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张菁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三病区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对血液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17例血液疾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回顾与分析,了解本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分析院内感染的可变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617例患者中14.6%(90/617)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皮肤感染所占比重分别为51.2%、17.8%、13.3%。结论:导致血液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密切监测与护理是及时发现潜在感染病例的重要举措,提高对院内感染多重危险因素的重视,力争将感染诱因控制在萌芽状态,降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血液疾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337-02

在原发疾病、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血压疾病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病原菌生物在此时很容易地入侵体内诱发感染。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死亡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17例血液疾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针对具体感染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感染率与血液疾病院内感染死亡率。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17例血液疾病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本次纳入的患者中包括男316例,女30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56.2±4.8)岁;336例白血病患者,118例多发性骨髓瘤,75例恶性淋巴瘤,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17例血液疾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90例,感染死亡病例49例。

1.2方法

准确评估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17例血液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调查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所用药物类型,感染部位,感染诱因,结合具体感染因素,制定相应解决对策。

1.3观察指标

记录血液疾病院内感染者感染原因并计算不同原因感染患者所占比重;观察血液疾病患者感染部位计算不同感染部位患者所占比重;列举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

2.结果

2.1院内感染的一般情况

617例血液疾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90例(14.6%),在这90例院内感染者中45.6%为男性(41/90),54.4%(49/90)为女性;62.2%(56/90)为白血病患者,12.2%(11/90)为恶性淋巴瘤,5.6%(5/90)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0.0%(18/90)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2院内感染原因

90例院内感染者中46.7%(42/90)因抗生素使用所致,73.8%(31/42)临床治疗接受过大于2种以上为期1~20d抗生素药物治疗。38.9%(35/90)血液疾病院内感染因化疗所致,14.4%(13/90)血液疾病院内感染因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

2.3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在血液病院内感染者中上呼吸道感染占35.6%(32/90),下呼吸道感染占15.6%(14/90);17.8%(16/90)感染部位为口腔;13.3%(12/90)感染部位为皮肤;5.6%(5/90)感染部位为消化道,6.7%(6/90)为血液感染,5.6%(5/90)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

2.4分离病原菌与抗生素耐药情况

血液、痰、脓液、尿液、咽部共计分离出包括32株革兰阳性菌,49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真菌,共计86株病原菌。分离率最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位居第二的是葡萄球菌属,检出率居第三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第四位是大肠埃希菌,第五位是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居末位。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耐药性较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庆大霉素、氟哌酸、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性较好,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性较高。

3.讨论

起病急,病情严重是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的主要特征,骨髓与淋巴组织中血液病细胞不断增殖,正常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受干扰,患者免疫力降低,病原微生物趁机侵入继发感染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具有强烈不良反应的化疗药物是血液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这些药物对脏器产生损伤,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为病原菌微生物侵入提供有力条件[1]。本次调查的617例血液病患者中院内感染者占14.6%,呼吸道是本文90例血液病院内感染者的主要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患者比重达51.2%,感染部位按从高到低依从为口腔、皮肤、消化道、血液、泌尿系统。研究数据显示抗生素使用是导致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90例院内感染者中因抗生素使用所致的就有42例,剩下的血液病院内感染者分别引因化疗与糖皮质激素使用所致。

结合本次调查显示结果,提出血液病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对策:(1)首先,在患者病房内安装空气消毒设施,每天进行为期1h的空气消毒,使用消毒液擦拭病床、地面、墙壁、室内部分陈设物件。对患者所处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每月进行一次评估。(2)限制出入患者病房次数与探视人员数量,尽量减少或避免患者外出次数,若情况特殊不得外出,出门前一定要佩戴口罩。(3)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活护理行为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与患者接触后严格按照标准洗手流程洗手[2]。(4)为减少人体受抗生素危害与防止菌群失调及双重感染的发生,临床治疗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慎重选择合适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5)以药敏结果作为抗生素选择的依据,在细菌学监测指标未确定时,在综合考虑到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前提条件下经验性选择有效抗菌药物,视患者病情而定抗真菌药物类型。

综上所述,血液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医院应加强监测,定期分析并更新血液病院内感染的可变性危险因素,结合相关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与变化趋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形成血液病院内感染预防控制体系标准,严格贯彻手卫生制度与无菌操作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病院内感染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胡东方.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4,34(4):332-333.

[2]张晓香,陶彦清,冯涛,等.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3(11):4536-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