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酮类药物致药疹进行分析,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我院2008年发生2例使用酮类药物后出现药疹反应的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使用酮类药物出现药疹的病例,经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控制,痊愈出院。结论随着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药疹反应亦有所报道,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注意。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合成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方法以8-羟基喹啉为原料,经氧化氯代得到6,7-二氯-5,8-喹啉二酮(6,7-dichloro-5,8-quinoline-diones),然后与吡啶衍生和活性亚甲基试剂(AMR)发生环化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中间产物6,7-二氯-5,8-喹啉二酮可通过Shaikh方法合成得到。结果目标产物结构经1H-NMR和ESI-MS确证,共合成10个新化合物。结论合成路线短,生产成本低,且合成方法简单温和,方便于小规模制备的实验室研究,同时为研究抗肿瘤活性打下基础。

  • 标签: 中氮茚并喹啉酮 环化缩合 Shaikh方法 合成
  • 简介: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酮类抗菌药的活性和抗菌谱、作用机理、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对新一代酮药物特点进行介绍。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理以及合理使用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氟酮类药物对人体多种脏器和某些组织均有不良影响。结论通过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酮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产生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在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属于主要的临床表现。41至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恢复时间较长,同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至60岁年龄段患者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从而为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随着酮类药物应用逐渐增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也相应增加;本文主要介绍酮类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加强医务人员对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 标签: 喹诺酮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是合成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以及口服和非肠道给药均有效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本文对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以及其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介绍酮类化合物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在新药的研发领域,通过组合生物合成优化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与随机合成化合物库筛选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红霉素进行组合生物合成理论上几乎可以产生无数种红霉素的结构类似物。本文主要探讨红霉素衍生的合成。

  • 标签: 红霉素 衍生物 合成
  • 简介:摘要氟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感染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药代动力学好等有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次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氟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对氟酮类药物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旨在为氟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 氟喹诺酮 抗菌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84例临床患者进行研究,对使用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失眠,情绪反常不良反应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出现39例,占总例数46.43%,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过敏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4例,占总例数28.57%,酮类抗菌药物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其次是皮肤组织不良反应。结论对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和滴注速度进行合理的调整,用药前后要加强护理,同时用药时要时刻注意,并观察患者反应,保证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从化学合成法综述多肽的合成,对氨基酸的羧内酸酐法、液相分段合成法、组合化学法等进行了评述,概述了多肽在多肽药物、多肽药物载体及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并对我国多肽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多肽 化学合成 药物载体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氟酮类药物是指含氟的第三、四代酮药物,由于在原有的结构中引入了氟,致使其在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诸方面得以扩展,具有良好的疗效价格比。随着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的增加,氟酮类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用。因此,为便于临床上正确地使用该类药物,现就它们的药理特点做一简单的综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酮类药物处方一共11766张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这些药房开展对比分析。结果在酮类药物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诺氟沙星、依沙星和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肠胃道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皮肤以及光敏的毒性反应等。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酮类药物,应该要清楚的掌握这些药物在使用之后具有何种不良反应,以此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市报告的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32例,对患者病历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年龄方面,≥60岁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途径方面口服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明显大于静脉滴注的28.03%与静脉注射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方面,超过有66.67%的患者在服药1h之内便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多于服药3h左右的24.24%以及5h以上的9.09%。结论临床上在给予患者氟酮类药物时,应当加强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应用,提高对患者异常表现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氟酮类抗菌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的特性,这促使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毒性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和损害的人体。因此,加强对该类药物的毒理性研究,尽可能的降低其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系统和软骨组织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氟酮类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并以环丙沙星为例,探讨了该类药物的毒理学表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毒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茶碱与酮类抗菌药物常联合应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酮类抗菌药物可影响肝代谢能力,进而影响茶碱药代谢,本次研究试分析两种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得到硫醚类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结核杆菌H37Rv(M.tuberculosis,ATCC27294)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得到的部分硫醚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结核活性.

  • 标签: 苯并咪唑衍生物 合成 抗结核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TT法检测羟基脲衍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有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羟基脲衍生。方法选用Hep-2肿瘤细胞作为模型,然后利用MTT法从六种羟基脲衍生中筛选出对Hep-2肿瘤细胞有抗肿瘤作用的,并计算其对Hep-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即IC50值。结果筛选得到对Hep-2细胞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的衍生有3种。计算得到的每种羟基脲衍生对Hep-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论HY-CN、HX-CN和HX-叔对Hep-2细胞有非常好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羟基脲衍生物 MTT IC50
  • 简介:摘要酮一直是应用广泛的抗菌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快速的杀灭细菌,而且,这类药物有庞大的衍生库,可以研发出很多代酮类药物,可以针对不同细菌特点研发有效抗菌类药物。根据酮的药理作用,分析细菌遗传分子的特点,研制衍生的有效机制,为新代酮类药物的研制打下基础作用。

  • 标签: 细菌 喹诺酮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