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新生缺氧缺血(HIE)血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IGF—I在新生HIE发病机制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41例HIE组新生生后12h~24h及10d~12d血清、脑脊液及10例正常足月新生(对照组)血清中IGF—I的水平变化。结果①生后12h~24h,轻、中、重度HIE组血清IGF—I的水平分别为(32.94±8.43)ng/ml,(22.56±5.51)ng/ml,(15.77±3.6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79.28±13.28)ng/ml(P〈0.01);且HIE程度越重,IGF-I的水平越低(P〈0.05)。②生后10d~12d,轻、中度HIE组及重度HIE无症状组血清中IGF-I的水平分别为(67.22±21.52)ng/ml,(68.54±22.88)ng/ml,(52.58±14.11)ng/ml,分别较各组生后12h~24h的水平增高(P〈0.01),仍低于对照组(P〈0.01),其脑脊液中的水平分别为(6.18±0.87)ng/ml,(5.74±0.94)ng/ml,(5.08±0.87)ng/ml,也较生后12h~24h时的水平,分别为(4.43±1.16)ng/ml,(3.19±0.84)ng/ml,(1.97±0.45)ng/ml均明显增高(P〈0.01);重度HIE有症状组血清和脑脊液的IGF—I水平分别为(22.49±10.58)ng/ml和(2.26±0.70)ng/ml,虽较生后12h~24h增高,分别为(14.22±3.37)ng/ml,(1.87±0.80)ng/ml,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然而却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的水平(P〈0.01)。③HIE组血清与脑脊液的IGF-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4,P〈0.05)。结论IGF-I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保护因子,其水平的改变可能与新生HIE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脑缺氧 脑缺血 新生儿
  • 简介:围生期缺血脑卒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脑梗死,是导致儿童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神经影像学和新生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逐渐深入,围生期缺血脑卒中已经作为一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但是,围生期缺血脑卒中有别于其他年龄组脑卒中,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围生期 临床研究 神经功能障碍 儿童时期 神经影像学
  • 简介:目的分析足月新生ABO血型不合溶血(简称ABO溶血)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近期预后特点,为合理管理本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科住院治疗,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生ABO溶血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331例足月新生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病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近期预后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31例新生ABO溶血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其入院平均年龄为(53.5±36.2)h,48.0%(159/331)为男性患儿,45.0%(149/331)患儿胎次为1,剖宫产占59.2%(196/331),混合喂养占71.6%(237/331);发现黄疸时间平均为生后(29.7±19.4)h。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平均为(233.1±90.0)μmol/L,9.4%(31/331)患儿TSB浓度〉342.0μmol/L,最高为614.7μmol/L;14.5%(48/331)患儿入院时伴贫血;A型血患儿占56.8%(188/331);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率(95.5%vs2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076,P=0.000)。本组患儿光疗时间平均为(80.1±20.9)h,8.8%(29/331)患儿接受换血治疗及输血治疗,19.0%(63/331)患儿输注白蛋白,26.0%(86/331)患儿输注静脉免疫球蛋白。0.9%(3/331)患儿临床诊断新生胆红素,平均住院时间为(4.7±1.8)d,1.8%(6/331)患儿在出院后4d内因黄疸原因再次入院。结论足月新生ABO溶血伴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发生贫血及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导致新生胆红素。抗体释放试验可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新生ABO溶血诊断率。黄疸可能会持续�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血型不合 高胆红素血症 光疗法 换血疗法 全血 核黄疸
  • 简介:目的采用心音图运动分析试验(PCGET)测量和评估新生心力储备(CCR)。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于本院分娩的385例单胎新生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胎龄分为足月儿组(n=231,胎龄为37~41+6孕周)和早产儿组(n=154,胎龄为28~36+6孕周),并将早产儿组继续分为早产儿A组(n=14,胎龄为28~31+6孕周),早产儿B组(n=23,胎龄为32~33+6孕周)和早产儿C组(n=117,胎龄为34~36+6孕周)。测量和计算新生第一心音(S1)与第二心音(S2)幅值的比值(S1/S2)、心脏舒张期时限(D)与收缩期时限(S)的比值(D/S)和应激后心力变化趋势(CCCTS)(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新生日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足月儿组S1/S2和D/S与孕周无明显相关关系(r=-0.013,-0.039;P=0.848,0.561),而早产儿组S1/S2与孕周呈负相关关系(r=-0.166,P=0.040),D/S与孕周呈正相关关系(r=0.250,P=0.002)。经历相同刺激啼哭后,足月儿组S1/S1′显著高于早产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1/S1′与孕周均无明显相关关系(r=0.116,0.069;P=0.285,0.415)。据测试数据初步得出足月儿CCR各指数参考值范围,心肌缺血缺氧新生D/S显著降低。结论出生后检测CCR可对新生,尤其是高危新生心脏耐受性进行评估,从而判断其心脏安全性,为其进一步心脏保健提供依据。

  • 标签: 心力储备 心音图运动分析试验 新生儿
  • 简介:目的通过对新生入院24h内咽拭子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部细菌定植在新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住院治疗的934例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为527例,女性为407例。本研究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新生;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自动出院者。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24h内即行咽拭子培养,并收集新生一般资料,分析新生细菌定植和致病菌感染情况、胎膜早破(PROM)与新生感染的关系,以及早产儿、足月儿细菌定植与感染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12011-2014年934例新生的咽拭子培养检查结果中,混合菌群为487份(52.1%),单一菌(致病菌)为259份(27.7%),培养结果呈阴性为188份(20.1%)。934例新生咽拭子培养中,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5种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为43株(16.6%)、副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肺炎克雷伯菌为21株(8.1%)、大肠埃希菌为19株(7.3%)。2母亲出现PROM新生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96.7%)与未出现PROM者(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2,P=0.013)。PROM时间〉24h新生的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的感染率(70.0%)高于未出现PROM者(50.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P=0.013)。3早产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92例(55.8%),足月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654例(85.0%)。足月儿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及咽拭子培养呈阳性合并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早产儿(85.0%vs55.8%,53.5%vs3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53,P〈0.001;χ^2=8.855,P=0.004,)。此外,早产儿和足月儿咽拭�

  • 标签: 咽拭子培养 细菌 细菌定植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D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新生重症监护中心收治住院的新生中,入院时血清CRP〉8mg/ml。的220例新生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将其按照《实用新生学》关于新生疾病诊断标准,结合患儿入院诊断及入院时检验结果将其分为:败血症亚组(n=19)、早产低体重亚组(n=50)、新生肺炎亚组(n=151)、低血糖亚组(n=14)、溶血亚组(n=20)、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亚组(n=8)、病理性黄疸亚组(n=81)、颅内出血亚组(n=13)、新生缺氧缺血(HIE)亚组(n=29)、窒息亚组(n=20)、羊水污染亚组(n=62)及胎膜早破亚组(n=44)。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无上述相应疾病的新生2129例,纳入对照组,为了研究时与个研究亚组不交叉,分别纳入与各研究亚组相对应的对照亚组(n=201,170,69,206,200,212,139,207,191,200,158,176),血清CRP平均秩次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简单相关分析(Pearsoncorrelati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性别、日龄、喂养方式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及简单相关分析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显示,血清CRP平均秩次:败血症(是:138.32,否:107.86;U=1381.0,P=0.046),NRDS(是:66.44,否:112.16;U=495.5,P=0.046);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血清CRP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糖(Glu)可能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直接胆红素 葡萄糖 新生儿
  • 简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或肺发育不成熟引起的新生有效通气障碍。对NRDS患儿的正确通气策略选择,是治疗NRDS的重要措施,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都会对NRDS患儿造成伤害。笔者拟就NRDS患儿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通气机 机械 通气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和证实新生泳疗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出生1周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出生时Apgar评分≥8分,且住院期间无需特殊治疗的早产儿[胎龄为(35^+4±4^+2)周,体重为(2449±362)g]及低出生体重[体重为(2286±174)g]共计56例,按分娩的时间顺序分为泳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其相同时间段的营养摄入、体重增长、血糖、睡眠情况、胎便排出及黄疸情况进行观察,作组间与自身比较,同时选择性比较8项新生行为神经发育指标。结果①泳疗组每日摄奶量多,生理性体重恢复速率快于对照组,睡眠时间较长,睡眠质量好,泳疗后血糖降低(P〈0.05)。两组出生1周内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②泳疗组及对照组新生胎便初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泳疗组随着泳疗次数增多,每日胎便次数增多、量多,胎便转黄时间提前,第7天末梢血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③出生1周时,泳疗组行为神经发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泳疗可作为一种围生期高危的早期干预措施,可全面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新生儿泳疗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围生期 生长发育 婴儿
  • 简介:近30年来,我国新生危重病的救治技术得到空前发展,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呼吸机在NICU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呼吸衰竭相关新生病死率明显下降。同时,由于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导致的MV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也明显增多,严重影响危重新生的救治,增加患儿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因此,针对新生MV相关性肺炎的防治策略,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PNEUMONIA 救治技术 危重新生儿 care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自然关闭率及口服布洛芬干预的利弊。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因“早产儿/新生肺炎、发绀”入院,生后15h~24d经心脏彩超确诊为PDA的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61,确诊后立即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首剂为10mg/kg,24h,48h后再分别给予5mg/kg;治疗(72~96)h后复查心脏彩超],安慰剂组[n=35,确诊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口服,首剂为1mL/kg,24h,48h后再分别给予0.5mL/kg;(72~96)h后复查心脏彩超。对仍存在PDA的患儿,则按照治疗组方案治疗,(72~96)h后再复查心脏彩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彩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后复查心脏彩超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组全部患儿,治疗组足月儿、非症状性PDA、不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h内确诊为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分别为88.5%,91.3%,92.9%,89.6%及93.0%)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同类患儿(62.9%,50.0%,68.0%,60.7%及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症状性PDA、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h后确诊为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分别为86.8%,78.9%,84.6%及77.8%)分别与安慰剂组的同类患儿(71.4%,50.0%,71.4%及5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早产儿与足月儿、症状性与非症状性PDA患儿、合并其他心脏与不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h内确诊与出生72h后确诊的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组内比

  • 标签: 布洛芬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科住院患儿中,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25.9%)、低出生体重(29.6%)及极低出生体重(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19.6%)、低出生体重(15.2%)及极低出生体重(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

  • 标签: 高危人群 高危环节 医原性疾病 皮肤病损 婴儿 新生
  • 简介:近40年来,机械通气技术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呼吸衰竭的重要有效技术手段。在我国,该技术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时间较短,只有10余年;加之,机械通气技术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有必要不断总结应用新生机械通气技术的经验,分析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成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技术 危重新生儿 临床分析 治疗 新生儿呼吸衰竭 儿科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3种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呼吸窘迫合征(NRDS)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收治的151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将151例NRDS患儿分为NCPAP组(n=55)、CMV组(n=48)、HFOV组(n=48),3组患儿除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外,均给予维持内环境、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3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NRD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比较3组患儿血气分析变化、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1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12、24、72h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NCPAP组、CMV组和HFOV组间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VAP、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VAP、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显著低于CMV组与HF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气胸发生率与NCPAP组及HFO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与HFOV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NRDS疗效肯定,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高频通气
  • 简介: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脐血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前有变态反应性哮喘史产妇(哮喘产妇组)和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18例(正常产妇组)的新生脐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测定嗜碱性粒细胞CD63及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3-硝基酪氨酸(3-N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新生脐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哮喘产妇组新生脐血嗜碱性粒细胞CD63的表达高于正常产妇组(215.59±47.15vs.11.33±3.26,233.65±51.25,12.98±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97;P〈0.01);所释放的IL-4亦高于正常产妇组[(3.27±0.40)pg/mLvs.(1.78±0.48)pg/mL;(3.56±0.47)pg/mLvs.(1.92±0.5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3.61;P〈0.01).哮喘产妇组的产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脐血中3-NT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产妇组[(443.86±95.20)μg/mLvs.(288.17±57.23)μg/mL;(474.69±92.55)μg/mLvs.(273.7±68.09)μ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79;P〈0.01).IL-4水平与新生脐血中3-NT的含量相关(r=0.607,P〈0.05;r=0.619,P〈0.05).结论哮喘中,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刺激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变态反应性哮喘 氧化应激 嗜碱性粒细胞 脐血 白细胞介素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4号“新生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将于2009年6月1日施行。“办法”要求,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儿科的医疗机构,应按照"新生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开展遗传代谢病血片采集及送检、新生听力初筛及复筛工作。全国新生疾病筛查种目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筛查管理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遗传代谢病 卫生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