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肌显像对于探测心肌梗塞、一过性心肌缺血及其它心肌疾病的诊断是一种无创性简便、灵敏的方法。心肌SPECT显像已不只是被用于诊断冠心病,它在冬眠心肌的检测,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应用已得到临床公认。定量分析心肌灌注SPECT显像是将来方法学上的重点研究方向。心肌代谢、123I—MIBG等显像对预后估价、疗效判定、合理选择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适应症等是心肌SPECT的临床应用发展方向。

  • 标签: 核素 心肌灌注 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7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再灌注治疗,其中59例行静脉溶栓治疗,18例行急诊PCI治疗,按既往有无心绞痛(AP)史分为2组,比较两组间梗塞面积大小,院内病死率,死亡原因和存活患者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有AP组与无AP组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2051±386)U/L、(3221±339)μ/L(P<0.01),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376±28)U/L、(592±23)U/L,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66±0.13、0.43±0.12(P<0.01)。有AP组院内病死率显著低于无AP组,分别为2.56%和l0.52%(P<0.01)。结论AMI患者同样给予再灌注治疗,有AP史的患者比无AP史的患者近期预后好,心肌损伤程度较轻,心功能恢复较好,院内死亡率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原因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机制和既往AP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绞痛 预后
  • 简介:摘要探讨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中患者的护理。认为SPECT心肌灌注显像效果的好坏,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医生的诊断技术,护理也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显像的效果和诊断的符合率,护理配合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灌注显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三七总皂苷联用替罗非班组,38例)与对照组(单用替罗非班组,38例),分析术后心肌灌注及术后1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随访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TIMI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替罗非班比较,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地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替罗非班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AMI急性期且具有PCI适用征的83例患者,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PCI及西医相关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后心肌灌注分级(TMP)、PCI术后90d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体积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中医综合治疗组TMP2~3级患者37例,TMP0~1级患者4例,对照组分别为29、13例,中医综合治疗组TMP2~3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住院期间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90d,对照组LVESV、SV、LVE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LVEDV与住院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DV、LVESV、SV、LVEF等心功能指标(122.47±38.45)、(66.07±20.20)、(75.01±18.12)mL,(52.84±6.07)%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LVESV、SV、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7.45±17.31)、(67.03±15.49)mL,(48.25±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PCI治疗前后中医疾病机制变化,在PCI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可以更明显地改善AMI患者心肌灌注情况,缩小心肌梗死灶,改善心功能。

  • 标签: 中医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的影响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55%VS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医组治疗后LVESD、LVEDD以及LV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有效的保护PCI术后AMI患者的心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 心功能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当前临床主要采取冠脉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方法,可缩小梗死病灶面积,提升患者预后。但是再灌注治疗会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易出现心律失常等不良症状,会加重患者病情。因此需了解AMI再灌注后心律失常(RA)有关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护理对策予以干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心律失常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雄各半26周龄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0,生理盐水2ml/d)、缺血再灌注组(MIR)(n=10,生理盐水2ml/d)、MIR+辛伐他汀组(n=10,阿托伐他汀2mg/kg/d)。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后开始灌胃,持续8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并测量心室重量反映心室重构的情况。结果辛伐他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1)。结论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室重构。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 辛伐他汀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冠脉介入术中提高心肌水平的灌注方法,进行循证医学进展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9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经皮冠脉介入(PCI)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PCI组采用术中进行静脉推注并且术后维持静脉滴注依替巴肽,随访2年;对照组组采用仅术中进行冠脉内注药,比较两组的死亡与心肌梗死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死亡8人,占10%,心肌梗死复合终点发生率为35%;PCI组死亡3人,占3.75%,心肌梗死复合终点率为18.3%,PCI组明显优越于对照组,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是血小板抑制剂,能改善PCI术后心肌表面血管的血流和微血管水平的灌注,预防和改善无复流与慢血流,并改善临床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循证医学进展的实践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心肌灌注方法 循证医学进展 依替巴肽
  • 简介: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体温升高的预后意义,我们得出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发热与较差的临床预后及梗死区心肌扩展相关,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结局与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11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发病24h内如不能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有1/3患者会死亡,即使存活,患者的致残率也非常高。快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f溶栓或冠脉介入治疗1可以减少死亡率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发病距再灌注时间越短,梗死相关血管越易再通,降低死亡率的效果越明显,

  • 标签: 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急救医疗服务 冠脉介入治疗 梗死相关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3例AMI急性期且具有PCI适用征的患者,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PCI及西医相关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后心肌灌注分级(TMP)、PCI术后90d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体积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中医综合治疗组TMP2~3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住院期间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DV、LVESV、SV、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LVESV、SV、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PCI治疗前后中医疾病机制变化,在PCI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可以更明显地改善AMI患者心肌灌注情况,缩小心肌梗死灶,改善心功能。

  • 标签: 中医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中医科就诊,明确诊断为AMI急性期且具有PCI适用征的8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PCI及西医相关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后心肌灌注分级(TMP)、PCI术后90d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体积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中医综合治疗组TMP2~3级患者37例,TMP0~1级患者4例,对照组分别为29、13例,中医综合治疗组TMP2~3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住院期间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90d,对照组LVESV、SV、LVE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LVEDV与住院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DV、LVESV、SV、LVEF等心功能指标(122.47±38.45)、(66.07±20.20)、(75.01±18.12)mL,(52.84±6.07)%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LVESV、SV、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7.45±17.31)、(67.03±15.49)mL,(48.25±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PCI治疗前后中医疾病机制变化,在PCI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可以更明显地改善AMI患者心肌灌注情况,缩小心肌梗死灶,改善心功能。

  • 标签: 中医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ATZ-216(抗心肌缺血中药复方制剂)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左前降支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NBT染色计算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ATZ-216(40、80、160mg·kg^-1)均有减轻心肌梗死范围、清除血清氧自由基、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8(IL-8)分泌的作用。结论:ATZ-216对大鼠MI/R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血清氧自由基、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8(IL-8)分泌的作用有关。

  • 标签: ATZ-21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白介-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在静脉溶栓后再灌注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选取符合溶栓再通标准且溶栓前心功能为killip分级1级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8例,占16%,均发生于AMI4小时后获得再灌注者,其中,killip2级5例,占10%;killip3级2例,占4%;killip分级4级1例,占2%。经过及时救治8例中无死亡患者。结论1.AMI溶栓治疗中可出现再灌注损伤致一过性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其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着凋亡机制,并且与细胞内钙超负荷、氧自由基生成等因素有关,2.一过性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可能是心肌灌注的指标。3.使AMI患者3小时内获得再灌注、及时发现处理左心功能衰竭是有效防治措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再灌注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辅以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选取2021.8-2022.12期间,本院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按照数字随机抽取,所有患者被划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11),一组为观察组(n=11),前组,实施以常规护理方式,后组,则采取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从护理满意度角度分析,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为82%,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为91%;基于不良反应概率对比,对照组,其不良反应概率为27%,观察组,其不良反应概率为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对照组,住院费用为(62153.77±8356.35),住院时间为(8.66±4.20),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104.95±95.47),实验组,住院费用为(54852.88±9654.12),住院时间为(6.53±4.75),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62.33±49.62),对比两组数据,观察组更具优势,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辅以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费用,节省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救治流程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3月胸痛中心成立之前救治175例,将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痛患者护理流程,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及院内死亡率.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高于对照组(P<0.03),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3).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3),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3).结论实施再灌注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