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为纪念《雷雨》诞生80周年撰写论文。文中分三个阶段回顾了《雷雨》在日本演出、翻译及研究历史。第一个阶段是1930—1940年代,是介绍和研究初期阶段,1935年国留学生在日本演出《雷雨》后引起了日本剧界关注,此后,由秋田雨雀做序日文版《雷雨》问世,继而出现了多种剧评和书评。第二个阶段是1950—1970年代,演出和研究都进入了专业和系统阶段。这一时期有多家日本职业剧团演出该剧,学界也出现了不少研究曹禺专家。第三个阶段是1970年代至今,《雷雨》日译出现多种版本,其演出、翻译、研究工作都已走向成熟。2006年,在东京举办“中国文化节”上,北京人艺演出《雷雨》引起轰动。在日本,《雷雨》已成为中国文化一个代表性符号。

  • 标签: 话剧 雷雨 曹禺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戏剧交流
  • 简介:日本趋势剧(trendydrama)又称日本偶像剧。严格说来,在日本并没有所谓“偶像剧”这种戏剧类型名称,日本人通常称其为“趋势剧”。偶像剧名称主要在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使用。又称“青春偶像剧”。

  • 标签: 青春偶像剧 戏剧 评介 日本人 大陆 港台
  • 简介:文化产业是我国大力发展重点产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标志。配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组成部分,它发展不仅限于本身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相关产业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重视。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症结,提升配乐艺术水平,推动配乐文化发展。而分析研究国内与先进国家差距,是找寻症结、解决问题应有之义。日本配乐文化在全球占有重要位置,已成为亚洲领头羊。日本配乐从稚嫩小鸟,发展成今日傲视亚洲雄鹰,既有日本民族历史渊源,有音乐人执着努力,也有适应其发展社会土壤。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重视全社会音乐基础教育,日本民族善于融合世界先进文化,为日本配乐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日本动漫、游戏产业强国特点,催生了配乐文化超越发展。当然,音乐人自强努力,政策和民众支持,也是日本配乐文化突起重要原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配乐文化发展经验值得借鉴。而日本配乐发展历程,重视国民音乐素质教育,提高全民音乐素质;注重吸取外来先进音乐元素,丰富和提高配乐艺术水平;大力发展动画等新兴文化产业,并注意从政策上为配乐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正是我国配乐文化崛起关键所在。

  • 标签: 日本 配乐 文化
  • 简介:落语是一种源于民间、口口相传艺术。学界普遍认为落语是在佛教传入日本时僧侣为传教讲述教义而产生日本第一部笑话集《醒睡笑》是由一位擅长讲笑话净土僧侣安乐庵策传编撰,而落语渗透至民间则是在幕府力量逐渐弱化,对落语师管制逐渐放宽过程。近代社会以来,落语仍兴盛不衰。

  • 标签: 落语 幽默 文化
  • 简介:我认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戏剧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明治维新(1868)以后到明治四十四(1909)年左右。这是从歌舞伎开始转变到新剧诞生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明治四十四(1909)年到昭和四十(1965)年左右。这是新剧全面发展阶段。

  • 标签: 戏剧 日本 当代 明治维新 全面发展 歌舞伎
  • 简介:章诒和在《南方周末》(2008.4.24)发表同题文章说,赴日一行,有幸欣赏到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主演昆曲《牡丹亭》,惊叹他把一个中国古代青春少女杜丽娘从活唱到了死;感叹他把已死梅兰芳精神复活在东瀛。坂东玉三郎扮演杜丽娘成功,完全是他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和表现。他唱词是地地道道汉语,剧场字幕才是对应日文。全剧从头至尾、举手投足皆可看出坂东玉三郎对《牡丹亭》心存虔肃。

  • 标签: 梅兰芳 日本 精神 《牡丹亭》 《南方周末》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日本介绍贝尔托·布莱希特的人首推千田是也(1904-1994)。千田在1986年日本布莱希特研究者于访之际》一文里曾经这样说道:布莱希特实际上从中国戏剧等东方戏剧里吸取了很多东西。《贺拉提人与库拉提人》虽取材于古代罗马,

  • 标签: 布莱希特 日本 翻译 东方戏剧 中国戏剧 古代罗马
  • 简介:1、世界文学日本最早对日本能乐产生兴趣是到日本西方外交官、传教士、外国人教师等。他们到了日本之后,看到能乐演出,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开始进行能乐翻译与研究。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些是没有到过日本,也从来没有看过能乐的人,也对能乐产生了极大兴趣,甚至对他们文学创作与批评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这一类人中有艾兹拉·庞德、阿瑟·维里、叶芝等人。

  • 标签: 日本能乐 世界文学 戏剧 翻译与研究 文学创作 外交官
  • 简介:據文獻記載,早在江户時代初期,戲曲小説就已經東傳到日本。如《水滸傳》於1717年傳入,《西厢記》於1721年傳入,《元曲選》於1762年傳入。傳播到日本曲本,既有《琵琶記》《牡丹亭記》等名劇,也有《雍熙樂府》《笠翁傳奇十種》等曲集,其中《八能奏錦》《摘錦奇音》等戲曲選集,在國内已經失傳。1國戲劇在日本演出,則又是另一回事。從江户到明治時期,親眼觀賞

  • 标签: 上演中國 中國劇 劇史料
  • 简介:②儿童艺术剧院演出《190队》,姜自强飾馬俊,宋家琪飾指导員,盛龙慧饰小队长,顧幗一饰中队长。③友誼揚剧团演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崔鸿声饰支部書記,顧玉君饰民工营营长,丁曼华饰小琴。

  • 标签: 龙慧 崔鸿 宋家 艺术剧院 馬俊 玉君
  • 简介:日本是东亚以中国为中心汉字文化圈中一个主要成员国.汉字一直在日本文字中发挥着假名文字所难以取代作用。那么,汉字是何时、由何人传入日本?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学界各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 标签: 汉字文化圈 日本文字 考辨 东传 成员国 假名
  • 简介:提到当下日本电影,无论是在人们印象,还是落实到票房上,毫不夸张地说,日本剧情片已有近十年时间无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能与好莱坞大片抗衡,只有动画电影和电视剧场版电影。传统剧情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搁置轻视位置。它们抑或向低俗商业口味妥协,抑成苟延残喘在非主流艺术电影节。

  • 标签: 日本电影 动画电影 剧情片 好莱坞 电影节 行定勋
  • 简介:日本是世界各国中,演出曹禺剧作最早、最多,研究曹禺剧作最全面、最深入一个国家,在曹禺剧作演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曹禺研究有四个显著特点:一、信息及时,基础扎实;二、视野开阔,研究深入;三、关注中日学术交流;四、重视舞台演出研究。

  • 标签: 曹禺剧作 日本 演出 研究
  • 简介:<正>由日本舞台美术界老前辈三林亮太郎先生首倡中日舞台美术专业学生作品展,继在日本东京展出之后,去年九月在北京,今年一月在上海同中国观众见了面。举办这样展览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虽然这次展出规模并不大,但却引起了人们广泛注视。一方面,它标志着中日两国间戏剧文化交流正朝着新广度和深度不断地扩展、推进。其次,对从事舞台美术教学国内同行们来说,通过这次交流使我们获得了不少新信息,得到了不少新启示。今年五月,在中央正式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有这么一段话:“要通过各种可能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使我们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基础之上。”我体会是:当前,在总结我们自己舞台美术教学历史和现实经验同时,比较、研究别国舞美教学经验,广借鉴、采众长,这对搞好现阶段改革,进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舞台美术教学体系乃是不可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想法,自从看了中日舞美专业学生作品联展之后,笔者就注意收集了一些材料。下面,就这次日方参展三院校有关舞美教学等方面的情况,将我之咫闻管见缀缉在一起,以提供给同志们参考。

  • 标签: 舞台美术 美术教学体系 艺术学 设计科 课程设置 美术科
  • 简介:日本宝塜歌剧团凭借精湛歌技和舞艺闻名世界,被誉为“东瀛百老汇”。其特色之处在于,所有的演员均为未婚女性。由女性扮演男性角色温文尔雅,英俊爽朗;女性角色优雅秀美,这些特色赋予宝塜歌剧团以独特魅力。本文旨在探讨女性易装扮演男性角色这一形象,并认为宝塜舞台上易装形象打破了主体在“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欲”上统一性神话,提出对“女性(BiologicalSex)-女性气质(Femininlty)-欲望男性”这一连贯体质疑。为此,本文将从“主体在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上不一致性”和“主体性欲多元性”两方面来具体阐释,最后,本文将基于日本语境,对这一形象进行客观评价与总结。

  • 标签: 宝塚歌剧团 生理性别 社会性别 性欲多元
  • 简介:小山内薰是日本话剧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从事新剧运动,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从不满足于一时一事成功,不断追求新真理。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刻苦勤奋,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为日本话剧艺术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话剧艺术 日本 开创者 知识渊博 创始人
  • 简介:日本演员小栗旬(OguriShun)日前确定将主演百老汇音乐剧《新科学怪人(青年弗兰肯斯坦)》日本版,首度挑战音乐剧演出,与导演福田雄一再度合作。在剧中将饰演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博士小栗句表示,自己最初接到福田雄一导演邀约询问是否想演音乐剧时说了同意,是目前他最为后悔事,自己实际上非常不擅长唱歌跳舞,但是依然努力演出,希望大家能够以大大笑声来捧场。

  • 标签: 百老汇音乐剧 小栗旬 日本 演员 新科学 怪人
  • 简介:本文以日本神乐为研究对象,探究作为日本民间表演艺术重要祭祀文化或祭祀表演,神乐源起、种类、功能、现状、传承及其对日本民众日常生活和精神建构重要意义。

  • 标签: 日本神乐 祭祀 民间表演艺术 传承
  • 简介:一、剧场建设热潮和政府行政对策日本现代戏剧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空前“泡沫经济”崩溃,大量不良债权引发金融危机使日本步人漫长经济低迷期。由此,80年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年轻人为主“小剧场热”也随之发生了质变化。

  • 标签: 现代戏剧 90年代以来 日本 20世纪90年代后 概论 “泡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