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08~20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0年的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2.05%。远远高于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标准,且超过我省近五年的剖宫产率(46.1%),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脐带绕颈是导致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准妈妈宣教,推广导乐和镇痛分娩,提高产科医生的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用于叉神经半月射频热凝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40例,随机分为施行全麻组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心率变化,呼吸抑制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两次射频治疗中HR均有明显升高(P<0.05),复合麻醉组射频治疗中HR与全麻组比较,升幅较小(P<0.05),术后两组均恢复至接近麻醉前水平。复合麻醉组中心率(HR)、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快于全麻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全麻组,呼吸抑制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阻滞在叉神经半月射频热凝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复合麻醉组术后苏醒快,术中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神经节阻滞 全身麻醉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部裂与滑脱的MRI影像学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椎部裂并合并有脊椎滑脱症的患者46例,分别使用X线、CT、MR检查。结果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组和CT组。结论采用MRI(影像)影响扫描技术检查脊椎部裂与滑脱病症的更为准确。

  • 标签: 脊椎峡部裂 脊椎滑脱 MR影像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52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叉神经痛病人52例,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单纯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以及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针灸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部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2例疑似子宫部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手术或病理确诊为子宫部瘢痕妊娠48例,其他部位妊娠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31%,特异度与敏感度为75.00%、93.75%。与其他部位妊娠患者比较,子宫部瘢痕妊娠的子宫部肌层厚度及动脉血流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部瘢痕妊娠准确率高,也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峡部 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段与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探讨单段与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使用单段固定(组)治疗和短段固定(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与治疗前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上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相比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单段和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二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方面是没有太大差异的,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半月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入院的采用经皮半月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的原发性叉神经痛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其他治疗方法相对比。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优良者45例,优良率为100%,良好者2例,良好率4.44%,一例术后复发两次,一例出现角膜溃疡,眼科门诊转诊后治愈。结论经皮半月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并发症相对较少等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半月神经节 射频热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单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指标、短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了解恢复情况。结果所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约80mm,术中出血量为(40~160)ml,手术时间(35~75)min。术后平均住院(8±1.5)天。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段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的优点,术后恢复时间短,临床预期良好。

  • 标签: 胸椎 腰椎 单节段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滑脱和椎弓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市某医院收治的180例经X线平片与CT诊断的腰椎滑脱和椎弓部裂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椎体滑脱X线片检出率为95.0%,CT检出率为82.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部裂X线片检出率为85.0%,CT检出率为96.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滑脱和椎弓部裂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时,X线平片与CT诊断各有优势,为了降低漏诊率,提高准确度,建议两种检查方法合用。

  • 标签: CT诊断 X线平片 椎弓峡部裂 腰椎滑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星状神经是全身最大的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分布广泛,不仅包括头面部以及上肢区域,而且还分布于心、肺和胃肠道等区域。星状神经阻滞就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阻滞交感神经,从而治疗星状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疾病,例如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上肢、下肢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本综述围绕星状神经阻滞来阐述其在临床应用情况及进展。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镇痛 心律失常 胃肠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脊柱融合术后患者出现的邻近段的加速退变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脊柱融合术的107例患者,术后,对所选患者进行6个月到24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临近阶段退变的情况。结果患者进行脊柱融合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邻近段的加速退变等神经症状。结论对患者进行局部脊柱融合术,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临近段的加速退变。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 加速退变 分析
  • 简介:摘要阐明中医药与西医药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优势和劣势;提高中药品质,使其品质相对稳定;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中药的临床疗效,使国人在生病时首先想到和使用的是中医药。以此为基础,向国际推广,选择在西医药临床疗效差,而中医药疗效好的领域作为突破口,进而在双方可共同治愈的领域展开竞争,最终使中医药成为与西医药比肩的国际化医疗体系。

  • 标签: 中药质量 稳定的品质 质量保障体系 临床疗效 国际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手术与跨伤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段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单段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为14.00%(P<0.05);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差异不显著,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伤椎单段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优,患者伤椎的矫正和维持治疗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率低。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跨伤椎手术 经伤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部切除术式在治疗甲状腺单侧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110例甲状腺单侧结节需要手术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单侧结节切除传统的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患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部切除术式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来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切口长度和切口出血量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和切除结节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部切除术比传统的单侧结节切除术治疗效果要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具有实用价值,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单侧结节 峡部切除术 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细胞神经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收治的5例肾上腺细胞神经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男性4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50岁。5例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病检证实是肾上腺细胞神经瘤,术后均随访1~40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肾上腺细胞神经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B超、CT及MRI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以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优于开放手术。

  • 标签: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4气艾灸调理技术在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定治疗时间为节气前后1-5天不等,治疗方法为采用温灸方法灸神阙、足里、涌泉个基本穴位和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1-2个配穴,神阙穴内填敷特制中药,其它每个穴位涂自配通经活络药剂以增强效果,每次温灸40-80分钟,(夏至节气时间最短,冬至时间最长),以局部皮肤潮红,微微出汗为度。治疗结束后以无菌敷贴敷神阙穴12小时。视情况另以自制节气贴敷涌泉穴和针对病情的特效穴12小时。结果临床治疗次数超过12个节气的患者统计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7例,风湿性、骨性关节炎患者159例,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综合症等患者107例,哮喘患者3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42例,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79例,糖尿病患者56例,高血压患者77例,其他杂病计36例,共735例,其中痊愈171人,显效375人,有效178人,无效11人,总有效率98.5%。讨论24气艾灸调理技术是以中医运气学说、经络理论和中医外治方法为基础,精选一年24气作为治疗时间节点,选取神阙穴、足里、涌泉等保健穴位,配合其他特效穴位,针对不同病情患者、不同体质亚健康人群,在特定时间进行的特殊艾灸治疗方法,不但具有艾灸温肾补阳、温通经络的效果,更加以脐疗、药贴的针对性药力作用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治疗效果,并在治疗的同时,把副作用降到了最低水平。该技术主要是针对艾灸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的调理,促进其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使其脏腑机能得到增强,体质得以改变,从而恢复其健康,使其疾病得以治疗,症状得以改善,甚至痊愈。本方法临床可操作性强,疗效显著,如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分类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加以个性化配制灸疗贴敷药物,相信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24节气 艾灸 脐疗 药物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