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用及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复制大鼠MI/R损伤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再灌注即刻尾静脉给药。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素组(2mg·kg-1)、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005mg·kg-1)、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2mL·kg-1)及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合用组[205mg·kg-1,等同于丹红注射液(DHI)中相应的含量],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2mL·kg-1)。再灌注结束后,伊文思蓝(EB)、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试剂盒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肢体导联ECG监测ST段变化。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心梗面积、血清cTnI、LDH和CKMB水平均有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均可改善MI/R损伤;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合用后大鼠心梗面积(P<005)、血清中CKMB、cTnI、LDH的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各项药效指标均具有改善作用,两者合用后在降低心梗面积、抑制cTnI、LDH和CKMB水平方面作用加强,对MI/R损伤心肌起到增强保护的作用。

  • 标签: 丹参素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合并用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模方法成功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红景天苷10mg/kg、20mg/kg、40mg/kg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组。红景天苷各治疗组给予上述对应的各药物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4w后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大鼠心肌组织微血管数量和胶原容积分数,逆转录PCR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较为紊乱,血管形态不够完整,部分心肌细胞轮廓消失,胶原容积分数为44.7±8.3,较假手术组的9.5±2.2,显著增加;和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各治疗组新生的血管数量由3.4±0.2增至12.6±2.3,18.4±3.2,24.7±2.6;胶原容积分数减至36.3±5.4,22.4±6.0,17.2±2.8,差异显著。和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各治疗组VEGF及CD34mRNA表达分别由32.1±2.7及23.1±2.46增至72.23±6.9,92.44±7.76,111.91±8.0和64.23±7.7,82.44±7.94,99.91±9.68,差异显著;蛋白表达分别由42.08±3.08及32.13±2.87增至107.55±9.42,223.37±15.57,299.96±17.02和71.44±8.52,149.68±12.23,204.23±19.65,差异显著。结论:红景天苷可明显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

  • 标签: 红景天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4
  • 简介:实验表明:心复康Ⅰ号能显著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在1:4000浓度时不降低心肌收缩力及心率;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有显著地对抗作用;还直接观察到心复康Ⅰ号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后的心肌缺血有显著地保护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

  • 标签: 心复康Ⅰ号 冠脉流量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耗氧量
  • 简介:目的:观察芎归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p致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应用生化法观察芎归胶囊的治疗作用.结果:芎归胶囊能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芎归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芎归胶囊 小鼠 缺血心肌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荞麦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荞麦黄酮剂量组(100、200、400mg/kg)及尼莫地平组(6mg/kg),各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5d,末次给药2h后,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将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值、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MDA、IL-1β、TNF-α、ET、iNOS及NO含量均显著升高,而SOD及IL-10含量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荞麦黄酮各剂量组(100、200、400mg/kg)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结论:荞麦黄酮在100~400mg/kg剂量范围内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及降低血管活性物质ET、NO含量相关。

  • 标签: 荞麦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红花总黄酮与黄芪总皂苷配伍,观察红芪复方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心输出量(CO)、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t/dp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t/dpmax)、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红芪组明显降低TPVR的增加幅度;除黄芪组其余各组能明显减小CO的下降幅度。各给药组有降低LVEDP,降低+dp/dtmax下降幅度;红芪组增加-dp/dtmax,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红芪组作用尤为明显。与单味药相比,红芪复方组有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降低TPVR增加幅度,降低LVEDP,降低±dp/dt-max下降幅度。结论:红芪复方组降低前后负荷,提高心肌做功效率,改善心肌舒缩,维持心脏功能,最终达到心肌保护的作用。红芪复方组较单味药组有更好的心肌保护和维持心功能的作用。

  • 标签: 红芪复方 黄芪总皂苷 红花黄色素 心肌缺血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心宁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垂体后叶素、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药物对心电图、心肌酶及栓死程度的影响。结果:心宁胶囊(420、210、105mg/kg)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电图急性缺血性改变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在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大鼠,可对抗T波升高,显著抑制心肌组织中CPK和LDH的释放;在结扎冠脉的心肌梗死大鼠,明显抑制血清CPK和LDH,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结论:心宁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宁胶囊 垂体后叶素 丙肾上腺素 抗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速效冠心滴油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效应。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制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速效冠心滴油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T波和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及缺血心肌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速效冠心滴油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和T波;降低大鼠血清中CK、LDH的活性;血浆ET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升高;减轻心肌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速效冠心滴油有改善冠脉循环,降低心肌氧耗,调整心肌代谢,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 标签: 速效冠心滴油 心肌缺血 CK LDH NO ET
  • 简介:以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采用四血蕾结扎击和城血压法复制急性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生善对宰兔脑缺血再灌注粕伤时总扰氧化活性的彩响.结果表明生姜和尼莫地平均能明显地提高大脑组织的总核氧化活性.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尼莫地平 生姜 结扎 大脑组织 急性
  • 简介: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夹闭肝门静脉和肝动脉60min后去夹恢复血流的方法制作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选取96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5、10、20、40mg/kg)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135mg/kg)阳性对照组,并另取16只同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术后灌胃给药治疗4周,每天一次。4周后,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较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10、20、40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番茄红素(20、40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P活性显著降低,T-AOC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番茄红素(40mg/kg)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番茄红素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性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番茄红素40mg/kg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番茄红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番茄红素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肝功能有关。

  • 标签: 番茄红素 肝脏 缺血再灌注
  • 简介:目的:研究通心络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线栓法建立缺血2h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1小时、1天和5天断头取脑,TTC测定脑梗塞体积;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western-blot观察caspase-3表达;RT-PCR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通心络腹腔注射可使大鼠脑梗塞体积减小;海马神经元凋亡由中晚期和凋亡小体转为早期凋亡表现,caspase-3,c-fos基因的表达降低。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反应的作用机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通心络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caspase-3 C-FOS
  • 简介:离体大鼠心脏用乏氧无糖K-H液灌注15min后,再用正常K-H液复灌诱发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初期对照组均发生RA,显著高于用丹参(DS,100mg/L)或川芎嗪(TMP,20mg/L)灌注者(11%和20%,P<0.01);对照组RA持续时间为11±3.8min,也显著长于DS和TMP组(2.8±0和3.5±1.5min,P<0.01),提示DS和TMP均有显著的抗RA作用。

  • 标签: RA 再灌注心律失常 川芎嗪 丹参制剂 对照组 TMP
  • 简介:三七二醇甙(PDS)能明显降低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能降低大鼠AMI后第6h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SCPK)活性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MIS),说明PDS对大鼠AMI具有保护作用,其抗心肌缺血机制可能主要与防止“细胞钙超载”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害有关。

  • 标签: 三七二醇甙 心肌梗塞 再灌注心律失常 肌酸磷酸激酶 钙拮抗剂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丹参片与生脉饮合用对急性心肌缺氧缺血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急性心肌缺氧模型考察复方丹参片与生脉饮合用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并初步观察量效时效关系;采用垂体后叶素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考察二者合用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复方丹参片与生脉饮合用单次给予,可明显延长心肌缺氧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效果优于分别给予,1h左右即有显著药效,起效较缓,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并可改善心肌缺血小鼠相关生化指标,包括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降低心脏组织中MDA、Ca^2+、NO含量,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结论:复方丹参片与生脉散合用对急性心肌缺氧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具有起效较缓,作用持久的特点。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生脉饮 心肌缺氧缺血 量效 时效
  • 简介: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采用当归补血汤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好转,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观察组患者在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下降比对照组明显;在左室舒张功能上,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观察组下降明显。结论:采用当归补血汤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心肌缺血效果优于卡维地洛单用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当归补血汤 卡维地洛 心肌缺血 左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控制工艺条件制备了有效成分含量不同的复方丹参片,观察其对麻醉犬冠脉结扎所致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麻醉犬冠脉结扎导致心肌梗死的方法造模,观察给药前后的影响。结果:复方丹参片工艺A组、工艺B组能降低冠脉结扎所致心肌梗死麻醉犬的HR和心肌耗氧量,复方丹参片工艺B组能降低冠脉结扎所致心肌梗死麻醉犬的DAP、MAP,抑制冠脉结扎所致的动静脉氧差增加。结论:工艺参数的调整影响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效成分达到一定量时,可明显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麻醉犬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通过构建小鼠阿霉素心肌病模型,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小鼠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4只,分为1、阿霉素组(ADR组,16只):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ADR4mg.k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2、阿霉素+芪参益气滴丸①组(16只):ADR4mg·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第三周开始予芪参益气滴丸3.5mg/100g,d,灌胃给药,累计4周。3、阿霉素+芪参益气滴丸0纽(16只):ADR4mg·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同时子芪参益气滴丸3.5mg/100g,d,灌胃给药。4、对照组(16只):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同时生理盐水lmL·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累计4周。实验第六周末测定小鼠心功能,制作病理HE切片,用光镜行形态学观察,western法检测小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ADR组小鼠LVESD、LVEDD增大,LVEF明显降低,芪参益气滴丸给药两组小鼠心功能较ADR组均有改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理结果显示ADR组心肌细胞变性水肿、排列紊乱,用药①组及0组病理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Bcl-2蛋白表达阿霉素组〈用药①组〈用药0组〈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阿霉素组〉用药①组〉用药0组〉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改善阿霉素心肌病小鼠的心功能,纠正心袁,减.轻心肌桶害作用,且早期用药效果佳,其机制与抑制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阿霉素心肌病 芪参益气滴丸 效应与机制 凋亡
  • 简介:目的:考察酒石酸对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考察酒石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LDH漏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考察酒石酸对心肌细胞凋亡,cleaved-caspase3,Akt及P-Akt的影响。结果:(1)酒石酸31.25~500μg/ml范围对原代心肌细胞活力不产生影响。酒石酸400μg/ml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LDH漏出率,而200、100、50μg/ml浓度时作用均不明显;(2)酒石酸400、200μg/ml有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凋亡百分数增加的趋势;(3)酒石酸200μg/ml均可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而酒石酸400μg/ml有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趋势,无统计学差异;(4)酒石酸400μg/ml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p-Akt蛋白表达,而酒石酸200μg/ml对p-Akt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酒石酸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坏死和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Akt的磷酸化而实现的。

  • 标签: 酒石酸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 坏死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灯盏花滴丸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药后大鼠心电图J点的改变、心肌梗死范围、血清酶(CK、LDH)的活性以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复方灯盏花滴丸可减轻左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抑制血清LDH、CK活性的升高;并能改善梗死心肌肌原纤微排列紊乱及线粒体肿胀、断裂的超微病变。结论:复方灯盏花滴丸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复方灯盏花滴丸 心肌梗死 血清酶
  • 简介:目的:比较冠心Ⅱ号不同组方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犬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描记心外膜电图,计算心肌缺血程度。硝基四氮唑蓝(N-BT)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烷素(TXB2)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冠脉血流量。结果: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均具有显著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在减轻心肌缺血程度方面,各组作用强度基本相当。但微米制剂及汤剂给药组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浆ET活性、增加血浆6-Keto-PGF1α/TXB2比值方面,较有效组分重组复方、血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作用强,且在作用持续到180分钟时部分作用与血分药、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有显著性差异。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强度相当。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疗效优于气分药、血分药重组复方,但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均有明显对抗犬心肌缺血的作用,但各组药物作用强度有一定差别。

  • 标签: 冠心Ⅱ号系列组方 心肌缺血 心外膜电图 冠脉流量 心肌梗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