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年前雅各伯·贝尔格调到上勃堡市立中学任教。贝尔格先生爱好早锻炼,喜欢打网球,每年利用一周假期去滑雪。他身高一米八,个子还可以再高一点,然而体重正合适,一

  • 标签: 贝尔格 丈夫 衣服 寡妇 早锻炼 父亲
  • 简介:<正>埃德加·爱·坡(1809-1849),这位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不仅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开拓者,而且是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心理分析小说的始祖。爱·坡在世时,不仅文名不大,而且还受到各种攻击。同时代的爱默生、朗费罗、霍桑、麦尔维尔、惠特曼都贬低坡,讥讽他为“打油诗人”。这是不奇怪的,在新英格兰,坡超然于超验主义和“婆罗门”两大文学集团之外,他独树一帜的、与他人

  • 标签: 埃德加·爱伦·坡 美国短篇小说 浪漫主义诗人 心理分析小说 超验主义 世界文学史
  • 简介:<正>他正在吃一只自己头一天打来的野兔。他小心翼翼地把细骨从肉里剥出来,又把一块块面包泡进暗黑色咸肉汁里。他和哥哥尼尔森·图迈小时候就用埋伏逮过兔子、黄鼠狼之类小动物——那是一种消遣,他们可没把它当回事,那不过是猎场守护员法利常干的事。

  • 标签: 尼尔森 伯莎 眼睛 工作台 埋伏 气味
  • 简介:1诗歌吗?不,诗人并不最初就有写作对象、写作形式以及他个人的意象世界的.当他聆听到某种声音时,脑子里会猛一发亮,像有特异反应功能的人眼睛里发出炯炯的光芒,他以独特的眼光观察事物,事物也按某种特定的安排审视此人.诗人撞上独裁者,被迫听他个人的只会警告而从不作安慰的类似苏格拉底的恶魔的口述.在他的影响下,诗人不得不竭力去寻找措辞,就像他不得不呼吸一样.我们不能不对什么都追根求源,但也知道:每首诗的创作都归咎于某位误入歧途之神经质.他的病状不断出现,无论他如何将自己投入哲学、政治或技术领域.几乎没什么比诗更让读者出乎意料地面对荒谬,面对孤独的偏见;而这荒谬和偏见,往往是令人不愉快的条件反射的结果.它们带诗人走入一个内向的想象的世界,后者试图与外界抗衡.

  • 标签: 《我的巴比伦大脑》 文学作品 散文 德国 杜尔斯·格仁拜因
  • 简介:<正>苏联俄罗斯剧作家阿法纳西·萨斯基(1920—)以写歌颈英雄的戏剧闻名于当代。他参加过伟大的卫国战争,1959年发表的剧本《女鼓手》就是他根据战时一个从事地下工作的苏联姑娘的事迹写成的。作者后来在一篇文章里记述道:“写《女鼓手》一剧的念头……早在战争年代就产生了。”“1943年在一个刚从

  • 标签: 苏联 五十年代 少年 祖国 鼓手 俄罗斯
  • 简介:·金斯堡现象[美]布鲁斯·博尔蒋显译“我发狂是多么走运。”——艾·金斯堡:《博普抒情诗集》(1949)艾·金斯堡的《诗选:1947—1980》开篇第一首就似乎在某种方面预兆了金斯堡的整个生涯。这首诗的标题是《在酒会上》,作于1947年,诗人...

  • 标签: 金斯堡 垮掉的一代 惠特曼 诗歌 《嚎叫》 垮掉一代
  • 简介:·坡曾较为系统地阐发过其诗歌创作美学,而围绕小说创作美学所生发的理论观念则大抵流于支离破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国内外爱·坡创作美学研究表现出“重诗歌轻小说”之偏颇现状。鉴于此,本文拟对坡的散见于各类报刊著述中的小说美学点滴加以发掘、补遗、整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爱·坡小说美学的四个核心层面——“真实观”、“寓意观”、“读者观”及“情节观”,它们分别在“逼真”与“怪诞”、“明流”与“暗流”、“编码”与“解码”、“偏离”与“回归”之间寻求诗学上的辩证平衡。

  • 标签: 爱伦·坡 小说 美学
  • 简介:燕》是张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在给读者不断带来陌生化阅读体验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叙事风格的转变。小说以三个男主人公刘兆虎、牧师比利和大兵伊恩为叙述者,共同聚焦于女主人公姚归燕。这种新的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性的单向叙事,形成了一种多向交叉的叙事。其次,作者还使用了幽灵叙事的方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并在时空的跨越中呈现了深厚的历史纵深感。此外,作者使用了动物视角作为补充,以及书信、日记、新闻报道等形式作为补充叙述,形成小说叙事的全面对话性。

  • 标签: 《劳燕》 多向交叉叙事 幽灵叙事 全面对话性
  • 简介:在10月初刚刚结束的欧洲最大的航海展——意大利热那亚船展上,意大利阿姆-贝尼蒂集团(ItalyAzimut-BenettiGroup)参展整容强大,旗下三大品牌:阿姆游艇(AzimutYachts)、贝尼蒂(Benetti)和亚特兰蒂斯(Atlantis)携7款新品悉数亮相。

  • 标签: 意大利 游艇 亚特兰蒂斯 热那亚 航海
  • 简介:<正>埃及作家纳·马哈福在阿拉伯世界被誉为小说界的一座金字塔。他的作品在阿拉伯各国流传,影响了一批青年作家,并通过广播、电视、电影传到家家户户。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因而受到国内外不少评论家和研究工作者的重视。马哈福在半个世纪里,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丰硕成果(专著及论述不下四、五十种)奉献于世。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富于哲理性,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加之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和开拓,因而赢得了同行的赞扬和尊敬。

  • 标签: 小说形式 阿拉伯 作品 社会小说 作家 地方色彩
  • 简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对美国爱·坡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着“历史一文化转型”的原则,新历史主义者将坡放回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重新关注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使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大众文化等非文学因素也进入文学批评的领域。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研究的发展则进一步拓展了批评的空间,促进了“坡产业”的繁荣。

  • 标签: 文化研究 爱伦·坡研究 全球化 跨学科
  • 简介:<正>给让·保罗·萨特的情书亲爱的先生:在称呼您“亲爱的先生”时,我想起字典里对这个词简单的注释:“任何一位男子”。我不会称呼您“亲爱的让·保罗·萨特”,这太新闻式了,也不称:“亲爱的大师”,这是您最厌恶的,同样不称您:“亲爱的同行”,这太过分了。很多年前我就想给您写这封信,事实上快三十年了,从我开始读您的作品时就想了。特别是十一、二年来,钦佩别人被视为是

  • 标签: 法国 作品 巴黎 爱情 保罗 演员
  • 简介:<正>十年前,《当代外国文学》译载了金斯伯格的《嚎叫》引起关注。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人物金斯伯格等人均在诗坛上喧赫一时,后转消沉。但,1987年出版的诗集《金斯伯格诗选:1947-1980》,837页;1988年,诗人出版又一诗集《白色尸衣》(WhiteShroud),名声复起,从“垮掉的一代”再次上升为当代美国诗坛的耀眼人物。

  • 标签: 精神境界 金斯伯格 惠特曼 重要人物 诗歌创作 上帝
  • 简介:<正>德国画家阿列克赛·亚夫斯基(AlexejJawlensky1864—1941)出生于俄国。1882年在莫斯科开始军事生涯,不久转入圣彼得堡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06年迁居慕尼黑,在安东·阿伯绘画学校继续学习艺术,并在该校与康定斯基相识。1909年成为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并同“青骑士”画家交往密切,1924年同康定斯基等人创办了“四青骑士社”。

  • 标签: 德国表现主义 几何形体 康定斯基 国画家 马蒂斯 专科学校
  • 简介:<正>一伊里亚·格里戈罗维奇·爱堡1891年1月14日(新历27日)生于基辅一个富有的工程师家庭。1907年在莫斯科第一中学念书时,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进行了一些革命工作,因而被开除学籍。1908年被捕和脱离组织关系。不久,由他家设法保释候审。但他没有出庭,便于同年12月流亡巴黎。在巴黎时,爱

  • 标签: 创作活动 小说集 长篇小说 家庭 作品 新历
  • 简介: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着深刻丛林传统的国家,丛林神话是澳大利亚民族身份建构的重要元素。本文从澳大利亚丛林神话的缘起与发展、丛林神话的城市与丛林之争、丛林现实与森神话三方面论述了澳大利亚丛林传统,并深入剖析了森丛林书写对澳大利亚丛林神话的续写。研究表明森对澳大利亚“丛林神话”的续写和森丛林书写的天才创造力共同缔造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森神话”。

  • 标签: 澳大利亚 丛林神话 劳森神话 民族想象
  • 简介:燕》通过对主人公“阿燕”形象的塑造,讲述了一个战争背景下关乎苦难和命运的故事。小说不仅借由阿燕的苦难来控诉战争的罪恶,更是借此揭露出苦难背后人性的复杂,同时讴歌了主人公倔强不屈的生命力。

  • 标签: 张翎 《劳燕》 战争 生命力
  • 简介:庞德研究在国内渐成显学,该领域的研究者日渐增多。为了给全国的庞德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展示中国在庞德学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联袂主办“首届中国埃拉·庞德学术研讨会”。希望此次大会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能大力促进国内庞德研究的发展。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研讨会 庞德 外国语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学术研究者
  • 简介:作为二战以后活跃在美国南方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南方故土的流放者,罗伯特·潘·沃的文学创作始终折射出浓郁的乡土意识。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人类社会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源自他对南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感及对南方社会的理性剖析和批判。作为一位心系人类苦难与命运的作家,沃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地方主义决不是单纯和狭隘的,他在文学领域的孜孜求索不仅是对南方文化的继承,更是对其南方情结的升华和超越。

  • 标签: 罗伯特·潘·沃伦 故土情结 逃亡者 “重农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