻情感不和谐,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结论男性年龄,夫妻情感不和谐,抽烟、酗酒等不良情况,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保持夫妻生活和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注重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的防治,进一步恢复患者的性功能状况,保障生活质量。

  • 标签: 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 危险因素分享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发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1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患者的治疗结局,将入选患者分为死亡组60例与存活组66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病例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病例在年龄、APACHE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平均动脉压、白蛋白、是否接受有创检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白蛋白是诱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ICU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将根除病因为基准进行综合治疗,进而降低本病症死亡率,促进转归。

  • 标签: ICU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脑梗塞发病相关危险一定升高。方法选择2010年—2016年本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9例中并发脑梗塞患者132例作为观察组,227例非脑梗塞组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糖、血脂、年龄、心率、血红蛋白、尿酸、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平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两组之间血压、血糖、血脂、年龄、心率、血红蛋白、尿酸、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平均住院天数等变异系数曲线脑梗塞组低于非脑梗塞组,t检验,P>0.1,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塞组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平均数低于非脑梗塞组。

  • 标签: 血压 血脂 血糖 脑梗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本文所选100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按照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将全部患者分成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分析探讨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全部100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共105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0.5%(105/1000),其中53例患者为呼吸系统感染,41例患者为泌尿系统感染,11例患者为其他感染。全部105例患者共检出130株病原菌,其中68株为真菌,40株为革兰阴性菌,22株为革兰阳性菌。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性别、慢性疾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吞咽困难、白蛋白水平低下等方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因素分析发现,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白蛋白低下、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结论白蛋白水平低下、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等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保证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风险因素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分析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前后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分析护理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措施后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和护理满意程度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实施预防措施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分析护理服务中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风险和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神经外科 危险因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简单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护理资料,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等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以及提出的有效措施,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护理水平,降低了护理危险的发生,并提升了护理质量。结论对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同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在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患关系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压疮一直是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多家医疗机构将压疮发生率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指标后,使护理工作更加繁重。如果在早期阶段确定和解决压力性伤害,压疮就可能会被逆转。本文通过阐述引起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旨在预防压疮的发生,降低压疮的总体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ICU谵妄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及药物治疗。方法选取我院ICU2014年8月1日—2017年10月30日停留时间>24h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每天两次对患者采用CAM-ICU进行评估,根据有无发生谵妄分为观察组(有)与对照组(无)。同时对谵妄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谵妄,发生率14.0%(观察组),43例未发生谵妄,占比86.0%(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ICU谵妄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苯二氮卓类药、低氧血症、手术、冠心病史等。结论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苯二氮类药、低氧血症、手术、冠心病史等,因此需及早筛查ICU谵妄,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加以预防。

  • 标签: ICU谵妄 危险因素 药物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其分成对照组(未发生产后出血,56例)和观察组(产后出血,38例)2个组别。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在产程时间、出血量、巨大儿、人工流产史、羊水过多等因素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延长(OR值4.12)、巨大儿(OR值4.29)、人工流产史(OR值2.44)、羊水过多(OR值2.56)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与产程延长、巨大儿、人工流产史、羊水过多等因素有关,可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产程干预等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 标签: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羊水过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以2015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高热惊厥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实验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惊厥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神志恢复时间与惊厥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为4.0%,比对照组的24.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患儿施以针对性护理,可显著缩短其惊厥持续的时间,促进病情恢复,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 标签: 危险因素 神志恢复时间 小儿高热惊厥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后期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学生在这个阶段也面临着诸多的学习压力,因此,中学生也是出现了一定的亚健康状态,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和很大的困扰,严重的话甚至造成中学生危险行为的产生,国家也是对中学生亚健康状态逐渐的进行的重视,下面,本文就针对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危险行为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学生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中学生 亚健康状态 危险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产生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2018年3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5例接受颅脑手术并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在同一时期在我院选取25例接受颅脑手术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igistic多元回归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和NNIS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次数、手术时间、输血、急诊以及体重指数存在一定的联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后发现,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和NNIS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手术时间有关,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IS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手术时间是颅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患者接受颅脑手术后,应该结合危险因素采取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手术 手术部位 感染 危险因素 探析
  • 简介:摘要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还可以带来医疗纠纷,增加医疗护理费用。对于老年人而言,跌倒不仅是造成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首位伤害原因,也是65岁以上老年人外伤的主要原因1。我国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跌倒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老年人 跌倒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总体感染率维持在低水平,估计为0.058%(0.046%~0.070%),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感染者的绝对数很大,AIDS疫情仍十分严峻,现将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形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7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37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23例,感染发生率为8.97%;共分离出致病原菌110株,革兰阳性菌41株(37.27%)、革兰阴性菌64株(58.18%)、真菌5株(4.55%),致病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居于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首位,感染率为32.52%;年龄、机械插管、留置导尿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年龄、留置导尿管、机械插管、合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疾病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313例高危儿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现存的问题,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高危儿的管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1313例高危儿进行研究,分析各类高危因素构成比、各类高危因素患儿随访次数、失访情况及原因。结果高危因素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窒息或缺血缺氧性脑病所占比例高;仅随访1次的高危儿占55.9%,随着高危儿年龄增长,各类高危因素患儿的失访率也随之增高;失访原因以家长对随访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定期总结并分析高危儿的随访情况,加大对高危儿家长的宣教力度,降低失访率,完善随访体系,从而减少高危儿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高危儿 随访情况 系统管理 高危儿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根因分析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上报的45例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中午、下午、傍晚为跌倒发生的薄弱时段,病房是跌倒发生的主要地点,健康因素为跌倒发生原因,安定的使用较其他药物跌倒的风险高;两联或三联用药跌倒风险高于单一用药;有陪护跌倒发生率低于无陪护患者。结论患者跌倒有一定的共性,识别与全面评估是预防跌倒的重中之重,其次就是针对重点时段、薄弱环节制定可行的护理措施,是避免跌倒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精神科住院患者 跌倒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是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显示为小的(直径一般小于5mm)、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低信号灶。脑微出血与脑梗死存在部分相同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对脑微出血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关性文献进行综述复习,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微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