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妊娠晚期孕妇基本情况,探讨羊水过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50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52例羊水过少孕妇作为观察组,98例羊水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羊水过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妊娠期高血压(7例,13.46%)、过期妊娠(12例,23.08%)、胎盘Ⅲ级(14例,26.92%)、脐带异常(6例,11.54%)以及胎儿生长受限(8例,15.38%)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妊娠期高血压、过期妊娠、胎盘老化、脐带异常以及胎儿生长受限均为羊水过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妊娠晚期 羊水过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共9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在临床上一般资料,并进行甲状腺功能的异常筛查。结果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因素有很多,除糖尿病和分娩史之外,与年龄、流产史、胆固醇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要正确认识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对于预防异常情况至关重要。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晚期 甲状腺功能 变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的机理。方法选取300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心电图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出现短P-R间期孕妇的心电图为29例,占总例数的9.7%。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与妊娠晚期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以及膈肌上抬、心脏向左后上方移位等生理因素有关,可与房室传导旁道的短P-R间期相鉴别。

  • 标签: 妊娠晚期 心电图 短P-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妊娠晚期孕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检查的450例妊娠晚期孕妇,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33%、27.7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检查中心动过速、ST-T改变等心脏变化所占较高。结论就妊娠晚期孕妇而言,其出现异常心电图的几率较高,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准确率较高,能够尽快预防、发现以及治疗,从而确保母婴生命安全,在临床中应当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PAPP-A、HPL、SPI与血清进行检测,探讨APP-A、HPL、SPI、PLGF和子痫前期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30例子痫前期患者为观察组,在不同孕周中抽血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来检测APP-A、HPL、SPI与PLGF浓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来检测在胎盘组织中探测其APP-A、HPL、SPI浓度。结果血清APP-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而胎盘中的APP-A浓度则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痫前期的患者在妊娠中期,APP-A、HPL、SPI浓度相比对照组低,也表示其在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子痫前期患者的蛋白浓度在变化之时,起到了代偿作用,可将APP-A、HPL、SPI的浓度变化指标,作为子痫前期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正常妊娠 子痫前期 蛋白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带菌的检测状况及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42例妊娠晚期妊娠35-37周)孕妇进行抽样,应用细菌培养法,予以B族链球菌检测,将42例GBS阳性孕妇作为实验组,另择取84例GBS阴性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442例孕妇B族链球菌阳性检出率为10.52%;实验组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发生率(14.29%、47.62%)明显高于对照组(4.76%、7.1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28.57%、4.76%)与对照组(28.57%、2.38%)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带菌易诱发胎儿窘迫、宫内感染,增加新生儿感染率,强化孕晚期孕妇GBS筛检,可改善孕妇预后。

  • 标签: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带菌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一例晚期妊娠孕妇合并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有效、及时、全面的治疗和护理,住院15天母女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再加上密切观察、综合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是这一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孕产妇 流行性出血热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心电图变化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妊娠晚期妇女为实验组,并择取同时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9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状况。结果实验组心电图异常率(42.22%)明显优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多见于心律失常,必须要引起重视。

  • 标签: 妊娠中晚期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进行血糖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孕晚期血糖控制情况作为依据,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对比两组产后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结果相对于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率要低(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孕妇的FBG、HbAlc、PBG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进行血糖水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有效控制血糖。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晚期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单独使用依沙吖啶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式,对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自愿终止妊娠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经羊膜腔穿刺注射100mg依沙吖啶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方式。结果研究组的宫颈成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的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73.3%(P<0.05)。研究组无不良反应轻微,对照组38例不良反应严重。结论采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引产的方式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使孕妇的宫缩更加协调,大大减少了引产后的出血量,缩短了产程。

  • 标签: 瘢痕子宫 孕中晚期 引产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晚期孕妇心电图表现,讨论其在孕期保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孕孕13周~40周健康孕妇350例,以4周为组段分为7组,每组50人,收集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育龄期女性心电图35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孕妇组,主要异常为窦性心动过速(26.86%),ST-T改变(12.00%),短P-R间期(8.86%),逆钟向转位(7.71%),电轴左偏(7.43%),室性早搏(5.74%),房性早搏(5.14%),低电压(3.14%),Tv1倒置(80.29%)。窦性心动过缓,电轴右偏发生率孕妇组低于非孕妇组。孕妇组内随孕周的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孕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非孕人群,妊娠期心电图变化多为生理性改变,对症处理后可好转。

  • 标签: 孕妇 心电图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和妊娠结局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132例进行分析,将132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与同期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羊水正常孕妇132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因素及其妊娠结局,采用新生儿发病率评价妊娠结局。结果妊娠40周后是孕妇羊水过少发病率较高的时期,这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延期)妊娠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等因素相关,观察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组)围产儿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胎儿慢性缺氧的关键标志之一就是羊水过少,羊水过少的孕妇妊娠结局中,围产儿发病率较高,临床中应采用安全措施及时终止妊娠

  • 标签: 羊水过少 高危因素 结局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龄孕妇妊娠结局与妊娠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高龄产妇和80例同期年龄在20~34岁之间的孕妇,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情况以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高龄孕妇妊娠和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发生率(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在剖宫产率方面观察组结果也要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给予重视,加强高龄孕产妇在妊娠期的保健,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积极进行预防性治疗,达到母婴健康的目的。

  • 标签: 高龄孕妇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症孕妇予以综合护理后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参照随机原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症孕妇90例进行研究,分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组)和综合护理(研究组)各45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为8.89%,与常规组比更低(χ2=6.78,P<0.05);研究组的产程为(5.86±1.39)h,较常规组更低,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2.47±4.02)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意义显著(t=11.09,13.62;P<0.05)。结论妊娠合并症孕妇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后能显著改善其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需对此引起重视。

  • 标签: 综合护理 妊娠合并症 孕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对策。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08例高危妊娠孕妇,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抽取的高危妊娠孕妇分析其护理需求后,选择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抽取的高危妊娠孕妇分别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的效果与特点,包括两组高危妊娠孕妇的心理状态改善,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需求等。结果抽取的两组高危妊娠孕妇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后其患者护理需求中,胎儿状况需求率占69.58%、孕妇身体状况需求率占62.38%,高危妊娠相关知识需求率占53.56%、心理问题、家庭责任以及医疗费用需求率分别占42.25%、32.18%和22.64%。研究组高危妊娠孕妇的紧张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高危妊娠孕妇分析其护理需求并应用产前优质护理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孕妇临床护理中推荐和应用。

  • 标签: 高危妊娠孕妇 产前护理需求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孕妇贫血发生时铁储存情况,为临床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提供资料。方法收集至我院就诊孕妇中贫血患者的血常规及贫血相关指标。结果孕中期孕妇Hb值明显低于孕早期和孕晚期且值低于110g/L说明孕中期孕妇容易患贫血。而当Hb<105g/L时SF明显下降,FEP明显上升说明铁储存已经出现不足,需要进行治疗。孕中晚期的Sf值明显低于孕早期,说明在孕中期开始孕妇已经开始处于缺铁状态,需要及时补铁。结论孕妇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会增加,需要及时补铁。

  • 标签: 孕妇 贫血 铁储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孕晚期妇女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154例孕晚期孕妇(实验组)和74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作凝血指标的检测,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孕晚期妇女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imer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于保证母婴安全,防止产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孕晚期孕妇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医院诊治并分娩的157例GDM孕妇和1128例正常孕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潜在影响和对应临床护理指导。结果孕龄在GDM组为39.17±0.80周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53±0.98周(P<0.001),GDM组以自然产的分娩方式的比例为66.88%要显著低于正常组的77.22%(P<0.001)。同时,GDM组的急产(10.19%)和脐带异常(44.59%)比例要分别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的(2.84%)和(35.72%)(P<0.05)。在其它类型妊娠期并发症和胎儿缺陷指标上并未发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产科临床中,GDM孕妇妊娠时较正常孕妇可能存在较高的急产和剖腹产比例。为了能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并发症以及对母婴的健康损害,GDM孕妇在孕期首先合理控制饮食而避免幅度过大和强度过多的运动,特别是在妊娠末期需要静卧修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