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李白行一首为清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所书,纸本,行书,纵93.2厘米,横47.7厘米,现藏川省博物馆。释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标签: 扬州八怪 李白 省博物馆 郑燮 书画家 青梅
  • 简介:“丝路.宴方一中国饮食器物设计文化展”展出了300余件功能各异、材质丰富、工艺独特的餐饮器具设计作品。展览以“百姓餐饮.家聚家餐”为题,选择了部分中国艺术家、设计师在饮食器物设计方面的探索性作品,通过场景再现、图物对应、动静结合的沉浸式展陈手法,让观众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历史、独特的地域饮食风貌及手工制作器物的传统技艺。展览已在米兰、巴黎、比利时、土耳其巡回展出。

  • 标签: 饮食文化 手工器物 设计
  • 简介:武,本名蓝武,字勤富,又字文卫,别署玩斋、顽斋、可堂。现为《书法报》编辑、记者。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展、省展。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书法、文艺评论等300余篇,计90万字。书法、篆刻、绘画作品散见于全国专业报刊,亦有作品刊于碑林。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书法先生”,出版有《当代书画家随笔·隔岸琵琶》。

  • 标签: 书家兰 兰干 干武
  • 简介:1998年刻“强其”,边款:“‘强其’语本出《老子》。为文作艺也多求骨气,宋人赵孟坚曰:‘态度者,书法之余也;骨骼者,书法之祖也。今未正骨骼,先尚态度,几何不舍本逐末耶?戒之戒之。’对照今日正切中时弊。戍寅三月,刚田制。”时下,

  • 标签: 1998年 《老子》 舍本逐末 赵孟坚 态度 书法
  • 简介:借物抒情,是古今书画艺术家们表达艺术与情感的一种方式,特别是我国的一些书画家们,他们绘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欲借描绘这些大自然中的景物抒发心灵的感受。在他们眼中,梅、兰、竹、菊、高山、渔隐等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特别是竹子,它寓意丰富,

  • 标签: 竹子 自然景物 借物抒情 表达艺术 书画家 艺术家
  • 简介:丰子恺是我中学时代最爱读的图文作家,也是我最早知道的漫画家。我之所以称丰老为图文作家,因为他的作品,常常是图中有文(诗),文中插图,图文并茂,这对一个爱好文学的中学生来说,当然是最佳的读物。我之所以称他是我最早知道的漫画家,因为较之同时代其他漫画家来说,他是最早以漫画命名的。无形中,丰子恺成了我印象中中国漫画的创始人。

  • 标签: 中日 图文并茂 漫画家 中学时代 丰子恺 中学生
  • 简介:清朝末年,一个绘画上颇有才气的少年从浙江流落到上海,以卖画谋生。他将自己画的扇面摆在街上叫卖,一天天过去了,对于一个刚进大城市以卖画为生的无名少年是没有人问津的。

  • 标签: 清朝末年 大城市 少年
  • 简介: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以"六法"立论,史称"谢赫六法",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被奉为品评绘画作品的标准;而作为六法之一的"法用笔",在六法中又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一提起"法用笔",人们立即意会到是"线条",于是"法即线条"遂形成了习惯性的观念,"法用笔"便成了"线条"的代名词。基于这种观念,对于以线

  • 标签: 骨法用笔 写意画 线条 没骨画 中国绘画史 六法
  • 简介: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跟整个东方的绘画发展面临着"借古"与"融西"的问题,东方悠久的绘画艺术要面对世界文化的剧烈变化和发展,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更是画界、史论界和学术界讨论的重点所在。近几年在绘画材料、技法的不断演进的前提下,没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一脉,

  • 标签: 没骨 岭南画派 沿海城市 现代中国画 维新思想 海上画派
  • 简介:谢赫的“六法”论在历代影响很大,有“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誉。但对“六法”的含义,后人却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当然,为适应绘画实践发展的需要,对它作出新的解释是必然的;但我们为了研究谢赫的绘画理论,则须力求忠实于作者的原意,尽可能避免曲解。本文仅就“法”及其相关的问题谈点浅见。一、关于“六法”的断句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全齐文卷二十五》论谢赫的“六法”中说:“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按当作如此句读标点。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漫引谢赫:“一日气韵生动,二日法用笔,三日应物象形,日随类赋彩,五日经营位置,六日传模移写”;遂复流传不改。……脱如彦

  • 标签: 骨法 谢赫 六法 《图画见闻志》 《历代名画记》 绘画理论
  • 简介:高雅凝练,谨严旷达.笔墨娴熟而有神采.这是李同安工笔花鸟画给我的总体感受。在当今工笔花鸟画坛,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古意入画,重传统笔法,强调高古幽深的意趣、学养进行创造;二用现代丰富的岩彩改良中国画原有色彩,吸收西方颜色和民间用色,塑物造景,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三把传统手法和现代文化融会贯通,

  • 标签: 高雅 工笔花鸟画 儒生 视觉冲击力 融会贯通 现代文化
  • 简介:本院陈列馆于今年十月中旬举办了“潘臻水彩、水粉画展”,共展出风景,人物、静物九十件。作品以单纯优美的色调,简洁而富有韵律的笔触,抓住了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情趣的美。他对生活不是作表面的细枝末节的描绘,而是

  • 标签: 潘长臻 画面效果 现代绘画 黑白对比 艺术处理 色彩对比
  • 简介:黑龙江读者许新学来信,要求简单介绍“没花鸟画”知识,我们特请中国画系钟质夫付教授作答。首先谈谈什么叫没画?其次谈这一画派的画法及特点。“没画”顾名思意就是不勾轮廓直接以墨和颜色,依对象的形态质感和特征,进行描写,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即为没画。按古代画论介绍,没画始自“五代”后梁的张僧繇与杨升两位画家。据传他们在绢素上,作风景山水、房屋、人畜,画出山川、丘壑、岩石、树木等景色。当时称为“没画”。这种画法,有别于勾勒着色画法。不勾外廓,仅凭墨色、笔调表现物象,可以不受轮廓的约束,只要作者对所写的对象和景物,有所感受,胸有成竹,即可点垛

  • 标签: 没骨 简谈没 骨花鸟画
  • 简介:邓散木是我国现代活跃于书画艺坛上著名的艺术家,其艺术成就被当时报界盛赞为“南邓北齐”、“江南祭酒”。“三两短”是邓敖木先生对自己诗歌、书法、篆刻、绘画、添词的总体概括。

  • 标签: 艺术成就 艺术家 邓散木 书画 书法 篆刻
  • 简介:临摹不是照着葫芦画瓢式的,只关注点画形态、结构,而不得笔法,徒摹皮相,不见神韵。临摹,其实是揣摩古人的运笔方式、书写状态,尽可能去接近,甚至逼似。通过临摹研究笔画的取势、使转、提按、疾涩、断连、收放。

  • 标签: 临摹 点画 笔法 运笔 笔画 提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