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和等离子切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在救治及诊疗的 前列腺增生 病患中择取 98 例,限定入院时间 2016 年 6 月至 2019年 1 月 ,执行随机分组, 49 例 实验组病患 行 经尿道等离子切术治疗 , 49 例对照 组病患 行 经尿道前列腺切术 治疗 。 结果: 对比对照组及实验组数据,后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术后半年相关指标均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作用, P < 0.05 。 结论: 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和等离子切术治疗,后者疗效良好, 术后并发症少 , 优于前者。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等离子电切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和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和微柱凝胶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比微柱凝胶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 标签: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阳性结果 配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子宫颈环形切术 对宫颈疾病进行介绍,分析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宫颈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对 40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电刀宫椎切除术,观察组则为 子宫颈环形切术, 分析治疗有效性。 结果: 从 治疗 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分别为( 10.5±1.4 ) min 和( 12.5±6.6 ) ml ,对照组为 ( 6.7±0.9 ) min 和( 10.3±4.1 ) ml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手术后阴道排液量上和排液用时上,观察组分别为( 16.8±5.9 ) ml 和( 13.4±7.3 ) d ,对照组则为( 25.3±6.6 ) ml 和( 12.1±5.1 ) d 。与此同时,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3.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5%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手术方案更佳。 结论: 采用 子宫颈环形切术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其治疗宫颈疾病效果显著,得到了认可。

  • 标签: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普通电刀宫椎切除术 宫颈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对 ICU 获得性衰弱的预防作用。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诊疗的 52 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划分为 A 组( 26 例)和 B 组( 26 例)。即 A 组为传统护理和治疗, B 组在 A 组的基础上使用神经刺激疗法,对比患者谵妄总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 A 组谵妄总发生率为 34.62% 、机械通气时间为( 12.4±5.27 ) h , B 组为 7.69% 、( 6.9±4.19 ) h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效且科学的神经刺激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神经电刺激 ICU 获得性衰弱 谵妄 机械通气时间 预防作用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旋转提拉吸引管吸引与固定吸引管吸引两种口腔冲洗方法的比较结果。方法:取 95 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行固定吸引管口腔冲洗,研究组行旋转提拉式吸引,对比应用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5 );且研究组清洁度及舒适度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 通过旋转提拉式吸引进行口腔冲洗,可有效提升口腔冲洗清洁度及舒适度。

  • 标签: 旋转提拉式 固定吸引管吸引法 口腔冲洗 清洁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 : 临床口服药华林钠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 标签: 华法林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应用吞咽功能训练与神经肌肉刺激结合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伴发吞咽障碍的脑瘫儿童 50 例入组,电脑分组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 25 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应用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推广。

  • 标签: 脑瘫儿童 神经肌电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切术在泌尿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研究抽取样板 , 是在 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7 月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选取。 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 , 对患者进行综合数据指标评估 , 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经尿道切手术治疗 , 对患者治疗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8 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60.9±19.3)min, 平均术中出血量 (123.8±82.1)mL, 成功率 100.00%,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治疗前平均 (4.41±0.89), 治疗后平均。 平均 (5.77±1.09) 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治疗泌尿系疾病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是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 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 还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适合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泌尿外科 手术成功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讨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使用宫腔镜切术的价值。方法:在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择取 280例,限定入院时间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执行随机分组, 140例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切术治疗, 140例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诊刮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比对,实验组治疗后月经期、经量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均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分析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 P> 0.05) 。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使用宫腔镜切,存在较高的临床 价值,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电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术后膀胱冲洗天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1 月 -6 月 74 例 前列腺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均 37 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 膀胱冲洗天数 。 结果: 护理后, 对照组 患者 膀胱冲洗天数 为 ( 6±1 ) d ,试验组 患者 膀胱冲洗天数 为 ( 2.3±1.1 ) d ,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向前列腺切术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膀胱冲洗天数,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冲洗天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讨论分级检验应用于肾脏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旨在为鉴别和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于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间收治的 100例行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 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检验接受检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分级检验接受检验。回顾性分析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验血肌酐水平( Scr)、胱抑素水平( CysC)及血尿素氮水平( BUN)的阳性率分别为 60.00%、 44.00%及 6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00%、 8.00%及 4.00%,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常规检验法相比,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价值高,推荐应用。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法 检出阳性率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行尿道膀胱肿瘤切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 74 例入组, 入组时间为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 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以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 SDS 评分与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 膀胱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开展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消除,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循环改进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障碍设置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 将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4 月间本院急诊护士常规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工作的情况作为对照组。将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8 月间本院实施障碍设置后的急救技能培训情况作为观察组,对比培训结果。两阶段均为同一组护士参与,共 20 名。 结果: 观察组护理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

  • 标签: 障碍设置法 急诊护士 急救技能培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实施 电针加经皮神经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的 80 例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病人为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有 40 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 + 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电针 + 经皮神经刺激 + 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治疗 1 个疗程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予以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治疗 2 个疗程后予以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通过 电针加经皮神经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训练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些许参考。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就诊的中医内科患者 60例,通过抽签将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甲组患者实际情况实施西医治疗,根据乙组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活血化瘀法治疗,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及疗效。 结果: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几率远远低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甲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相比西医治疗,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促进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西医治疗 中医内科 活血化瘀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 方法: 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6 月时段内诊疗的 90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 45 例)和试验组( 45 例)。即参照组为常规开放术,试验组为 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对比患者总有效率、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水平。 结果: 参照组总有效率为 86.67% ,试验组为 97.78%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试验组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既可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还可促进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水平的恢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有效率 最大尿流率 残余尿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DCA循环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综合 ICU收住的 80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 PDCA循环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结果相比,实验组发生的感染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 PDCA循环感染防控管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法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刺激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时段内收治的 66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 n=33 )和治疗组( n=33 )。对照组仅为康复疗法,治疗组为神经肌肉刺激结合康复疗法,对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Lysholm 评分及 VAS 评分。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82% ,治疗组为 96.97%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治疗组 Lysholm 评分及 V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膝关节关骨性关节炎,神经肌肉刺激结合康复疗法,既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可改善 Lysholm 评分及 VAS 评分,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绷带螺旋旋转包扎在下肢烧伤创面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下肢烧伤患者中随机挑选 64例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参考样本。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所选 64例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即研究组( n=32例)和对照组( n=32例)。给予对照组下肢烧伤患者常规方法包扎护理,给予研究组下肢烧伤患者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愈合疼痛度、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9.72±4.84) d,愈合疼痛度为( 4.83±1.62)分,舒适度为( 96.28±2.82)分,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出现满意患者 29例,满意度为 90.63%( 29/32),对照组出现满意患者 21例,满意度为 65.63%( 21/3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下肢烧伤创面护理中应用绷带螺旋旋转包扎,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 下肢烧伤 创面护理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