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终身监禁制度,立法机关仅将其配套于贪污受贿犯罪,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它首次出现便引发极大的争论,同时推动了我国死刑改革之路向前推进。立法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是实施了极其严重的贪污腐败犯罪的犯罪人。在实践中,法官面对具体案件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终身监禁的时间效力问题。终身监禁制度的确立在惩治腐败、促进死刑改革和彰显刑罚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因为在我国是首次出现,各界对其认识不够,导致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些许瑕疵,所以如何对其加以完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贪污罪 终身监禁 特殊刑罚措施 死刑缓期执行 绝对终身监禁
  • 简介:1.什么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又叫触媒。

  • 标签: 催化剂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性质 物质
  • 简介:纳吉扎德是伊朗北部城市贡巴德卡武斯的一位法官。一次,他审理一桩青少年拦路抢劫的案件,那名少年叫卡西姆,只有16岁,上高中一年级。经过了解,卡西姆之所以抢劫,是因为他的母亲发高烧,却没有钱去医院治疗。于是,他在晚上拦路抢劫了一名妇女,用抢到的100万伊朗里亚尔(约合人民币200元)把母亲送到医院治疗。

  • 标签: 读书 高中一年级 青少年 抢劫 人民币 伊朗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对适用刑法的部分罪名进行了补充或修改,其中新增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这标志着今后作弊行为将被正式列入刑事犯罪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标签: 考试作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
  • 简介:摘 要:流起源于氏族社会后期,始于秦汉,隋定为五之一,完善于唐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一千八百多年之久。唐宋之际是一个变化更革非常大的时期。研究唐宋刑罚制度的演变,对于研究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流刑 变迁 原因
  • 简介:我国当前的审前羁押制度因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阐释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然后对此弊端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其存在的事实“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以当前的社会条件为基础,对此种条件下的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审前羁押 刑事拘留 逮捕 变革
  • 简介:终身监禁制度突破了罪责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更适宜由全国人大进行设立。终身监禁制度表面上似乎弥补了生命与自由之间的差距,但事实上其严厉性并不比生命轻缓,将其适用于特重大贪污受贿罪犯过于严苛。由于终身监禁的适用条件不够明确且逻辑混乱,可能造成一般死缓、终身监禁与死刑立即执行之间难以区分。此外,依靠终身监禁制度实现对贪腐分子的特殊预防缺乏必要,并且其适用条件被严格限定,一般预防作用也十分有限。

  • 标签: 终身监禁 立法程序 立法目的 适用条件 犯罪预防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纵观各国监禁场所的抗疫情况,形势严峻且不容乐观。虽然如此,但深探各国的抗疫举措,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事实,以详尽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对全球监禁场所应对新冠疫情所展开的工作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并以此作为实例,为我国监禁场所应对未来仍会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控、疾病应急处置等卫生安全事件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和借鉴的蓝本。

  • 标签: 新冠疫情 全球监禁场所 疫情防控 启示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管制有了新内容,新管制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执行机关由公安到社区,宣告禁止令使管制更有针对性,检察院量刑权扩大。管制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应对同工同酬的修改和呼吁社区矫正法的出台。

  • 标签: 管制 社区矫正 禁止令 执行
  • 简介:唐代的赎是在采先前各代赎制度的前提下形成的详尽而完备的制度。尽管赎有其本身所不可避免的弊端,但是,唐代的赎制度亦有其自身的积极意义,并且对我国现在处理轻微犯罪方面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赎刑 过失 不戒慎 疑罪
  • 简介:摘要:刑罚根据论是刑罚论以及刑法理论当中的重要问题。目前理论界大量学者主张预防论,并批评报应论。但报应论一直以来的进步与发展被忽视,人们对其的理解往往还残留着残酷与复仇的印象。因此本文尝试将厘清报应论的发展脉络,并通过报应论的哲学基点剖析,并对相对报应论进行提倡。

  • 标签: 刑罚理论 刑罚根据论 报应刑论 相对报应刑论
  • 简介:资格是剥夺犯罪人从事某项活动或者行使某种权利的刑罚,是的一种人身束缚性小,对特定犯罪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我国对资格的重视程度不高,现行刑法规定的资格存在内容和体系上的不合理,应该进行完善和改进。

  • 标签: 资格刑 剥夺政治权利 立法建议
  • 简介:目前我国罚金适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罚金数额立法存在很多弊端,应当采用以犯罪人的年总收入作为基数的罚金制,即"新型倍比罚金制",来完善我国罚金数额的立法。

  • 标签: 罚金刑 罚金数额 立法 年总收入 新型倍比罚金制
  • 简介:《尚书·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文献.其“篇文在先秦时被称引过十六次.为称引次数的第四位”足见其重要性。秦始皇焚书之后,《尚书》多残缺。

  • 标签: 《尚书》 “皇帝” 中国历史 秦始皇
  • 简介:13岁少年小武为抢劫,将汽油泼向年轻女老师杨冬玲,造成严重后果。不少人认为小武父母应承担看管不严的责任,但根据我国《刑法》,小武父母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小武仅13岁,依法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昨日,热心未成年人保护的公益人士、检察官、律师通过媒体联合发出呼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父母疏忽失职问题,建议追究"疏忽失职"父母的刑事责任。

  • 标签: 成都商报 未成年子女 未成年人保护 女老师 媒体联合 家庭教育
  • 简介:本文就向为人忽视的宋代重要法典——《宋统》制定后的变化问题作了考述。并就长期以来学术界颇多争议的敕律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文章认为,《宋统》制定后,由于宋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至少有六分之一的内容被修改订正。尽管如此,《宋统》作为宋代通行的基本法典,终宋之世,用而不弃,起着任何其他法规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有宋一代,敕律并行。作为法律形式之一的敕,仅优于律首先适用而已,从未取代过律。

  • 标签: 北宋中期 宋代社会 宋会要辑稿 庆元条法事类 大理 学术界
  • 简介:我国对于环境犯罪采取的处罚方法包括自由和罚金两种,罚金因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相契合而更加有利于实现环境刑法的初衷。但我国环境犯罪中罚金的适用还存在诸多明显缺陷,如适用范围狭窄、适用方式不当、数额不确定等,应当从扩大罚金适用范围、完善罚金适用方式、缩小环境犯罪的罚金幅度、增强罚金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环境形势的适应力等方面完善其适用。

  • 标签: 环境犯罪 罚金刑 适用
  • 简介:礼金本是我国人情往来的习俗,而当今向国家工作人员奉送礼金逐渐演变成一项感情投资,有借礼行贿之嫌,损害了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有学者提出增设"收受礼金罪"的建议,但增设此罪会引发更多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收受礼金行为可考虑通过立法解释或完善受贿罪的形式进行规制。其中,通过完善受贿罪规制收受礼金行为,既能达到与增设罪名同样的效果,又符合立法的经济性,有其特定优势。

  • 标签: 收受礼金 受贿罪 谦抑性
  • 简介:<正>二、会通之失《通考》的制作,既然是以会通为宗旨,这就要求它对于典章经制的记述能够融会错综,原始要终,使人们对典章经制的沿革损益变通张弛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这方面,考的记述固然有很多精到之笔,但

  • 标签: 刑考 文献通考 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