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章学诚是清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他的《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的《史通》齐名。作为传统史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章学诚的一系列史学学说,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是党史编撰乃至方志编修理应汲取的史学精华。

  • 标签: 章学诚 借鉴 《文史通义》 史学家 《史通》 集大成者
  • 简介:文气观是中国古代文章学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颇为复杂的命题。历代才人慧士对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清乾嘉时期文史大家章学诚杂取诸家学说,兼融己意,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文气观:气贵于昌;文非气不立;集义养气;临文检其心气。章学诚的“文气’’观袭古创新.见解辩证而深刻,对今人亦有许多启迪和借镜意义。

  • 标签: 章学诚 文气观 集义
  • 简介: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原名文(孚支),浙江会稽(今属上虞市)道墟人,后卜居绍兴城内塔山下辛弄(此处今存章学诚故居)。生于清乾隆三年(1738),卒于嘉庆六年(1801),享年64岁,葬于山阴芳坞。清代著名的史志理论家,《清史稿》称其所著“《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推原《官礼》有得于向(刘向)、歆(刘歆)父子之传。其于古今学术,辄能条别而得其宗旨,立论多前人所未发。”“学诚好辩论,勇于自信。

  • 标签: 章学诚 方志理论 《清史稿》 逝世 纪念 《文史通义》
  • 简介:章学诚言《管子》书春秋有之,观其多存春秋之典章,可知实斋此论合理。《苟子》、《韩非子》之成书当均参考过《管子》文本。《管子》书乃后世习管子法者所缀辑,非管子自著,此关古人著书无私著之理。《管子》书其学术主旨当为法学,后人言归人杂家者为非。刘向、刘歆把《管子》人道家,当与其家学背景相关。

  • 标签: 章学诚 《管子》 法学
  • 简介:章学诚在乾嘉考证学盛行之时,提出了独特的学问观,对繁琐的考据学风有所纠正和补救。章学诚的学问观是以“学问”和“功力”之辨为基础,以“性情”而入,“博”与“约”的相互结合,达到对“道”的全知,最终以“贵开风气”、“去弊而救其偏”的经世致用为目的。他的学问观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章学诚 学问观 清代学术
  • 简介:章学诚的史传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直"、"类"、"变",即史传创作的根本原则;传主选择的根本原则;传记体例发展的趋势.这三点对于史传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章学诚 史传理论
  • 简介: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可与刘知几《史通》比美,但他一生遭遇要比刘知几悲惨得多。父亲章镳(biao),乾隆七年即成进士,十年后方分得湖北应城知县,仅仅五年,便'以

  • 标签: 《文史通义》 刘知几 《史通》 章氏遗书 外篇 会稽
  • 简介:清代著名学者幸学诚的科举观是矛盾的,他一生都在调和这一矛盾。文章对他的学术论著及教育思想训析后认为,其矛盾科举观产生的原因是:因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孝场的舞弊而反对;因儒学的影响和科举为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而支持。

  • 标签: 聿学诚 科举 矛盾 调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18
  • 简介:    一、功力、学问与性情    ,学术功力必兼性情,章学诚论学还主张博与约的结合

  • 标签: 学问观 章学诚学问
  • 简介:“史意”概念的提出,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对中国史学传统的认识和对当代史学现状的不满有感而发的,章认为,从春秋以来到司马迁、班固和刘氏父子所形成的史学精神,渐为后世史学家所遗失,所以,他应该继承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宗旨,发挥文学对现实的教育意义,史学应该“决逝去取、各自成家”,史学的任务是要做到通过客观历史的研究达到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史学要起到稽古鉴今、借以经世的作用。

  • 标签: 史德 史意
  • 简介:章学诚与四库诸臣的因缘,以及与四库修书的关系,实为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在这里,他给后人留下众多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信函札记、论赞序铭等,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知到其人其学,感受到当时的学风时风。从章学诚评《四库全书》、他的学术学风与学术命运,可以分析出章学诚与四库修书的关系。

  • 标签: 章学诚 《四库全书》 关系
  • 简介:比兴范畴最早产生于《诗·大序》,是诗经六义的重要内容,此后便成为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之滥觞,刘勰《文心雕龙》对比兴范畴有专章评述,指出了比兴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强调了比兴的情感因素在文学表现中的功能。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继承和发展了刘勰的比兴观,尤其对象的概念作了重要阐释,并且将象与比兴结合起来进行文学批评,他在《跋陈西峰韭菘吟》中提出了“蒸菘滋味”说,包含了“诗中有人”和“本色平易”两个重要内容。章学诚在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恪守比兴的原则,注重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不但强调比兴中的情感,而且更强调文学创作与批评中象的审美意蕴,是清代《文心雕龙》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家。

  • 标签: 刘勰 比兴 章学诚 韭菘滋味
  • 简介:嘉庆元年,清王朝已现颓败之象,但考据学家仍囿于烦琐的训诂考据,纷争门户而不思救挽。为扭转学术风气之偏,章学诚刊刻《文史通义》,并借此构建新的史学体系,一方面倡言史学,为史学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提倡“学术固期于经世”的治学宗旨。

  • 标签: 章学诚 《文史通义》 史学 学术经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3-17
  • 简介:美国斯坦福大学倪德卫教授所著的《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一书中译本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在正式付印之前,参予翻译的同志要我为中译本写篇序,这也是我去年在美国期间答应过倪德卫教授的,即一旦出中译本,我一定为之作序。我与倪德卫教授交往已经十多年了,

  • 标签: 章学诚 生平 教授 中译本 思想 交往
  • 简介:自诩“从事于文史校雠,盖将有所发明”(《章学诚遗书》卷二九《上钱辛楣宫詹书》)的章学诚,虽然近代声名大噪,如日中天,但于考据之学盛行的18世纪却是另外一副面目,他在《文史通义》卷四《知难》篇中描述自己“知难”的境遇时,称“为之难乎哉?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后来治章氏者并没有深究这段话的丰富内涵和它在章氏思想史上的独特意义。这段话可注意的有两点;其一在考据风气影响之下,章学诚孤独无助、知音难觅心态的反映,这种不为世人所理解所接受的论述于章氏著作中随处可见,他在《与族孙汝楠论学书》中说:“辈朋征株,不特甘苦无可告语,

  • 标签: 章学诚 《诗》学 解释学 《文史通义》 18世纪 思想史
  • 简介: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方志“立三书”的体例,并给予理论阐述,即他的《方志立三书议》。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也。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

  • 标签: 方志学理论 章学诚 借鉴 当代 《文苑》 《文选》
  • 简介: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目录学理论和方志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学界多有论述,而有关其历史文献学思想却缺乏系统论述。文章通过分析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从中国历史文献的起源、范围、类别三个层面,对章学诚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略作梳理,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章学诚 学在官府 六经皆史 圆神方智
  • 简介:章学诚以其著名的“六经皆史”说而为现代中国所知。但是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全部内涵.我们就必须研究实斋“周孔之辨”的命题,这一命题提出了周公与孔子,谁才是最伟大的圣人的问题。只有考察了这一命题,我们才能在把握“六经皆史”本质含义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实斋的儒学思想。章实斋超越于清代令古文门户之上,力图通过自己颇具独创性的史学,重窥贯通天人、化育文明的完整儒学之道。.

  • 标签: 周公 孔子 章学诚 文明化成
  • 简介:对学术风气史的思考是章学诚反省学风演变及流弊、寻找学术出路的关键环节。他认为三代道器合一、官师合一体制反映了知识自我满足的理想状态,由于官师合一体制的瓦解,人性的局限失去了原有的规范而奔竞好名,学术泥于三代经典内涵的义理、考据、辞章之一端迭起风气门户。章氏以为扬弃风气循环的最好途径就是史学经世,史学的优势在于它通过道器合一又一次提供了人性的规范,继承了先王的合道"道法"即"史意",熔义理、考据、辞章于一炉,又是包含一切根据个人性情产生的著述之学的根源性学术。章氏的史学经世最终从《春秋》经世深化到《尚书》经世,完成了扬弃风气循环的理论。

  • 标签: 章学诚 学术风气史 史学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