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摘要】肺癌是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肺癌治疗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且获得了显著的疗效。SBRT的安全实施是基于高精度的图像引导系统和放疗技术的基础上的,而ViewRay磁共振引导放疗系统是集磁共振图像引导、在线自适应放疗、呼吸门控、实时影像门控于一体的新型放疗系统。本文对近年来VieyRay在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流程进行概诉,并对ViewRay在肺癌治疗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 标签: 肺癌 磁共振引导 在线自适应放疗 呼吸门控 实时影像门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转移瘤是常见的继发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但由于锥形线束CT(CBCT)等图像引导技术无法较好地实时显示颅内肿瘤体积、形状及瘤周水肿变化,影响了自适应放疗的精准性,限制了大剂量低分次放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磁共振(MR)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对比度,且无额外辐射损伤,较CBCT具有明显优势。MR引导的自适应放疗可以实时影像跟踪治疗过程中颅内肿瘤解剖形变及位置变动,并据此进行在线剂量重建,从而保证肿瘤组织得到足量照射、减少周围重要危及器官受量,达到动态的精准放疗。本文就MR引导自适应放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转移,脑 放射疗法 自适应放射疗法 磁共振引导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行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的年龄为42~80岁;原发灶包括乳腺癌2例、肺癌2例、结肠癌1例。术前均经多学科评估。术后评价标准包括肿瘤消融率、1个月后的病灶消融状态;临床随访结果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影像学随访观察肿瘤的进展情况。结果5例脑转瘤患者中,3例单发病灶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双发病灶同期分别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单发病灶采用双激光套管消融治疗。6个消融病灶的术前肿瘤体积为746.0~11 732.3 mm3。激光发射时长为221~1 552 s,消融时长为602~4 444 s。实际消融体积为2 092.8~8 000.0 mm3。术后头颅MRI复查显示,肿瘤消融率为68.2%~100.0%。1例患者术后肢体肌力进一步下降,余4例患者无新增并发症;5例患者的KPS为60~90分。激光消融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长为3~7 d。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个月,MRI复查显示4例肿瘤无进展,1例残余病灶稳定。结论初步结果提示,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单发、散发脑转移瘤的治疗安全、有效,为高龄、肿瘤位置深在或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脑肿瘤 脑转移 磁共振成像 激光间质热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行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的年龄为42~80岁;原发灶包括乳腺癌2例、肺癌2例、结肠癌1例。术前均经多学科评估。术后评价标准包括肿瘤消融率、1个月后的病灶消融状态;临床随访结果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影像学随访观察肿瘤的进展情况。结果5例脑转瘤患者中,3例单发病灶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双发病灶同期分别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单发病灶采用双激光套管消融治疗。6个消融病灶的术前肿瘤体积为746.0~11 732.3 mm3。激光发射时长为221~1 552 s,消融时长为602~4 444 s。实际消融体积为2 092.8~8 000.0 mm3。术后头颅MRI复查显示,肿瘤消融率为68.2%~100.0%。1例患者术后肢体肌力进一步下降,余4例患者无新增并发症;5例患者的KPS为60~90分。激光消融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长为3~7 d。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个月,MRI复查显示4例肿瘤无进展,1例残余病灶稳定。结论初步结果提示,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单发、散发脑转移瘤的治疗安全、有效,为高龄、肿瘤位置深在或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脑肿瘤 脑转移 磁共振成像 激光间质热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适应禁忌症和操作程序。方法总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操作中的方法和程序。结论严格的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对于患者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 标签: 颅脑 磁共振 检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扫描和DWI对肾癌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肾癌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和DWI检查。结果磁共振增强扫描和DWI在疾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磁共振 肾癌 动态增强 DW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5 T磁共振引导放疗中的电子流效应(ESE)及其对射野外剂量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Monaco系统研究了均匀射野(5 cm × 5 cm)在规则几何模体外入射端和出射端的空气中ESE。其次,回顾性地选取在常规加速器上接受过放疗的1例喉癌病例和1例乳腺癌病例,重新用Unity机器模型在Monaco系统中进行剂量计算,研究磁场下ESE对射野外皮肤剂量的影响。结果在磁场作用下,规则几何模体的入射端和出射端都观察到ESE效应,但出射端ESE明显强于入射端。在喉癌病例中,ESE现象不明显,对射野外皮肤剂量影响很小。在乳腺癌病例中,射野外ESE会延伸到下颌附近,导致下颌皮肤剂量升高,1 cm3体积对应剂量D1 cm3=454.6 cGy。添加1 cm虚拟防护膜后,下颌皮肤剂量D1 cm3降低到113.6 cGy,几乎与无磁场情况下相当(D1 cm3=92.5 cGy)。结论磁场下的ESE会改变射野外的剂量分布,导致局部剂量升高。在喉癌病例中ESE不明显,但对于乳腺癌病例,ESE可延伸到下颌位置,外加防护膜对ESE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磁共振引导放疗 电子流效应 野外剂量
  • 简介:摘要岛叶癫痫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纤维联系,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和丰富的癫痫网络,通常无法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近年来,磁共振引导的激光间质热凝疗法(MRgLITT)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微创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激光的光凝固和高热效应破坏病变间质组织,使组织受热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在复杂的岛叶癫痫治疗中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对采用MRgLITT治疗岛叶癫痫的原理、治疗过程、疗效、相关并发症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场对质子束传输和剂量分布的影响,探索垂直磁场条件下Bragg峰(BP)偏移的校正方法,为MR引导质子治疗的剂量计算和束流传输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蒙特卡洛(MC)模拟研究磁场下质子束在水模体的剂量分布。通过"角度校正+能量校正"的方法对BP位置偏移进行校正,并基于模拟数据通过解析公式计算校正参数。结果磁场引起质子剂量的畸变,造成BP位置偏移,偏移程度随磁场强度和初始能量增大而增大。与MC模拟相比,解析法计算空气中质子束偏移的误差<0.2%。基于模拟数据和计算公式,借助MATLAB编程可以在1 s内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校正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存在磁场的空气层、等中心深度、照射方向对校正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影响,经过校正后BP位置与预期位置基本吻合(偏移≤0.2 mm)。结论"角度校正+能量校正"的方法能有效地校正垂直磁场下的BP位置偏移,基于模拟数据的解析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校正参数。

  • 标签: 质子治疗 磁共振成像 剂量畸变 Bragg峰位置校正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11例经穿刺病理确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经4~6周期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后乳腺残留病灶难以进一步缩小,影像学检查乳腺仍残存病灶,再次穿刺病理活检证实有活性肿瘤组织细胞残存.随机对乳腺残存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11例患者都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仅1例发生皮肤局部烧伤.MRI检查示肿瘤病灶均发生坏死,瘤内血供消失,无强化区.皮肤烧伤患者,经对症处理,2个月后烧伤痊愈.1年后检查显示乳腺病灶模糊或者消失.乳腺病灶全部达到完全缓解,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结论MRI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乳腺癌安全有效.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射频消融术 放射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简称磁波刀)治疗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TDP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TDPD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磁波刀行主要症状侧的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分,以评价对震颤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7例采用磁波刀行左侧Vim毁损术、3例行右侧Vim毁损术。10例患者给予超声波能量次数为(10.4±2.6)次;初始治疗能量范围为849~2 823 J,最终能量范围6 737~20 096 J,最高治疗温度为(56.7±1.7)℃。患者进入治疗室至出治疗室耗时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40.0(13.0,182.5)min,从首次到末次给予超声能量的耗时为(62.3±25.4)min。患者术后头颅MRI显示,在治疗侧Vim区域可见直径约5 mm的消融斑。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的时间窗内完成随访。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比较,CRST总分、CRST A部分评分、B部分评分、C部分评分、治疗侧上肢及治疗侧下肢震颤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术后1个月比较,以上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出现头皮、唇部或舌尖麻木5例、肌力下降2例、平衡障碍2例;至末次随访,3例麻木缓解,2例改善,2例肌力恢复,2例平衡功能恢复,但1例疾病进展(出现步态障碍)。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应用磁波刀治疗TDPD患者的震颤症状,其短期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 标签: 帕金森病 震颤 治疗结果 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 丘脑腹中间核
  • 简介:摘要岛叶癫痫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纤维联系,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和丰富的癫痫网络,通常无法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近年来,磁共振引导的激光间质热凝疗法(MRgLITT)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微创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激光的光凝固和高热效应破坏病变间质组织,使组织受热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在复杂的岛叶癫痫治疗中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对采用MRgLITT治疗岛叶癫痫的原理、治疗过程、疗效、相关并发症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着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36(72.00%),患者焦虑评分为47.32±1.67,患者抑郁评分为48.33±1.8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4(68.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48(96.00%),患者焦虑评分为30.26±0.87,患者抑郁评分为30.11±0.7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9(98.00%)。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 老年患者 核磁共振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纳入44例老年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分组后,每组22例。研究组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得出,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护理后不良情绪分值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 老年 核磁共振检查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