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其包括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动(静)静脉缓慢连续性超滤、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技术。CRRT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肾衰患者的治疗,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又扩展到对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急性肾衰、急性胰腺炎、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目前小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肾衰竭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综合征,由不同原因引起肾脏生理功能急剧减低甚至丧失,即肾脏不能按机体需要来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在临床治疗中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血液净化以及肾脏移植术,肾脏移植术并发症的发展机率大,且术后很难建立血管通路,对透析设备以及透析技术都有很严格的要求,由此对透析治疗造成诸多阻碍。

  • 标签: 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连续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连续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连续组患者生活质量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康复效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连续康复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呼唤对昏迷患者连续脑电图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6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01至68,以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单号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34例患者应用呼唤式护理,比较所有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脑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改善率(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呼唤对昏迷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脑电图。

  • 标签: 早期呼唤 连续脑电图 昏迷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该院12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均为63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方案,并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实施连续性护理,研究组及常规组依从率为95.24%、77.78%,P<0.05。结论将连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可较好提升依从性,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康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连续护理模式 缺血性卒中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执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与连续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连续组则在常规的基础上加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连续组患者血液中的血清肌酐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且死亡率也较低,P<0.05。结论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患者体内器官的各项功能恢复常态,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脓毒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应用于阴道炎患者中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对其实施连续护理和常规护理,对其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可有效改善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良好预后,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 阴道炎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10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京发布了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经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再次蝉联"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这是自2014年起,杂志连续第四次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办,于2004年创刊,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的第一份专注于卫生信息化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

  • 标签: 卫生信息管理 国家科技部 核心期刊 中国 杂志 蝉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临床症状,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总胆红素(T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淀粉酶(AMS),尿素氮(BUN)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前生化指标血总胆红素(T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淀粉酶(AMS),尿素氮(BUN)分别为(44.5±13.8)mol/L、(126.5±64.7)U/L、(757.8±239.8)U/L、(15.5±3.3)mmol/L;治疗24h后生化指标血总胆红素(T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淀粉酶(AMS),尿素氮(BUN)分别为(27.3±9.3)mol/L、(97.8±45.9)U/L、(447.8±106.5)U/L、(6.5±1.3)mmol/L,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生化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出院有48例,存活率为80.0%,死亡12例,死亡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采取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可以促进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康复,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连续性血液滤过 重症胰腺炎 临床疗效 血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缺陷与对策。方法对22例重症患者行床旁CRRT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生化指标、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抢救成功20例,死亡2例,治疗的结果表明床旁CRRT对重症患者的救治疗效明显。结论CRRT时加强基础护理和深静脉导管的护理,保持循环血路的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是CRRT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CRRT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11例,联合治疗CBP组1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d,3d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并观察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d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及机械通气时间(d)均明显短于常规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治疗3d后,2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治疗前后vWF均无明显变化。结论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改善转归和预后。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症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9例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为对照组;11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床边CRRT连续治疗72h,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早期应用CRRT能够明显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全自动连续换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行循症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重新置管率、换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重新置管率0例(0%)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23.53%),实验组换血时间、输注血量以及换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新生儿全自动换血的过程中行循症护理,不仅能够降低导管脱落的几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换血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 全自动连续换血 循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管路预冲方法在高危重症出血患者行CRRT治疗时对滤器及管路的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高危重症出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用2种无肝素方法分别对管路进行预冲行CRRT治疗,两种方法的治疗时间,滤器和管路的单次使用时间,滤前压、跨膜压、静脉压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使用肝素预冲方法,有效延长单次治疗时间,动脉压、跨膜压、静脉压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重症出血患者行CRRT治疗时采用肝素盐水预冲与密闭式循环联合的方法能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出血 无肝素 预冲管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高压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连续血液滤过与甘露醇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高压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甘露醇治疗,观察组为连续血液滤过联合甘露醇治疗。从颅内压、甲状旁素、肾素改善及生存质量状况四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颅内压、甲状旁素、肾素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颅内高压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连续血液滤过与甘露醇联合治疗后,在改善颅内压、甲状旁素及肾素水平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连续血液滤过 甘露醇 颅内高压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临床治疗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分析1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生化指标和APACHEⅡ评分以及Boston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对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可以显著地优化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心力衰竭 肾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8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Ccr)的水平以及半年内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的半年存活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P<0.05。且观察组的Scr、BUN、Ccr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急性肾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给初产妇妊娠结局带来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初产妇144例,分为两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72例试验组采用孕期体重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并比较分析两组初产妇在妊娠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结局与分娩方法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在妊娠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结局与分娩方法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运用于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初产妇妊娠结局 孕期体重管理 助产士连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早期全程连续性分娩管理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25)接受助产士早期全程连续性分娩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时疼痛程度、出血量和分娩结局、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产时疼痛程度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早期全程连续性分娩管理可有效提高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率,对于提高母婴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助产士 早期 全程连续性 瘢痕子宫 母婴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