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固体斜面培养基常规灭菌后会出现培基溢液、灭菌不彻底的现象。经过细致的工艺参数改变实验和关键技术控制,最后确定了新的灭菌条件预热恒温30分钟左右灭菌后排汽30分钟并分别控制灭菌内舱和夹层排汽操作,使灭菌彻底同时无逃液不焦化,达到了理想效果,建立了一套特殊的灭菌技术方法。

  • 标签: 固体斜面培养基 溢液与通透焦化 特殊灭菌条件
  • 简介:摘要护士长是医院环节管理的其中一环。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甚至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医废管理工作是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正确落实医废各项工作是护士长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各个方面论述医废管理相关内容。

  • 标签: 护士长 医疗废物 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展开对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优化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口服固体制剂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一致性评价状况。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各医疗机构也取得了突出性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药品的质量,国家相关部门逐渐加强对药品技术监管的重视。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地区的药品监督机构,缺乏对药品的科学性监督。为此,本文首先对我国溶出度试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重点研究我国口服固体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优化措施。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 评价 试验方法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在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之下,医疗废物的增长也较为严重,而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国家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机构,在医疗废物的处理方面主要是采取高温消毒的处理形式,能够有效实现医疗废物的合理化处置,成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进行医疗废物处理的首选方式。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疗废物的高温消毒处置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管理运行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望给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疗废物 高温消毒处置 管理运行
  • 简介:摘要探讨高血压急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某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82例,根据是否发生高血压急症分为非高血压急症组(n=472)和高血压急症组(n=310)。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急症的发生率为39.6%。两组患者的性别、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BMI、腰围、SSR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食盐情况、运动情况、睡眠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年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PLP-Ⅱ得分、SF-12得分、FAD得分、SRAHP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睡眠情况、HPLP-Ⅱ得分、SF-12得分、FAD得分是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急症发生率较高,有糖尿病病史、睡眠较差、生活方式不良、生活质量不佳、家庭功能较差是其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急症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并对预防策略进行了探微。方法选取了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所接收治疗的15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分析了骨科患者医院的感染因素,然后提出了预防性的策略。结果本次研究的1560例患者当中,有42例患者出现了医院的感染,感染率是2.69%。其中,医院出现感染的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呼吸系统,排名第二的是手术切口,其他部位有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等。患者的年龄、意识障碍、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未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均是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加强性的管理,把各项预防策略逐步进行落实,并严格按照无菌进行操作,合理的应用侵入性的操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些预防措施对于医院感染率的降低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骨科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分析 预防
  • 简介:在呼吸内科病区中的患者病情不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且也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因此,对呼吸内科病区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做出分析与探讨,对于有效控制呼吸内科病区患者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呼吸内科病区患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呼吸内科病区患者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 标签: 呼吸内科 病区 患者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统计感染患者例数,分析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的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制定控制策略。结果感染比例较高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年气管插管等均是急诊抢救室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抢救室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种类复杂,高危因素多,对于不同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感染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 医院感染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B超或者MRCP检查。患者完成ERCP治疗后,结合患者病情,为其进行镜下治疗。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治疗失败7例,治疗成功率为93%,100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其中有10例为高淀粉酶血症,2例出现胆管炎,经过短期治疗后均治愈。此外,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症状,对该患者进行再次镜下止血治疗后治愈。本组患者中没有消化道穿孔和死亡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治疗性针对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而言,有一定安全性,年龄自身并不是该治疗方式的禁忌,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从而促使大多数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治疗性ERCP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预防对策,为临床防治产后出血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的502例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产后的出血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1例产后出血病例,发生率为4.18%。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和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植入/粘连、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软产道损伤、妊娠高血压等有关(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来看,胎盘残留/植入/粘连(β=1.427,OR=4.323)、子宫收缩乏力(β=0.814,OR=7.145)和前置胎盘(β=1.073,OR=5.169)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植入/粘连、前置胎盘等,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干预能够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医学的发展更加注重,通过分析,总结出眼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手术中运用医疗器械及各种治疗产品、手术环境和器械清洁程度不合格、术后护理预防工作不到位,并提出预防管理建议医护人员通过合理安排手术,对手术室进行合理布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中医患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无菌操作;加强术后的宣传护理预防工作可以避免眼科手术的感染。

  • 标签: 眼科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lCU)的多发伤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及时进行压疮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6~2017~6入住我院EICU的292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压疮分为压疮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l)、年龄、体温等13个因素对压疮发生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在YMI、年龄、是否并发糖尿病、是否制动、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多发伤患者的年龄、是否并发糖尿病、是否制动、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多发伤患者高龄、并发糖尿病、制动、住院时间长、低白蛋白时应加强压疮预防措施。

  • 标签: 压疮 多发伤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脑梗死发生隐性误吸患者(发生组)和60例脑梗死未发生隐性误吸患者(未发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脑梗死患者发生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单侧大脑半球其他部位、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有义齿、自主进食、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吞咽模式为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6.7%,91.7%,56.7%,58.3%,61.7%,48.3%,95.0%;与未发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发生组患者性别、有无合并症分布状况、饮酒史与未发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单侧大脑半球其他部位、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有义齿、自主进食、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吞咽模式为异常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积极预防隐性误吸的发生。

  • 标签: 脑梗死 隐性误吸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00例,研究变量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收缩压值、入院时舒张压值、心脏彩超EF值、左室舒张末径、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数据(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离子1、血糖)等37个变量。采用Weka3.8软件进行数据一般资料分析运用百分比和频数的方法对患者的性别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应用Weka3.8软件中的分类算法即决策树算法中的J48算法分析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因素。结果在100例住院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男性患者。高血压II级及高血压III级的患者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的百分比最高,所以在决策树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时着重分析高血压II级和高血压III级的危险因素。将37个变量转换为CSV格式导入Weka3.8软件,选取J48即C4.5决策树算法,并分别以高血压诊断分级、高血压2级二分类变量、高血压3级二分类变量为分类变量,分别建立3个预测模型,模型中显示总胆固醇、血糖、血脂及直接胆红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关联较强。结论性别、血脂、血糖、直接胆红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数据挖掘 危险因素 决策树
  • 简介:摘要目的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 例;观察组实施有意识的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指标为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布情况及总满意度。结果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总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对心外科收治的患者实施有意识的风险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还可改善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论

  • 标签: 心外科护理 护理危险 规避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某三甲医院的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肺部感染者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年龄、发病孕周、发病至分娩时间、分娩方式、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8例AFLP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患者,最终纳入18例AFLP患者,其中肺部感染组10例,对照组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感染组患者血清TBIL、PT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功能是影响AFLP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因素,积极改善肝功能是防控AFLP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妊娠急性脂肪肝 肺部感染 肝功能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剖宫产术后黏连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再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产妇术后黏连的发生率,并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引发产妇出现术后黏连的相关因素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62例(31.0%)出现术后黏连。通过分析发现,年龄、剖宫产时机、羊水污染与剖宫产术后黏连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而术后发热、剖宫产次数以及首次手术不关腹膜、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未用防粘连药物是导致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现盆腔黏连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体温控制、减少手术次数、改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术中给予防黏连药物预防等措施,能够降低术后黏连发生率;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降低剖宫率,从而减少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黏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U患儿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PICU患儿120例资料,统计压疮发生率,并分析和总结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0例患儿共出现20例压疮,发生率为16.6%,其中营养不良是主要因素,占比5.8%,其次为组织缺氧、感觉障碍、环境潮湿、摩擦力,分别占比3.3%、3.3%、2.5%、1.7%。结论PICU患儿压疮由诸多因素引发,应结合患儿情况尽早护理干预,以减轻疼痛,预防压疮发生。

  • 标签: PICU 儿童 压疮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内科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22例设为研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的199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护士工龄<10年、护理评估较差、巡视频率<12次/d、护士宣教不足等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OR值均>1,95%CI1.062~22.840,P<0.05)。结论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提高护士评估能力,增加巡视频率,强化健康宣教的效果,能有效减少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老年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肺炎一旦确诊要及时治疗,轻型肺炎,患儿可很快康复。肺炎的治疗原则是应用抗菌药物,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并早期治疗、足疗程的应用抗生素。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患儿在住院治疗肺炎的过程中,有的患儿入院后就出现一些消化道不适症状,而有的患儿在住院3d左右也会出现类似腹泻等消化道系统异常。本文分析了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危险因素分析及综合护理。

  • 标签: 小儿肺炎 继发性腹泻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