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日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提供一定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收的46例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一起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喘乐宁一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在病情基本相近的基础之上,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都比对照组好。结论对于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喘乐宁药物一起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治疗方面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哮喘的患儿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治疗A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B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阿奇霉素、清肺化痰糖浆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及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于用药10d后评估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临床症状即发热、咳嗽、喘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B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0d后,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喘息,且在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阿奇霉素、清肺化痰糖浆治疗方案下,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效率更高,临床治疗疗效更显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 阿奇霉素 清肺化痰糖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哮喘中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2年12月间在我院儿科接受小儿肺炎哮喘治疗的患儿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4例。实验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呼吸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肺炎哮喘疾病干预中,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提升患儿的呼吸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哮喘 中医特色护理 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情况,观察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儿童,哮喘患儿106例,共计212例为研究对象,将10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按照1~106的顺序编号,按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4的方式将10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1和对照组1,每组患儿均为53例,将106例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和实验组2。所有对照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1患儿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实验组2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1治疗总有效率(95.25%)高于对照组1(7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治疗总有效率(94.25%)高于对照组(6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来说,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还要注重患儿炎症的处理和心衰治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哮喘患儿来说,治疗主要采用孟鲁司特,全面提升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的恢复周期。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 小儿哮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情况,观察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儿童,哮喘患儿106例,共计212例为研究对象,将10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按照1~106的顺序编号,按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4的方式将10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1和对照组1,每组患儿均为53例,将106例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和实验组2。所有对照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1患儿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实验组2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1治疗总有效率(95.25%)高于对照组1(7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治疗总有效率(94.25%)高于对照组(6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来说,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还要注重患儿炎症的处理和心衰治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哮喘患儿来说,治疗主要采用孟鲁司特,全面提升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的恢复周期。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 小儿哮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93例,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合并支气管哮喘9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中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肺炎支原体IgM的滴度超过1:80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IgM阳性)。观察组IgM阳性患儿44例,IgM阴性患儿49例。对照组中IgM阳性25例。分别测定观察组中IgM阴性和IgM阳性患儿的总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IgM阳性患儿所占比例为47.3%,高于对照组的27.5%(P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小儿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参考组。观察研究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哮喘复发情况。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小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比参考组小儿患者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通过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小儿患者的肺部炎症、肺部干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整体哮喘复发率显著高于参考组小儿患者(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比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多,消失时间更长,同时也更难治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 临床特点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肺炎支原体受到感染引起小儿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2年 10月~ 2013年 10月于我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共 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 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哮喘持续时间,患者体温状况,肺部病变情况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咳嗽、肺部 X片影像结果、体温、喘息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具有咳嗽剧烈、喘息持续时间长、发热症状多见等特点,建议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儿童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 大环内酯类药物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受到感染导致的小儿哮喘临床症状和治疗方式。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 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并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 6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治疗, 并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进行辅助治疗, 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对两组的哮喘、体温、干咳及肺部病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照组有 45例患儿哮喘发作时间为入院后 1周内, 占 75.0%, 平均哮喘持续时间( 2.7±1.1) d;观察组有 50例患儿的哮喘发作时间为入院后 1周内, 占 83.3%, 平均哮喘持续时间( 6.1±2.2) d;两组患儿的平均哮喘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707, P<0.05)。对照组中 24例体温上升, 15例 37.5~ 38.0℃, 8例 38.1~ 39.0℃, 1例 >39.0℃, 患儿发热持续时间 <1周。观察组中 41例体温上升, 13例 37.5~ 38.0℃, 22例 38.1~ 39.0℃, 6例 >39.0℃, 其中 35例发热时间 <1周。对照组患儿体温上升例数多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701, P<0.05)。对照组患儿主要症状为咳痰, 有 12例干咳;观察组有 39例阵发干咳;两组患儿干咳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4.86, P<0.05)。对照组患儿接受肺部检查, 主要结果为双肺纹理模糊以及支气管肺炎, 有哮鸣音和湿啰音;观察组患儿以干啰音和哮鸣音为主, 肺 CT显示有大片阴影, 少量气肿。结论 肺炎支原体导致的小儿哮喘疾病咳嗽程度强烈, 持续时间长, 应该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 标签:    儿童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 大环内酯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为小儿哮喘患儿诊治提供针对性方案。方法:入选对象选择本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参与研究(时间范围: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随机纳入60例患儿,根据感染病因不同随机分为非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与非混合感染组相比较,混合感染组患者的咳嗽、住院时间均较长P<0.05。经过针对性治疗后,非混合感染组的治疗有效率>混合感染组:P<0.05。临床体征表现中,混合组患者发热率较高,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不仅临床表现明显,而且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抗菌性更强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46例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哮喘宁和喘乐宁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观察组最大峰流速、咳嗽消失时间、复发率及抗体阳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和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疾病的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差异,给予大环內酯类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 诱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减轻小儿哮喘临床症状、预防小儿哮喘发作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本院 2017年 7月 -2019年 6月间收治的 80例小儿哮喘病患者,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 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护理组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及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患儿家长对哮喘知识有了深刻了解,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与参照组临床护理相比较,护理组的哮喘症状改善明显,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及临床护理措施,对减轻小儿哮喘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哮喘 临床护理 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