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探讨

陈淼

陈淼(江苏省滨海县光明药店224500)

【摘要】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产生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在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属于主要的临床表现。41至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恢复时间较长,同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至60岁年龄段患者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从而为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05-01

氟喹诺酮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该类药物具有使用方便、血浆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口服吸收好以及抗菌活性强等特点[1]。但是,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本次研究特就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10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产生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29例,男性患者占71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15至8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51.2±3.6)岁,7例外科手术术后进行感染预防患者,9例妇科感染患者,15例消化道感染患者,36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33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采用氟罗沙星患者占12例,司帕沙星患者占13例,依诺沙星患者占13例,培氟沙星患者占12例,环丙沙星患者占15例,氧氟沙星患者占17例,诺氟沙星患者占18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器官、药物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分类总结。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5例患者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占5%,6例泌尿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占6%,17例免疫系统患者,占17%,18例循环系统患者,占18%,25例消化系统患者,占23%,29例神经系统患者,占29%。

2.2不良反应发生及恢复时间

41至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恢复时间较长,同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和恢复时间比较详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和恢复时间比较

2.3不良反应发生性别及年龄情况女性患者占29例,男性患者占7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至60岁年龄段有7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该类药物能够引发轻微的神经毒性,主要症状包括坐立不安、精神异常、疲劳、失眠、头痛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主要症状为幻觉、抑郁以及精神病反应等,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2]。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必须保证用药的科学性,确保给药方式的合理性,全面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以及患者用药时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并于患者用药后对其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3]。

本次研究中,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1至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恢复时间最长,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41至60岁年龄段患者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全面掌握和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有助于确保相关预防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从而使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降低,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德华.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1,17(30):174-175.

[2]杨永乾.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常见不良反应分析[J].吉林医学,2011,16(20):144-145.

[3]林文丰,张晓琳.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9(2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