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液盗汗的疗效。方法将30例确诊为血液所致盗汗患者运用中药汤剂治疗。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血液所致盗汗患者共30例,结果如下。

  • 标签: 中药 血液病 盗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血液肛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血液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肛周感染率(15.0%)低于对照组(35.0%),可见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血液优质护理措施,有效预防患者肛周感染,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病 肛周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鉴定本院血液感染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住院血液血液样本,经BacT/ALERT3D血培养仪培养血琼脂培养基及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对其进行总基因组DNA提取,并在真菌ITS保守区设计引物,对血液样本中的真菌DNA测序,建立真菌感染DNA测序检测方法。结论初步建立了本院血液真菌感染标本DNA测序检测方法,并可对个性化用药提供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病患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17例血液病患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回顾与分析,了解本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分析院内感染的可变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617例患者中14.6%(90/617)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皮肤感染所占比重分别为51.2%、17.8%、13.3%。结论导致血液病患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密切监测与护理是及时发现潜在感染病例的重要举措,提高对院内感染多重危险因素的重视,力争将感染诱因控制在萌芽状态,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血液疾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恶性血液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老年血液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定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血液在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抑郁及恐怖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5或P<0.01);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SF-36总分等方面高于常模(P<0.05或P<0.01)。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较差。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积极改善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恶性血液病 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保证极度低下血小板患者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PICC)的安全。方法术前做好预防出血的充分准备如术前讨论、穿刺部位评估,术前输注血小板、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操作者动作迅速敏捷。轻柔,避免反复穿刺,术后局部用凝血酶及透明敷贴固定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并遵医嘱在输注同型机采血小板1各单位成人治疗量(2.5×1011/袋);用正压接头连接导管,生理盐水封管。结果7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极度低下血小板患者,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行深静脉置管其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证。

  • 标签: 血小板 深静脉置管(PICC) 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率,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研究所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所收治的247例恶性血液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诊断有38例患者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0.5%(38/247),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为0.0%(0/37)、慢性白血病的真菌感染率为0.0%(0/5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真菌感染率为31.03%(9/29)、急性白血病的真菌感染率为9.09%(7/77)、淋巴瘤的真菌感染率为41.5%(22/53)。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素、在一些病例缺少粒细胞时间长时及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真菌药、重建微生态等措施是防治恶性血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中药坐浴在血液肛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将有不同程度肛周感染的住院血液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中药熏蒸坐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行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肛周感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肛周感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坐浴实施后提高了血液病人肛周脓肿治愈效果及减轻了肛周感染患者的症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因肛周感染而致的相关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中药坐浴 肛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0例血液根,观察共1006例次的单次采血小板输注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AL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6.5%,AA组72.1%,ITP组51.5%,三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AL、AA组未发热组其输注有效率显著高于发热组(P<0.05);AL组脾脏肿大组与无肿大组、DIC组与无DIC组其输注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O.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输注有效率53.0%显著高于骨髓移植组38.5%(P<0.05)。结论血液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较为复杂多余,输注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血小板计数及出血量进行综合性分析,避免发生输注无效。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 输注无效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长期多次反复输血对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176例血液,根据输血治疗次数分为输血1-3次组和输血4次以上组,采用微柱凝胶法分别进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统计阳性率的差别,并探讨阳性患者在各型血液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输血1~3次组和输血4次以上组之间阳性相关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组之间阳性相关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淋巴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分布较多。结论随着输血次数及输血量的累计增加,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相应提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与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相关性较高,淋巴系统肿瘤引起的继发性AIHA患者也应受到足够重视。

  • 标签: 反复输血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研究血液在PICC置管后的精细化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我院近一年来100例PICC置管后的血液导管感染情况,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精细化护理。分析两组PICC置管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置管发生感染仅3例(6%),远小于对照组的10例(20%)。结论血液PICC置管通过精细化护理后对防止感染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血液病 PICC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化疗间歇期血液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8例化疗间歇期血液PICC维护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为7.6%,对照组的堵管发生率为3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疗间歇期血液PICC维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化疗间歇期血液病 PICC导管堵塞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血液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血液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按照临床护理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血液护理中发挥着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血液病 应用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造成血液发生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等,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均来自本医院在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收治的血液。收集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液的感染致病菌,并且对其进行培养之后使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测定,通过药敏试验确定致病菌类型与种类。结果420血液标本的的阳性率为37.32%,主要类型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等。所占比例分别为51%、17.26%和31.74%。结论引起血液出现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亚胺培南最为敏感,主要的敏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临床药师应该充分的了解这些常识,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血流感染 致病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临床上的病原学特性和耐药性变迁进行探讨。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血液212例患者319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采取患者的痰液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并对其标本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319份的血液患者标本中,病原菌数目有243株,真菌数目为76株,真菌比例为31.3%。同时,血液的标本数目、标本内病原菌数目、标本内真菌数目、真菌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痰液含真菌最多,检出真菌数目38株,占所有真菌数的50.0%,其次为引流液和尿液,检出真菌数目分别为13株和17株,分别占真菌数的17.1%和22.4%;再次为血液,检出真菌数目为5株,占真菌数的6.6%,其他标本检出真菌数目3株,占真菌数的3.9%。两年内不同标本中的真菌类型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居多,两者占所有菌数的70%左右;真菌对5-氟胞嘧啶有着相对较强的抗药敏感性,其敏感率在两年内均高于90%,真菌对其抗药中介性与耐药性在这两年内均变化不大。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在两年内均高于80%,但是真菌对其抗药中介性与耐药性在这两年内均变化不大。真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抗药敏感率在60%-75%之间,两年中介性变化不大,但耐药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血液病原菌数目、标本内真菌数目、真菌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耐药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应该加强对血液真菌感染率的控制。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真菌感染 病原学 耐药性变迁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