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构建

陈志银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手术与跨伤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为14.00%(P<0.05);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差异不显著,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优,患者伤椎的矫正和维持治疗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率低。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跨伤椎手术;经伤椎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018-02

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singlesegmentalandintervertebralsegmentfixationforthoracolumbarfracturewasconstructed

ChenZhiyin.Thepeople'shospitalofzhaohuadistrict,guangyuancity,SichuanGuangyuan6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andanalyzethetherapeuticeffectofsurgeryforthoracolumbarfracturesandtransthoracicsurgeryforpatientswiththoracolumbarfracture.Methods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shortsegmentalfixationinthetreatmentgroup.ResultsTheoperativetime,intraoperativebloodlossandhospitalizationtimeofth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uperiortothecontrolgroup(P<0.05).Thecomplicationratewas6.00%intheobservationgroupand14.00%inthecontrolgroup(P<0.05).Inthetwogroups,thepreoperativeCobbAngleandtheleadingedgeheightoftheinjuredvertebralbodywerenotsignificant,andtheimprovementofth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thoracolumbarfracture,itisbettertotreatthepatientswithsinglesegmentalfixationoftheinjuredvertebra,andthecorrectionandmaintenanceoftheinjuredvertebraisbetter,and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rateislow.

【Keywords】Thoracolumbarfracture;Intervertebralsurgery;Percutaneoussurgery

胸腰椎骨折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脊柱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容易引发椎管内的骨折块占位和脊柱的后凸畸形,因此临床中常运用手术方式治疗。跨伤椎的短节段内固定术可对患者伤椎形成三维固定,然而术后易出现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因此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来经伤椎的单节段内固定术开始被逐渐应用,因此也受到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次研究将针对两种术式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2月—2018年4月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样本,患者均经由影像学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胸腰椎骨折,并且具备手术指征。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50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2.1±0.3)岁;损伤节段分布:T10者11例,T11者9例,L1者14例,L2者1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1.3±0.2)岁;损伤节段分布:T10者12例,T11者10例,L1者16例,L2者12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全麻后取俯卧位,将伤椎中心后正中处作为切口位置,逐层切开分离,暴露椎板及关节突。其中观察组患者于伤椎的上位及下位椎弓根处置入4枚螺钉,之后安装好连接杆,锁紧并提拉其下位的椎体螺钉;对照组于上、下未伤及的椎弓根处置入螺钉,之后在伤椎的椎弓根处置入螺钉并保留2处圈螺纹,确保钉尾稍高于正常的椎体处螺钉尾。之后需继续安装连接杆,适度撑开并锁紧伤椎及下位椎体的螺钉,提拉上位椎体的螺钉后进行适当撑开并锁紧。两组患者以X线片来明确其椎弓根的螺钉位置及伤椎高度恢复效果。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用时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矢状位Cobb角及伤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值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1.26±11.33)min、(130.22±12.07)mL、(11.32±1.22)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9.59±14.26)min、(138.54±19.27)mL、(13.68±3.42)d。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50例患者术后出现螺钉脱落者1例,螺钉松动者2例,未出现螺钉断裂者,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6.00%(3/5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螺钉脱落者2例,螺钉松动者4例,螺钉断裂者1例,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14.00%(7/50)。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椎体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分别为(21.36±3.47)°、(9.25±1.33)°,术前术后伤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8.72±7.92)%、(91.06±10.93)%;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分别为(22.04±3.26)°、(14.26±2.10)°,术前术后伤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9.63±8.01)%、(82.16±9.46)%。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胸腰段是固定人体胸椎和腰椎两者转折点的重要躯体应力部位,同时胸腰段也是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的部位。胸腰椎骨折的损伤位置常集中于患者椎体的上半部分,可能会发生损伤上椎体与相邻椎体位置处的侧方脱位现象,并且大部分患者均属于纵向骨折,出现损伤一侧椎体碎块也可能向患者椎管内部突出,进而引发椎弓跟及关节突等骨折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严重影响患者椎体结构的稳定性。因而在治疗中需要尽可能的恢复患者脊柱的解剖结构,恢复脊柱稳定性,同时还需要解除患者椎管内的脊神经受压迫现象[2]。

跨伤椎手术法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传统常用方法,该术式中将患者伤椎上、下节段中正常的椎体的椎弓根进行螺钉锚定及撑开连接棒,同时以加压方式促进内固定并达到三维固定于矫正的效果。但有研究认为,经由跨伤椎的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远期可能发生后凸畸形和椎体塌陷等风险,并且术后出现螺钉脱落、松动以及断裂等风险较高[3]。原因可能与进行跨节段固定时,椎弓根的螺钉受到的负荷较高从而出现应力疲劳有关。跨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中应用4钉进行固定所形成的四边形和产生的悬挂效应可能引起伤椎变形或高度丢失,对于患者的水平移位矫正中难度也较高,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近年来逐渐有临床医学研究者开始尝试采取经伤椎的单节段固定疗法来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也有动物模型试验表明经伤椎的固定疗法相比于跨伤椎固定疗法可增加约17%左右的伤椎抗扭转力,伤椎生物学的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提升,不仅有利于患者伤椎稳定性的维持,同时也能进一步降低患者伤椎高度丢失现象的发生率。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表明,经伤椎的短节段固定手术对于增加患者伤椎屈伸、后伸以及轴向旋转等方面的稳定性其效果更佳明显。同时经伤椎的螺钉经由腹部侧可有效施加应力,能够更有效的对抗术后的悬挂效应,因此伤椎固定效果和复位效果都将显著提升。经伤椎的内固定疗法中通过运用螺钉在患者伤椎处建立起良好的力量支点,促使患者脊柱纤维环及韧带均产生了牵拉力,这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复位,并且也能更好的把由于骨折所产生的巨大应力分别分散于骨折椎体处、椎弓根处以及螺钉处等,进而有效的避免了螺钉发生松动、断裂等不良现象。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的单节段固定术,该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治疗时间等均显著的短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该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从骨折的复位效果来,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以及伤椎体的前缘高度比等恢复效果均好于对照组患者,本次研究结果再次表明经伤椎的单节段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的可能,对于患者骨折处的复位和恢复有更好额促进作用,并且患者的整体住院治疗时间更短,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等均更少,不仅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能实现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出院,对于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也有重要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优,患者伤椎的矫正和维持治疗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率低,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熊为,刘家国,罗斌,等.椎弓根螺钉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02):143-152.

[2]许财元,张涛,高中玉,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的临床疗效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22(01):58-61.

[3]刘新民,李悦,管波清,等.经伤椎双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年以上随访结果[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03):2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