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术后系统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01至2011-08于我院进行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为我院施行系统护理之前的患者为OG组,另外10例接受系统护理患者为TG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以及术后12个月内心理行为状态。结果TG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OG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以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均高于OG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后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喉功能恢复,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喉环状软骨 切除术 喉功能重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外痔静脉丛的相互融合。它与内外痔不可截然分开,主要表现为内外痔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称环状混合痔。

  • 标签: 混合痔 混合痔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操作方法改进。方法对18例环状痔进行PPH手术治疗,分析操作方法改进对手术疗效的观察。

  • 标签: 环状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 简介:摘要抗酸杆菌包括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渐渐受人们关注。而医院自来水系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不仅对医院住院病人造成院内感染,而且也对我们实验室的抗酸染色造成假阳性。本研究显示,本院的自来水系中水龙头检出抗酸杆菌阳性率高达18.6%。

  • 标签: 抗酸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环状痔的更好方法。方法分析3例环状痔先硬化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中平均出血3mL,术后平均住院3d,无大出血、感染、肛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传统术式,先硬化后手术治疗环状痔是一种出血少恢复快的更好更安全的方法

  • 标签: 环状痔 先硬化后手术 外括约肌部分离段术 出血少 恢复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观察环状混合痔采用内扎外切加弧形缝合术的疗效,将环状混合痔60例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内痔套扎后将外痔作纵行切除后呈弧形缝合;对照组内痔套扎后将外痔切口完全开放。术后观察伤口愈合平整度、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套扎加弧形缝合法缝合的伤口愈合平整度好,时间短,便后疼痛明显减轻。而未加弧形缝合者,伤口明显不平整,住院时间长,便后疼痛明显。结果表明套扎加弧形缝合法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弧形缝合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ST(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和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TST组和PPH组,每组36例,TST组采用TST进行治疗,PPH组采用PPH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两组均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但是TST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环状混合痔的治疗。

  • 标签: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脱出的手术方案与效果。方法以198例病患为对象,随机抽取99例为(吻合器治疗)PHH组,另99例为外剥内扎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从手术、恢复、住院所用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PHH组各项用时均明显地比外剥内扎组少,P<0.05,从术后的疼痛指数及肛门狭窄、便中带血、尿潴留等症状进行组间比较,PHH组患者发作各类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外剥内扎组,P<0.05,而且,PHH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外剥内扎组,P<0.05。结论临床医师以手术法为环状混合痔脱出症状患者治疗时,PHH术式具有更多的优势,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环状混合痔脱出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结果78例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又由于手术既切除了直肠黏膜脱垂带,又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治疗效果理想。结论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可靠,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痔上黏膜环切术
  • 简介:摘要女性患者,腰腹部及双大腿内侧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上肢及颈部斑丘疹3月。经诊断为亚急性皮炎合并环状肉芽肿,病检术后1月基本消退。亚急性皮炎合并环状肉芽肿临床少见,予以报道。

  • 标签: 亚急性皮炎 环状肉芽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段定位结扎法在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环状混合痔采用分段定位结扎的手术方法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为10-18天,完全愈合时间为22~35天。痊愈后肛门外观无畸形、狭窄等改变,生理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分段定位结扎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既可以彻底消除病症,又能维护正常的肛管生理解剖结构,疗效确切。

  • 标签: 分段定位结扎 环状混合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为探讨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方法,我们对35例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患者采用内痔分段结扎,外痔纵切剥离的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与传统外剥内扎相比较,该方法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重度环状混合痔 内痔结扎外痔剥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环状钙化在超声、CT诊断良性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经手术或穿刺取得明确诊断结果的甲状腺结节,选取CT资料和超声资料完整的且CT和/或超声可见环状钙化的98例患者114枚甲状腺结节为对象,分为CT显示不理想组(超声表现为完整环状钙化,CT表现为非环状)和超声不理想组(声影遮挡结节的侧壁及内部),以环状钙化为特别征像,分别对CT、超声以及CT联合超声在良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114枚环状钙化中,CT显示不理想组39枚,理想组75枚,CT特别征像对良性结节的敏感性达77.8%,特异性达63.6%;超声显示不理想组45枚,理想组69枚,超声特别征像对良性结节的敏感性达80.2%,特异性达87.9%;同时具有CT及超声特别征像对良性结节的敏感性达44.4%,特异性达97.0%。结论以环状钙化为判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特别征像,超声和CT各具优势,二者结合可使环状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特异性显著提升,有利于不必要手术创伤的减少。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环状钙化 CT 超声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9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半年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优势明显,疗效显著。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改良外剥内扎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垫高位悬吊术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肛垫高位悬吊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疼痛情况及术后1周内肛缘水肿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研究组术后1周内肛缘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也更轻(P<0.01),愈合时间也更短(P<0.05)。结论采用肛垫高位悬吊术对环状混合痔进行治疗具有恢复快、疼痛轻的优势,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肛垫高位悬吊术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痔上粘膜环切术)与传统(分段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114例,随机分为PPH组和传统手术组,评价其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结果PP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复发率、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见效快、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吻合器 环状混合痔 PPH 传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