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是否需要预防乙肝病毒治疗,怎样预防进行系统论述。方法对最近几年有提及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是否及怎样进行预防乙肝病毒治疗的相关实验研究、指南及专家共识等进行提炼。结果明确应用利妥昔单抗、蒽环类衍生物及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患者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需积极进行预防性乙肝病毒治疗;建议使用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恩替卡韦;尽量在化疗前1周开始使用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至整个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论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某些情况也需要积极进行预防乙肝病毒治疗,恩替卡韦为较佳选择药物,需估计好用药时机及使用足够疗程,以防止相关患者的HBV再激活。

  • 标签: HBsAg阴性/抗HBc阳性 化疗 抗乙肝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检人群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中HBsAg阴性HBc阳性是很常见的,虽然血液检测的广泛推行及检验技术的提高已经大大降低了血源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但有时很难判断此类人群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本研究是从我院体检人群中选择乙肝两对半中HBsAg阴性HBc阳性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血HBVDNA来了解隐匿性乙肝的检出情况。方法从近3年来到我院体检的人群中选出2549名血HBsAg阴性HBc阳性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标本利用PCR的方法进行血HBVDNA的检测,并将其检测值降低至50拷贝/ml。结果在这2549份血标本中,1352份血为HBcAb、HBsAb及HBeAb三抗体阳性,673份血为HBcAb、HBeAb两抗体阳性,457份血为HBsAb、HBeAb两抗体阳性,67份为单纯血HBcAb阳性。在这些标本中有7.45%(190份)可检测出血HBVDNA。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中HBsAg阳性HBc阳性的人群很大可能为隐匿性乙肝患者,我们除在输血、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领域中需重视此类患者,在体检人群中也应受到重视,并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进一步的检查及随访,从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 标签: HBsAg阴性 HBcAb阳性 隐匿性乙肝 体检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140例HBsAg阳性孕妇根据乙肝携带状态分为大三阳组及小三阳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婴儿乙肝状态。结果乙肝大三阳孕妇体内HBV-DNA含量明显高于乙肝小三阳孕妇;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大三阳组孕妇(19.14%)明显高于小三阳组孕妇(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大三阳孕妇体内HBV-DNA含量>105copy/mL时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HBV-DNA<105copy/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乙肝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有关,孕妇血HBV-DNA含量越高,新生儿感染率越高。对这类孕妇应加强阻断HBV病毒宫内传播,减少新生儿乙肝感染。

  • 标签: 乙肝 母婴传播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导致出现(HBsAg)钩状效应(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150例,其中,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35例,倍比稀释标本后分别应用ELISA二步法和一步法检测HBsAg,观察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不同稀释比与吸光度的变化。结果检测35份标本原血清结果,一步法HBsAg均为阴性,二步法均为阳性;一步法,大部分标本从原血清至17均为阴性,吸光度值OD为0.076,117稀释后OD值逐渐升高,从1126至11023吸光度变化不大(OD值3.30±0.15),12058后OD值逐渐下降;二步法从原血清到1266吸光度变化不大(OD值3.20±0.17)),1524后OD值逐渐下降。结论ELISA二步法可避免HBsAg浓度过高致钩状效应所引起的HBsAg检测结果假阴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钩状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至2009年在我院出生,且母亲为HBsAg阳性的儿童80例,对儿童的乙肝免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是否导致感染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接受乙肝免疫,感染阻断率为98.75%,母乳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为0。结论儿童接种HBl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且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为“大三阳”有关,且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儿童HBV感染的机会。

  • 标签: 母亲HBsAg阳性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交叉配血次侧阳性而患者的直接人球蛋白试验(DAT)为阴性样本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在交叉配血中主侧阴性次侧阳性,患者DAT阴性的3组样本,进行血型复检,对献血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并测定其效价。结果3份献血者样本1例检出-E抗体,2例检出-M抗体。结论对献血员血液最好加做抗体筛查实验。

  • 标签: 交叉配血 次侧凝集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不规则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抗-E抗体 抗-M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导致乙型肝炎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原因,为提高乙型肝炎检验结果正确性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统计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结果通过临床资料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中,共有17份出现错误,其中假阴性结果10份,假阳性结果7份;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为①试剂原因(7份/41.17%);②实验室操作因素(5/29.40%);③其他原因(3例/17.67%);④检验方法(2份/11.76%)。结论为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检验结果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临床医师、实验室医师、以及乙型肝炎检验试剂生产厂家的共同努力。

  • 标签: 乙型肝炎 假阴性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通过对ELISA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导致ELISA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试剂盒的因素、溶血标本的影响、标本离心等等。

  • 标签: ELISA HBsAg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孵育时间在ELX808酶免分析仪(美国宝特BIO-TEK)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了解ELISA方法对HBsAg-HCV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因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方法由于在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中,酶免分析仪短时间处理数张酶标反应板时,会有发生“堵车”现象,本实验分别选择不同参数的标本作为实验对照,延长ELISA方法的孵育时间,让ELISA酶标反应板在孵育室(孵育箱)中滞留相应的时间后才进入读板状态。结果孵育时间延长对阴性样本无影响,对阳性、弱阳性和质控血清都有影响,从而会影响临界值得计算和血清样本结果的判断。结论酶标反应板孵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标准时间15分钟,否则HBsAg-HCV的实验结果都将会失控。

  • 标签: 孵育时间 ELISA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的核抗体(ANA)阳性患者,使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核抗体谱(ANAs)的结果,观察二者结果的一致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就诊的558例ANA阳性患者,ANAs的结果,观察结果的一致程度。结果ANA阳性的患者,ANAs的阳性率为58.96%,ANA的滴度为1320,11000,13200,110000的患者,ANAs的阳性率分别为45.88%,77.72%,83.61%,100%。结论ANA阳性的患者存在ANAs阴性的情况。而且ANAs的阳性率随着ANA滴度的增高而增高。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两步法全面实施后献血者HBsAg阳性淘汰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成都市血液中心2005年至2011年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检测,比较阳性淘汰率变化趋势,分析新投入使用的两步法HBsAg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ELISA两步法全面实施后HBsAg阳性淘汰率上升约0.7%,新投入使用的两步法试剂检测室内质控品的S/CO值均比一步法试剂结果高。结论两步法ELISAHBsAg试剂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但对其特异性也应达到较高的水平。

  • 标签: 两步法 献血者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萘洛尔试验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究提高试验准确性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5年3月—2010年10月该时期前来就诊并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普萘洛尔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呈现假阳性的患者有8例(经cag证实)。其中6例冠脉单支病变患者,2例双支病变;34例经cag证实的假阴性患者,其中15例x综合症患者,心肌炎2例,自主神经出现功能紊乱患者有6例,糖尿病4例,3例高血压,其它情况4例。其中34例假阴性患者中,14例患者下壁st-t发生了改变,其它部位发生st-t改变的19例。结论通过原因的分析发现只有正确实行普萘洛尔试验和充分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才能提高通过普萘洛尔试验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假阳性 假阴性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脂抗体谱检测结果中ACL(心磷脂抗体)、β2-GPI(β2糖蛋白I抗体)的阳性率及阳性的人群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8年8月在我院各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66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总ACL、ACL-IgA、ACL-IgM、ACL-IgG,总β2-GP、β2-GPI-IgA、β2-GPI-IgM、β2-GPI-IgG。结果4665例样本共检出阳性样本353例,占7.57%,其中仅总ACL阳性(β2-GPI阴性)47例,占1.01%;仅总β2-GPI阳性(ACL阴性)177例,占3.79%;ACL和β2-GPI同时阳性128例,占2.76%ACL亚型的阳性率结果ACL-IgA为10.48%,ACL-IgGM为26.34%,ACL-IgG为16.43%,ACL-IgM>ACL-IgG>ACL-IgA。β2-GPI亚型阳性率β2-GPI-IgA为22.09%,β2-GPI-IgM为75.92%,β2-GPI-IgG为5.38%,β2-GPI-IgM>β2-GPI-IgA>β2-GPI-IgG,β2-GPI-IgM阳性率最高,β2-GPI-IgG最低。阳性的人群分布高低依次为脑部疾病占2.56%、自身免疫性疾病占1.37%、血液系统疾病占1.22%。结论对有不明原因的脑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应定期检测磷脂抗体谱,特别是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已确诊为磷脂综合征患者应定期监测磷脂抗体谱,以协助判断疗效或预后。

  • 标签: 抗磷脂抗体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夹心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方法使用ELISA双夹心法对10例阴性标本及系列阴性溶血标本进行HBsAg的检测。结果阴性溶血标本的S/CO值普遍高于正常血浆标本,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S/CO值也随之增大,甚至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溶血对正常阴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当标本溶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导致ELISA检测HBsAg的假阳性。故临床检测中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应尽量避免溶血标本。

  • 标签: 溶血 ELISA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eAg阳性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病毒学特点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CHB患者临床资料,了解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CHB患者在肝功能、肝脏病理学以及HBVDNA载量方面的特点。结果HBeAg阴性阳性HBC患者平均年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类患者均男性多于女性;两类患者的HBVDNA载量有明显差异(t=14.339,P=0.007);两类患者ALT值差异明显(t=5.012,P=0.004);两类HBC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对比无差异。结论HBeAg阴性的CHB患者相比HBeAg阳性CHB患者平均年龄更高,ALT水平、HBVDNA载量更低,两类患者没有明显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差异。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病毒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输血的8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胆红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人球蛋白阳性、交叉配血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其中无出血症状的有54例,对无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测定,观察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判断能否达到临床完全有效输血。结果80例患者输血均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人球蛋白凝集强度的原则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症状,输血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54例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长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或者去白红细胞是合理并且相对安全的。

  • 标签: 直接抗人球蛋白 胆红素 血红蛋白 输血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