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据2010年1月20日JournalNeuroscience[30(3):894-904]报道,美国科学家WeimannJ日前在动物大脑内植入由胚胎干细胞培育的神经细胞后发现,它能够与其原来的神经细胞进行成功联接整合。健康大脑细胞之间的联接是稳定和精确的,这样才能确保动物行为正常。这一研究首次表明,干细胞不仅可以培育成为特定的脑细胞,而且这些由干细胞培育出来的脑细胞还能精确地进行联接。

  • 标签: 干细胞培育 大脑细胞 神经细胞 动物行为 美国科学家
  • 简介: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布洛芬浓度。采用OV—17柱,布洛芬经甲酯化处理。正十八烷为内标,保留时间分别为492min与626min。方法快速、简便。回收率9466%,RSD=146%,线性范围1~40μg/ml。r=0.9996,最低检出浓度为0.2μg/ml。经临床应用,能有效地检测人体血液中的布洛芬浓度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布洛芬 血药浓度测定
  • 简介:观察妥布霉素伤凝胶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妥布霉素伤凝胶对临床分离的120株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表葡菌、对庆大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敏感绿脓杆菌的作用为最强,MIC50均为0.25mg/L.妥布霉素伤凝胶抗菌谱较广,对试验中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

  • 标签: 妥布霉素 体外抗菌活性 MIC MBC
  • 简介:目的针对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的不足,建立一种理想的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成骨细胞.方法本实验新生1~2天大鼠颅盖骨,采用多次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论本实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可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也可为骨细胞生物学和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一种客观而有效的实验手段.

  • 标签: 成骨细胞 原代培养 大鼠 体外
  • 简介:利用脑-计算机接口这种新颖的人-机交互模式构建一种脑控拼写装置,其主要问题是实时、准确地从头皮电极记录到的脑电背景信号中提取视觉诱发电位,以决定用户选择按键。由于在一个短时程内可以认为自发脑电是平稳的,利用靶刺激出现前记录到的非靶刺激信号计算自回归模型参数,构造一个白化滤波器,再将实时信号通过白化滤波器滤波,使自发脑电得以白化,然后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滤除白噪信号。结果表明靶刺激信号更加突出,提高了后续模式分类的正确率。采用模拟自然阅读诱发模式使短时信号的平稳性得到了保障,利用白化滤波器去除自发脑电是可行的。

  • 标签: 自回归模型 白化滤波器 脑-机接口 脑电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实验在32只戊巴比妥纳麻醉的新西兰兔上进行,记录心率、呼吸心电图和HRV(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以HRV频谱成分指标分别记录正常时,正常加药对照组,急性心肌缺血时,缺血后加麝香保心丸时总变异性(TV),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比值(LF/HF),结果显示正常时与加药对照时的HRVP值均>0.05,其它除急性缺血时LF/HFP值>0.05外,所有P值均<0.001,因而本实验提示,麝香保心丸能调整急性心肌缺血时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的适当比例,有益于心功能恢复,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 标签: HRV 急性心肌缺血 麝香保心丸
  • 简介:以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为平台,经过标定实现通气量的无创测量,并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和呼吸速度描记仪同时记录15名受试者的呼吸数据,取前5min数据诊断性定性校正技术(qualitativediagnosticcalibration,QDC)标定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后续数据用于对比检验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测量通气指标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15组对比检验数据,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经过标定所测平均潮气量(总体平均潮气量为443±79ml)与呼吸速度描记仪所测平均潮气量(总体平均潮气量为446±83ml)相关性很好(R=0.9988,P<0.001,n=15),对两种方法所测平均潮气量进行t检验,P=0.918,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在平均潮气量测量上无统计学差异.15组数据中,两种方法所测平均潮气量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42%,比较逐呼吸潮气量,在15组数据共11437次呼吸中,93.85%的点(10734次)的相对误差落在10%之内,98.10%的点(11220次)的相对误差落在15%之内,99.03%的点(11326次)的相对误差落在20%之内.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采用诊断性定性校正技术标定后,能够准确测量通气指标,此系统是实现长时间、低负荷、动态呼吸模式监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潮气量 无创 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 标定
  • 简介:针对大鼠道平滑肌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图像,从细胞切面角度提出一种细胞内部微丝纤维形态与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形态学与阈值分割法对细胞中微丝纤维主干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后的微丝纤维进行了数量、长度、宽度等形态特征计算,同时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微丝的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定量特征提取方法能够表达大鼠道平滑肌细胞切面内微丝纤维的几何特征和分布状态。并通过模拟微丝纤维变化,发现能量、熵能够较好地描述微丝的响应情况。

  • 标签: 气道平滑肌细胞 微丝纤维 细胞切面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形态特征 分布特征
  • 简介:本文介绍特异性DNA免疫吸附剂制备方法及用血浆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NA免疫吸附剂是以碳化树脂为载体,将小牛胸腺DNA与蓝四唑阳离子络合后同火棉胶混合固定于载体表面而制成。6例SLE女性患者,年龄22~43岁,免疫复合物高于正常值,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关节疼痛5例,水肿3例,皮肤损伤2例。用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5例关节疼痛全部缓解,3例水肿中2例减轻,2例皮肤损伤中1例好转。DNA抗体平均减少了37.5%。BUN平均减少40.6%。而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此方法是较理想的血液净化形式,为难治性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治疗方法。

  • 标签: 免疫吸附剂 血浆灌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5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1岁。均伴有重型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灌流治疗,灌流前后分别取患者血浆,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其他相关生物化学、临床指标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血液灌流前后比较,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下降(P〈0.05),血浆胆红素显著下降(P〈0.05),其他生物化学及临床指标变化不明显,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能吸附严重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的TNF-α、IL-1、IL-6和IL-8,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以成为严重银屑病的新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血浆灌流 银屑病 细胞因子 HB-H-6树脂
  • 简介:目的了解在使用持续道正压通气(CPAP)基础上,比较肺泡表面活性剂(PS)与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90例Ⅲ-Ⅳ级NRDS患儿,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0例;日龄0.5-1.5h。所有NRDS患儿在应用CPAP的基础上,120例使用固尔苏(一种PS)治疗(A组),70例使用氨溴索治疗(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后6、24、48hA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B组,但入院后7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支持时间和氧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A组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B组;A组死亡4例(3.33%),B组死亡5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PAP基础上,PS治疗NRDS疗效优于氨溴索,为NRDS患儿首选治疗方案。但在基层医院或无条件使用PS替代治疗的情况下,CPAP合用氨溴索也可作为NRDS患儿的较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剂 固尔苏 氨溴索
  • 简介:据SamoG2012年1月9日(EurHeartJ,2012Jan9.)报道,与老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相比,新一代DE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死亡风险明显较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SamoG博士及其同事在未经选择的大规模真实世界人群中对不同类型的新型DES的性能进行了长达2年的评价。该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人群是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所有瑞典患者,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安全性 支架内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支架 裸金属支架
  • 简介:医用透明质酸锌凝胶可为受损的皮肤提供物理保护,并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最佳环境.我们根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对其进行临床前生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医用透明质酸锌凝胶未产生皮肤刺激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医用透明质酸锌凝胶 细胞毒性 皮肤刺激 迟发型超敏反应 生物安全性
  • 简介:对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进行生物学安全性评价。按照国家标准GB/T16175-1996、GB/T16886-1997的有关规定,对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进行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各项生物学指标均合格。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各项生物学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T14233.2-1993、GB/T16175-1996、GB/T16886-1997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医疗器械 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 生物学安全性评价 国家标准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评价MRI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1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6~47岁,平均年龄42岁;体质量指数(BMI)20.45~27.34,平均BMI23.57。对其进行MRgFUS治疗,在治疗后即刻行子宫肌瘤增强MRI扫描,测量每例肌瘤的无灌注体积(NPV),评价治疗完整性。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症状改善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每次随访均进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调查,分析症状严重度评分(SSS),评价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对21例患者的23个子宫肌瘤进行了MRgFUS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每例耗时230min,平均每例肌瘤当天治疗后NPV百分比62.86%(25%~99%),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均接受了6个月的随访。术后6个月平均SSS降低70.63%,由术前的28.87±9.69(9.38~40.63)降至8.48±7.1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gFUS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高,真正无创,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价。

  • 标签: 磁共振引导 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电解质状况。随机抽取30份置换用血浆同时作相应检测。观察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加以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胆碱酯酶、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血糖、血氨显著增高(P〈0.01),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置换用血浆中糖、氨含量明显增高,钾、钠、氯浓度偏低或降低,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极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例次(8.1%),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例次(17.9%),恶心、呕吐5例次(2.1%),过敏反应48例次(20.4%),一过性低血压6例次(2.6%),分别经补充钙剂或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地塞米松、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加以防治。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状态,妥善预防与处理治疗中并发症是确保该疗法安全性所必需的。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葡萄球菌接种,经4周时间演变成为慢性股骨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病灶植入万古霉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植入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于术后24小时、1周、2周和4周测量静脉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同时取病灶局部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动物术后各时间点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对比均有P〉0.05,两组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动物生物相容性观察,无炎症反应、异物反应。同时可见断端界面软骨内骨化形式成骨活跃。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有着可靠的生物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载药体 慢性骨髓炎 安全性
  • 简介:钨元素在预灌封注射器包装组件的加工工艺中引入,随着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使用直接进入人体。为了实现产品中钨的准确定量,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中钨元素的含量的方法。此方法准确简便,检出限为0.0006mg/kg,定量限为0.002mg/kg;回收率为95.2%~104.5%。使用该方法对12家市售产品进行测定,钨的含量在0.03~4.56ug/g之间。通过毒理学分析计算,得到每日摄入的钨元素的量应小于75mg/d。此类产品可满足人体的安全性评价要求,但可继续通过工艺革新等措施减少人体钨的摄入量。

  • 标签: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 预灌封注射器 钨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