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潜血患者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份~2014年12月我院检验科门诊患者3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显微镜检测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液分析仪检测法,对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23.13%,观察组阳性检出率30.6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潜血检验敏感率是94.38%,假阳率仅为5.62%。结论尿液潜血患者应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准确性高,且操作简单,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潜血 显微镜 尿液分析仪 效果
  • 简介:摘要作者针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尿液检验方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 标签: 尿液检验 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就诊患者留取的尿液检查标本200份,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检测阳性率为23.00%,显著低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30.50%(P<0.05),以显微镜检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率为8.70%,假阴性率为31.15%;而以尿液分析仪法为标准,镜检假阳性率为12.34%,假阴性率为7.14%。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尿液潜血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将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潜血检验 尿液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尿液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28例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为蛋白尿,在尿沉渣镜检中检出多细胞9例,少细胞13例,特殊类型6例。患者分别被确诊为肾小球增殖病变12例,非增殖性肾小球病变6例,肾小管病变3例。结论尿液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为肾病的确诊提供简单可靠的依据,同时尿液检查也可运用于体检中对肾脏疾病的筛查,在临床中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尿液检查 临床诊断 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尿液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来建立尿液分析的标准。方法随机选取100份尿液样本进行观察。结果球蛋白、尿素、碱性物质会使尿蛋白分析的过程中产生假阳性,而青霉素、球蛋白会产生假阴性;维生素C会使尿隐血分析过程中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结晶则会出现假阳性;蛋白、糖对尿白细胞分析会出现假阴性现象,标本放置过久则会导致出现假阳性;维生素C会使尿糖分析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则产生假阳性。结论尿液常规干化学分析检验的结果非常重要,严格操作手法、避免各环节的失误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常规 干化学 分析
  • 简介:摘要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医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医学的相应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进行医学手段的更新是需要相应科学技术的参与,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医疗手段更加良好的发展,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现在医学实例中可以清楚的发现,现在社会中存在的尿液检验技术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手段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人体自身的疾病做出一个合理的诊断,这就要求相应的医学工作者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减少误诊问题的出现,使得对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的提高。

  • 标签: 尿液检验 尿镜检查 干化学法 重要性
  • 简介:摘要尿分析仪为尿液检验向自动化迈进一步,也提高了定性和半定量结果,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我们所用的迪瑞公司生产的HT-150尿分析仪和试纸条,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认为所用仪器应掌握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多种因素及解决的方法。只有样才能达到测定结果准确,以便发挥仪器应有的效能。现就干化学10项检测结果浅谈一下影响因素。

  • 标签: 干化学法影响因素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58例结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5月作为研究阶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门诊部采集的老年念珠菌感染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共纳入50例患者,使用显色法进行检验分析。观察组共纳入50例患者,使用凝集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检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94.00%(47/50),对照组为70.00%(35/50),观察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念珠菌尿液标本进行检验的过程当中,相较于显色法而言,凝集法的优势更加确切,对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有重要价值,值得重视。

  • 标签: 老年念珠菌 尿液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检验和分析中用应用血清以及抗凝血浆样本的意义。方法择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3例健康者参与研究,选择在不相同的时间段内,但是在条件相同的状态下的血样,检测血清以及抗凝血浆样本的9项生化指标。结果完成血清和抗凝血浆的采集以及相应处理后,在1小时、2小时以及3小时的时候分别检查一次生化指标,各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1至2小时期间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2至3小时期间,9项指标中的K、Cl、Na、TB以及GLU之间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在1至2小时期间血清中的K以及GLU两项指标差异显著,数据经过计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在2至3小时期间K、Cl、Na、TB以及GLU之间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检测项目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包括样本的存放时间、类型等,因此需要一检测目的的差异以及各项指标间存在的性质差别来处理样本,同时需要在报告单中标明类型,为临床检测和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血清 抗凝血浆 减压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提高尿液分析仪尿常规检测准确性的方法。方法观察4种检测方法中不同的试剂带侵入质控液中的时间、尿液在室温中的放置时间、尿液标本温度、室温对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通过观察结果发现,试剂带侵入质控液中的时间为2s,尿液在室温中的放置时间在60min内,室温中放置的尿液标本、尿液标本煮沸后进行尿常规检测的准确率高。结论通过不同尿常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尿常规检测准确率的方法,减少检测的误差。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尿常规检测 准确性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日本Arkay尿液分析仪的蛋白质、白细胞、隐血、葡萄糖项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找到简便易行,可对尿液仪蛋白质、白细胞、隐血、葡萄糖的准确性进行性能验证的方法。方法使用已知定值的血清/全血标本或者标准配制葡萄糖液等比例稀释至干化学各定性结果所对应浓度,验证仪器准确性。结果日本Arkay尿液分析仪蛋白质、葡萄糖、隐血及蛋白质项目结果准确可靠,同时该验证方法简单可行,结果一目了然。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在大多数基层医院检验科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部分项目的性能验证。适合推广。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干化学 蛋白质 胆红素 隐血 葡萄糖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集的200份患者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的方式对其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在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上的检验结果。结果尿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5.5%、19.6%和15.88%;显微镜手工法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3.03%、21.42%和18.2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在检验尿常规方面均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可联合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结果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抽取的尿液样本50例为研究资料,所有样本均予以尿液干化分析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对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检测白细胞、尿蛋白时,显微镜检验法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干化学分析化法,在检测红细胞时,干化学分析法的结果却显著高于显微镜检验法。经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有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由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法与尿液干化学分析法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局限性,为了能提高诊断率,二者的联合使用不但能达到互补效果,而且还能避免误差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 显微镜 常规尿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以及尿沉渣镜检法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白细胞检验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5月-2014.5月间收治的泌尿系疾病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单一的尿液干化学法进行尿液白细胞检验,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尿液干化学法检验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沉渣镜检法对尿液白细胞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尿液白细胞检验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检验后均有一定的效果吗,但观察组患者的尿液白细胞检测错误率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尿液白细胞检测错误率12%,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尿液白细胞检验的阳性率8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尿液白细胞检验阳性率5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尿液白细胞检验的过程中,使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取经检验法联合检验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尿液白细胞检验阳性率,并且减少患者尿液白细胞检验的错误率,在临床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尿液白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尿液白细胞检验 临床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留置针行静脉采血时对样本溶血发生率的影响,为采血方式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接受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385例患者,通过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3例,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照组192例,采用直型静脉留置针采血。观察并比较2组采集血样的溶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1次性成功率(97.93%)和患者舒适度(79.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19%和70.83%,P〈0.05)。但在溶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所采集样本的溶血总发生率(8.29%)和轻度溶血发生率(6.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0%和2.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Y型留置针操作成功率较高,患者体验较为舒适,但其溶血发生率方面略高于直型留置针,临床上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留置针采血。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 静脉留置针 采血 溶血
  • 简介:目的:研究探索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诊的90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对患儿进行检测,比较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与治疗前后患儿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的阳性率58.89%(53/90)、特异性62.22%(56/90)与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阳性率51.11%(46/90)、特异性61.11%(55/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78.89%(71/90)、特异性91.11%(82/90)与两种单一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尿液巨细胞病毒DNA 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