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带动全社会高速运转。正如吴军博士在其著作《浪潮之巅》中提到的:早年我们使用过的很多科技产品,比如CRT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软盘等,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与这些产品相关的技术和行业自然也就被淘汰了。科技的进步、行业的更替,并且速度加快、周期缩短,这种变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大量劳动者面临职业生涯转型。所以,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甚至能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人才,成为教育行业的重任。

  • 标签: 素质培养 大学生创业 科技产业发展 教育行业 科学技术 科技产品
  • 简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湖北省今年取消了大学异地就业限制,并主动为暂时无法就业的大学提供失业援助。

  • 标签: 异地就业 大学生 就业形势 湖北省
  • 简介:职业意识是大学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是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因此,职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的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浮浅趋于深刻、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大学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学校应把握大学职业意识的现状,从而归纳其特点,帮助学生学习职业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加强对大学职业意识引导,以达到大学教育、大学择业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意识教育 择业态度 职业生涯设计 高校
  • 简介:今年初,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劳动保障部门为了织牢高校毕业生就业"经纬网",对全县近年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和2016年新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及走向做了摸底调,结果显示:近两年的毕业的大学为9003人(含往届专升本、研究生395人),

  • 标签: 大学生 俱乐部 大中专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 创业 劳动保障部门
  • 简介: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并强调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大学们参与到创业活动,优势在于年轻、知识化,朝气蓬勃、敢于拼搏、富有激情,而且有政策扶持。劣势在于资金、经验不足,创业环境不够改善等等。人民网报道,

  • 标签: 牧业 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 农民 农业收入
  • 简介: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务派遣机构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实际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对此,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专门对劳务派遣做出明确规定,包括了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的法定要求。

  • 标签: 劳务派遣 学生就业 《劳动合同法》 用工单位 法定要求 注册资本
  • 简介:近几年。职业生涯规划不论在职场中还是在大学校园都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也积极行动起来,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 标签: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大学毕业生 大学校园 专题报告 课程
  • 简介:眼下离今年高校毕业还有不到100天时间,找工作成为多数毕业生的头等大事。某网站毕业季昨天公布的就业调查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仍有50.9%的大学未收到用人单位的就业通知。就业压力不小,大学们对待遇的期望却不低,在全国调查中,超过四成人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元-10000元,在重庆,这个比例也接近3成。

  • 标签: 大学生 诉求 公平 期待 就业压力 调查统计
  • 简介:一、人才的创新性的分析,“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一定的外部条件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地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但凡人才都是有创新性的.对人才创新性的把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精神。人才的创新性体现在人才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 标签: 人才创新 大学生 培养 创新精神 人类社会 劳动成果
  • 简介:从1998年开始,日本就进入了就业的冰河时代.该局面一直无法打开,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特别是2003年.已经确定的就业比例为73.5%,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刷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内定率的历史最低水平。这种恶劣状况从2004年开始得到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步回升。2004年的失业率已由2003年的5.3%下降至4.7%.但大学毕业生就业依旧相当困难。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平均每名求职大学要经过16家公司的笔试、面试等各种各样的考试。

  • 标签: 职大学生 就业对策 日本 毕业生就业 大学毕业生 就业比例
  • 简介:大学就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就业倾向的引导作用,以及大学就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甚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而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和大学自身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 标签: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 社会契约 利益共赢
  • 简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人大学作为人力资源供方市场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应积极培养和完善自身的职业素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发挥出自身的才能和潜力。针对近年来人才招聘市场及公务员招生出现成人教育学生被拒的现象,及社会上对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低认可度等问题,本文从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成人大学的某些实际情况出发来探讨成人大学职业素质的培养。

  • 标签: 职业素质培养 成人大学生 成人高等教育 供方市场 成人教育 劳动者素质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实现了从“计划分配”逐步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方式的转变,大学就业步入了以市场来配置人才资源的轨道。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短期内高校毕业生人数成倍增加并持续攀升。据计,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1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短短6年净增237万,

  • 标签: 择业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学生 高校毕业生 偏差 教育体制改革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据成都商报报道:到2010年,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近1000万,而就业容量只有800万,那就意味着将有2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返城,大学就业的“三峰叠加”,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增大,造成总体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就要求大学必须正确认识自己,

  • 标签: 学生就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岗工人再就业 大学毕业生 能力 高校毕业生
  • 简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大学就业中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困难,找个理想的工作更难,有的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名牌高校的毕业生找个自己满意的工作也不是很容易.

  • 标签: 大学生就业 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 社会化进程 供需矛盾 招生规模
  • 简介:在深刻分析当前大学情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大学情商教育的三个途径,即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大学自我情商教育的内部动力。

  • 标签: 大学生 情商教育 师生关系 自我教育
  • 简介:“就业难”是大学毕业生们挠头的事,“招工难”是挂在用工企业嘴上的话,矛盾如此尖锐,现实如此反讽。据统计,市场人才缺口呈“哑铃型”,高端的是管理及技术人才,低端的是服务业人员和一线工人,而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多半属于“中间段”,高不成低不就,拖着拖着就成了“必剩客”。

  • 标签: 学生就业 大学毕业生 用工企业 市场人才 技术人才 一线工人
  • 简介: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大学面对如此形势,难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或多或少表现出焦虑逃避、自卑自负、幻想依赖等心理。针对这一情况,作者从择业前和择业中,如何调整期望值,准确定位,进行心理调适方面提出了对策。

  • 标签: 大学生就业 心理问题 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