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临床上已经成功的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在危重患者中。如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危重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阐述其在危重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该治疗技术。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危重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社区180名脑卒中稳定期患者,用入户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本社区脑卒中患者接受社区连续康复护理的情况。结果近有一半的人群不了解连续康复护理这一概念,脑卒中患者接受社区连续康复护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医疗费用、家庭的支持、对社区连续康复护理认知是影响患者接受社区连续康复护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目前对脑卒中患者开展社区连续康复护理,除了应大力宣传社区连续康复护理的知识,取得家庭的支持,医疗费用也是影响社区连续康复护理开展的重要影响部分,呼吁全社会对社区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重视,更多的患者参与其中,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 标签: 脑卒中 连续康复护理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护理管理,为其提供延续护理,以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成立以PICC专职护士为主导、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指导、社区团队维护的导管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在住院期间建立患者置管档案、多元化教育、出院时确定维护医院、制定导管维护计划、出院后由专职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全程追踪的连续护理管理。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0例使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管理,降低了导管院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满意度。结论PICC连续护理管理能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优质护理内涵。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考组两组,其中实验组包含7例患者,参考组包含6例患者。参考组患者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参考组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可知,实验组32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情况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结论相对于照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而言,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则更能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各种的支持,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连续性护理干预 连续性护理干预 术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RRT治疗中常见的液体失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877例次CRRT治疗出现的液体失衡报警原因并分析。结果分析出常见液体失衡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结论液体管理是CRRT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危重症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通过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减少液体失衡的发生,保证治疗安全。

  • 标签: CRRT 液体失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将48例性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连续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min步行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的发生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连续护理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 连续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采取连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糖尿病 出院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总结使用疗效。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时间6~3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治愈21例,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透4例,死亡5例。结论疾病的早期行CBP治疗,可以滤过和吸附化学性活性物质(如炎症介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利于患者度过病症的危险期。

  • 标签: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连续性血液滤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7月-2017年3月就诊我院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临床护理方法为研究分组依据被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将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护理前与护理后采用SCL-9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连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达到健康促进效果。

  • 标签: 连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CBP)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价值,为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ICU2015-2017年收治的90例CBP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45例CBP患者接受集束化策略,对照组(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45例CBP患者接受常规管理。对比两组CBP患者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R-BSI)情况。结果实验组CBP治疗患者导管感染(局部感染以及全身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利于降低CR-BSI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CR-BSI 集束化策略 ICU 生存质量 连续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对其健康行为的依从性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6年10月间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100例,根据住院号尾数奇偶数之分分为两组,对照组内5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内50例则加以实施连续性护理方案,两组患者在接受定期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依从的患者45例(占90%)高于对照组25例(占50%),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在予以有效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连续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对患者疗效有效提升,而且还能改善其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健康行为 依从性 连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治疗蜂蛰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治疗3d后两组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及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发病60d后的存活率。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60d后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治疗蜂蛰伤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血液透析,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蜂蛰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同时间的预后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肾内科接治的87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成观察组(6~12h)和对比组(>12h),分别为47例和40例;两组均采取CRRT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Na+、HCO3-等指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81.5%,与对比组的79.3%比较,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肾衰竭CRRT治疗中,不同治疗时间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基本一致,但早期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液灌注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26例,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结果经抢救治疗后有23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8.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情凶险,致死率高,应及早的对患者采取相关的抢救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液灌流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有机磷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1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n=35)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连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干预 永久性肠造口 护理知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联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经治疗以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白蛋白、AL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替代 晚期重型肝炎 肝肾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38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连续性护理组(n=69)和常规护理组(n=69)两组,对两组患者孕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连续性护理组患者的妊高症、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巨大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妇及围生儿结局。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一般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心率、血肌酐及尿素氮等临床指标得到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一般治疗情况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配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的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病征,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重症急性胰腺炎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配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的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病征,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重症急性胰腺炎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营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