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与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2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哮喘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结果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哮喘患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疗效显著;小儿哮喘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小儿哮喘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56例哮喘患儿共计10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每组患儿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1组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观察2组采用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统计比较各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1组及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中,除需积极对症治疗外还要针对性处理炎症和心衰症状,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需要积极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心衰 小儿哮喘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56例哮喘患儿共计106例患儿,每组患儿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1组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观察2组采用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统计比较各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组及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中,除需积极对症治疗外还要针对性处理炎症和心衰症状,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需要积极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心衰 小儿哮喘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和探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积极抢救、供氧、镇静止喘、强心利尿、控制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将在此期间接收的110例患有哮喘的幼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55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外加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在治疗后健康出院。哮喘患儿的对照组在治疗后总有效41例,有效率74.5%;实验组总有效50例,有效率90.9%,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要考虑到患儿呼吸,心脏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等方面。孟鲁特明显提高小儿哮喘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症状,应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心衰 小儿哮喘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56例哮喘患儿共计10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每组患儿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1组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观察2组采用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统计比较各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1组及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中,除需积极对症治疗外还要针对性处理炎症和心衰症状,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需要积极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心衰 小儿哮喘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儿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喘乐宁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复发率都较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喘乐宁对小儿哮喘患儿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咳嗽消失时间短、复发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小儿哮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93例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合并支气管哮喘9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中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肺炎支原体IgM的滴度超过180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IgM阳性)。观察组IgM阳性患儿44例,IgM阴性患儿49例。对照组中IgM阳性25例。分别测定观察组中IgM阴性和IgM阳性患儿的总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中IgM阳性患儿所占比例为47.3%,高于对照组的27.5%(P<0.05)。观察组中IgM阳性患儿总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别为(366.3±56.9)IU/L、(0.54±0.02)×109/L,观察组中IgM阴性患儿分别为(302.6±47.3)IU/L、(0.41±0.03)×109/L。观察组中IgM阳性患儿的总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IgM阴性患儿(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水平有助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小儿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93例,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合并支气管哮喘9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中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肺炎支原体IgM的滴度超过180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IgM阳性)。观察组IgM阳性患儿44例,IgM阴性患儿49例。对照组中IgM阳性25例。分别测定观察组中IgM阴性和IgM阳性患儿的总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中IgM阳性患儿所占比例为47.3%,高于对照组的27.5%(P<0.05)。观察组中IgM阳性患儿总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别为(366.3±56.9)IU/L、(0.54±0.02)×109/L,观察组中IgM阴性患儿分别为(302.6±47.3)IU/L、(0.41±0.03)×109/L。观察组中IgM阳性患儿的总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IgM阴性患儿(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水平有助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小儿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肺炎并发心衰患儿及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80例重症肺炎并发心衰患儿及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有90例患者,重症肺炎并发心衰患儿接受多巴盼丁胺与多巴胺联合的治疗措施,运用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方案,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常规组有90例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健康状态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更高,健康状态更优,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并发心衰患儿接受多巴盼丁胺与多巴胺联合的治疗措施,运用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方案,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同时患儿的康复速度也会加快,改善患儿的健康状态,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更高。

  • 标签: [] 小儿重症肺炎 心衰 小儿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照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喘息特点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结果观察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发热情况、热程、药物治疗反应、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观察组均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在药物治疗方面,观察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醋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极为显著。两组小儿哮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特点差异较大,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醋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诱因 小儿哮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以改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将34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患儿,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哮喘患儿中,有46.07%的MP-IgM为阳性,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学龄期的儿童。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应该高度警惕哮喘病的发生,做好预防和检验,查明病体,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小儿 哮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患儿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哮喘控制效果;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体温、白细胞。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白细胞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白细胞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喘息等,经综合治疗效果确切,患儿病情缓解快,预后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 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5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治疗效果加以观察和对比。结果经过一周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发热、咳嗽、喘息控制、肺部炎症以及其他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小儿哮喘相比,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联合吸入治疗,可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疗效,其应用价值对以后的临床研究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小儿哮喘 临床分析
  • 简介:哮喘治疗药物根据其发挥作用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具有抗气道过敏性炎症作用(治本),如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常用吸入型激素;另一类能舒张气道平滑肌,迅速缓解症状(治标),常用β2受体激动剂和氨茶碱。

  • 标签: 小儿 哮喘 药物治疗 氨茶碱 吸入型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散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小儿肺炎患者按其意愿分成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红霉素静滴和口服,治疗组100例加服小儿肺炎散。结果治疗组痊愈94例(94%),好转5例(5%),无效1例(1%),总有效率99%;对照组痊愈89例(89%),好转8例(8%),无效3例(3%),总有效率97%。结论治疗组100例加服小儿肺炎散组治愈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散 小儿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照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喘息特点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结果观察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发热情况、热程、药物治疗反应、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观察组均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在药物治疗方面,观察组3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醋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极为显著。两组小儿哮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特点差异较大,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醋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诱因 小儿哮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4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正常健康体检的4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检测两组入选对象的血清IgE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Ab水平,通过血球分析仪常规方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研究组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47.5%)相对于对照组(22.5%)明显偏高(P<0.05)。研究组MP-IgM(+)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清总IgE水平相对于MP-IgM(-)显著偏高(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和MP感染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应该常规定期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若检测结果阳性应该在常规哮喘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抗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合剂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0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儿肺炎合剂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的30例,临床疗效良的22例,临床疗效中的2例,临床疗效差的0例,总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29%;对照组临床疗效优的12例,临床疗效良的27例,临床疗效中的10例,临床疗效差的5例,总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2.22%。对两组总临床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合剂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合剂 小儿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合剂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自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0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儿肺炎合剂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的30例,临床疗效良的22例,临床疗效中的2例,临床疗效差的0例,总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29%;对照组临床疗效优的12例,临床疗效良的27例,临床疗效中的10例,临床疗效差的5例,总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2.22%。对两组总临床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合剂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合剂 小儿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