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桐城学派是中国近代文化史最后一个文学别。方苞是桐城派的始祖。刘大(?)既是方苞的学生,又是姚鼐的老师。他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的。姚鼐所处的时代是桐城派趋于鼎盛时期。散文理论也日臻完善。他把诗论、文论、小说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理论,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是,由于桐城学派的'中兴功臣'曾国藩却变成了满清王朝的一名干将,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在五四运动时期曾受到了革命党人的抨击.不过,对于桐城学派应该坚持一分为二

  • 标签: 促进广西 学派 广西近代文学
  • 简介:周予同在清代今文经学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从清代辑佚学成果的间接推动、清代学术的“内在理路”和“外缘影响”等方面来探寻清代今文经学兴起缘由,客观而全面。周予同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来论述清代今文经学的发展进程和学术特点,反映了周予同精深的治学特点。周予同充分认可清代今文者的创造勇气、怀疑精神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并肯定其对转变期中国新史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但他同时也对清代今文者治学的偏见和该学派的某些弊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抨击,从中反映出周予同真实的史家本色。

  • 标签: 周予同 清代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新史学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子思的生卒年代及子思学派的组成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考证。在子思生年的问题上,我们认为无论孔子逝世时子思是几岁还是十几岁,都不能把这一条件看成确定子思从学于孔子或是其他孔子弟子的标准。子思之学应该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但其中孔子和曾子无疑起到了主导作用。另外,子思学派的组成也是比较复杂的,世子应是子思学派中的一员,在思孟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从学 子思学派 五行 思孟学派
  • 简介:中国最大的综合文献数据库维普网这样介绍《贵阳文史》:“遵循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办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为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本刊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科技、教育、民俗等方面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介绍贵州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宣传贵州,了解世界。”《贵阳文史》杂志是由贵阳市政协主管、市政协文史委主办的刊物,是从《贵阳文史资料选辑》发展扩大而来,是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史类期刊,自创办至今已有36年。1981年,市政协向中共贵阳市委请示出版文史资料选辑,经

  • 标签: 古今文化 文化精华 浓缩贵阳
  • 简介:美国学界关于越南战争的著述极其丰富,争论之热烈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自由-现实主义学派的正统诠释认为,越战是悲剧性的巨大错误。修正派则为美国的越战政策作道义辩护,总结越战"教训"。正统派批评越战的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逻辑的正规思想。修正派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它无法撼动越战正统史学地位和影响的原因所在。结束辩论,达成越战共识,这是未来美国越战史研究的必然趋势。

  • 标签: 美国 越战史学史 正统派 修正派 后修正派
  • 简介:<正>十九世纪英国的史学有很大发展,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接二连三地出现。其中牛津大学历史学派(简称牛津学派)的史家们影响尤巨。牛津学派中格林的著作曾在英国史学界风靡一时,值得我们加以论述。(一)牛津大学和牛津学派

  • 标签: 资产阶级 牛津大学 英国革命 历史学派 史学家 英国人
  • 简介:皮锡瑞赞同以《仪礼》十七篇为孔子所定之说;认为《周礼》当出自六国时人,非必出于周公,亦非刘歆伪作;《礼记》中如《王制》和《礼运》这样有着完整意义的篇目,当可分篇别出,《王制》为孔门弟子所作。在重视经学家法的观念下,皮氏对《周礼》、《王制》给予了很多关注,力图通过对《周礼》、《王制》的解析以明今古文之分。皮锡瑞治经重今文,并强调经学之微言大义,他对古礼多从礼之义的角度来认识。

  • 标签: 皮锡瑞 《周礼》 《仪礼》 《礼记》
  • 简介:<正>清代的学术文化,最突出的有二个中心:一为脱离现实的朴学系统,另一个为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这个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就是以黄宗羲、章学诚为首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的开山祖是黄宗羲。他生活于明末清初,为学赅博,一生主要从事讲学授徒和著书立说,浙东学者多承其学。至如一代大师,开辟蹊径,师教乡习,濡染成风,甬、绍硕学大师,前后相继,著名的有万斯大、万斯同、黄百家、邵廷采,李邺嗣、

  • 标签: 浙东学派 黄宗羲 章学诚 万斯同 全祖望 浙东史学
  • 简介:学派更替是史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学脉传承则是考察学术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法国年鉴学派独领风骚几达半个世纪,但它的产生也具有相当悠远与相当深厚的学术背景。亨利·皮朗,不仅以其博大精深的史学思想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20世纪上半叶法语世界史学大师之一,而且还同年鉴学派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既可丰富、加深对年鉴学派的总体认识,也可使我们对皮朗及其学说的影响、地位有更切实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 标签: 亨利·皮朗 年鉴学派 马克·布洛赫 布罗代尔 学术传统
  • 简介:近几年,明代特别是晚明思想的研究十分活跃,出现了一批涵盖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明代社会的广阔画面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但目前的研究仍多是各个学科分门别类地进行,学科间的壁垒没有打破,联合不同学科攻克大题目的机制尚未形成,存在一些研究上的薄弱环节。比如,我们对泰州学派的认识和研究就很不够。

  • 标签: 泰州学派 明代 思想史 思想宗旨 文学创作
  • 简介:讲"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与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清代庄存与与和珅同朝,他复兴"今文",是否与和珅专权有关?美国艾尔曼教授在《经学、政治和宗教》一书中列有《庄存与与和珅》专章,以为今文经学的复兴与和珅专权有关。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最近,艾尔曼又重申己见。我认为庄存与复兴今文经学,原为"家学",传其学者,主要是家属。到了刘逢禄,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政的日衰,成为"显学"。"家学"有时口耳相传。此后地域不限于常州,经书不限于《公羊》,"家学"演为"显学"。溯其创始之初,庄存与和和珅尽管年龄相差,记载缺乏,但不能说他复兴今文与之无关。

  • 标签: 今文经学 庄存与 和珅 刘逢禄
  • 简介:本文对泰州学派平民主义思想的概念结构作了重点阐析,尤其注意到了贯穿其中的社会反思性要素,及在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变异.通过这些,可以窥视到晚明社会变动在儒学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复杂印记,及理学作为一种较为确定的理论形态在应对底层社会问题时可能运行的边际.

  • 标签: 窥视 平民主义 泰州学派 晚明 思想 演进过程
  • 简介:《庄子·天下》是先秦学者综论当代学术史的第一手文献,传世至今,甚可宝贵。《天下》篇之外,《庄子》书中也存在一些段落论及当时思想家,但分布零散,数量并不多。如果我们认为庄子及其后学作为完整的学派创作了《庄子》一书,那么《天下》篇一向被视作该学派对先秦学术的关注焦点。许多庄学论著,如郎擎霄《庄子学案》、蒋锡昌《庄子哲学》,都罗列《天下》篇所论学者,益以列子、杨朱用来衡量庄子学派与其他先秦诸子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庄子哲学 当代学术 杨朱 擎霄 学案 先秦思想
  • 简介: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签,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先生作序,原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先生、已故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先生、乡贤书法家赖少其先生题词,比较全面反映潮汕古今文献概貌的大型检索工具书——《潮汕文献书目》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大型工具书 文献书目 检索工具书 潮汕 中国佛教协会 中共海南省委
  • 简介:《鬼神之明》刊载于上博简第五册,主要讨论鬼神"有所明"与"有所不明"的问题。自竹书发表后,不少学者曾就其学术派别的问题作出论述,当中有认为《鬼神之明》为墨学作品,但亦有持反对意见,以为竹书是反墨、墨学异端甚或是儒学之作。本文透过《鬼神之明》内容的剖析,指出篇中虽然提及鬼神"有所不明"之说,但所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实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鬼神观有所不同,且部分更与墨家有暗合之处。此外,本文通过篇中思维方式与《墨经》逻辑学说的相参照,提出两者实有不少可比观的地方。

  • 标签: 上博简 《鬼神之明》 《墨子》 鬼神观
  • 简介:<正>孙中山从革命的需要出发,曾经努力钻研、宣传、运用经济学理论。本文仅就他与西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以及亨利·乔治单一税理论的关系作些粗浅探索。一孙中山与庸俗经济学派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无产阶级显

  • 标签: 孙中山 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专政 西方资产阶级 资本家 资产阶级革命
  • 简介:近代文载对钱江有大量记载,其中在记述他与太平天国关系的问题上互相矛盾:一说他曾入江北清军雷在诚幕府,为之策划“厘捐”以济军需,对抗太平军,是“厘捐”制度的始作俑者;一说相反,称他是洪秀全的高级军师,主要是为洪秀全策划了进攻并建都南京的战略。罗尔纲曾因此撰《钱江考》予以考证,否定了后说,但所指史料不充分,问题未根本解决,迄今异议仍存。本文运用在谷学派遗书中发现的新史料,考证太平军占领武昌之前到建都南京之后,钱江在扬州与张积中、李龙川、雷在诚均有直接交往,补充并纠正了《钱江考》论据的缺失和部分判断的失误。钱江确是“厘捐”的策划者,而未加入太平军。

  • 标签: 钱江 太谷学派 罗尔纲 《钱江考》 太平天国 厘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