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春发育调节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机制纷繁复杂。Micro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短单链RNA,具有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表达或翻译的能力,是表观遗传学的主要参与者,在复杂的生物现象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青春发育过程中microRNA可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目前研究发现,一些特异性microRNA的缺失或过表达,可引起青春发育异常(过早或延迟)从而导致生殖功能紊乱,为诊治青春疾病提供了新方向。该文主要对microRNA参与调控青春发育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MicroRNA HPG轴 青春期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在青春后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青春后就诊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27.7(12~65)岁;病程平均33.4(1~240)个月。既往手术次数平均2.5(1~9)次;尿道异位开口32例,其中开口于阴茎体部22例,阴囊部8例,会阴部2例。尿道狭窄合并阴茎弯曲17例,尿道皮肤瘘11例,尿道憩室9例,尿道结石11例,尿道感染25例。已有膀胱造瘘10例;61例尚能自行排尿,但排尿困难,尿线变细;71例平均最大尿流率4.7(0~11.2)ml/s。33例行一尿道重建手术,其中11例行阴茎或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2例行尿道憩室壁瓣尿道成形术,12例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8例行狭窄段尿道劈开成形术。33例行二手术,一行狭窄段劈开,阴茎背侧皮肤腹侧转移或口腔黏膜预置尿道板,对于其中16例阴茎下弯>30°的患者,同期行阴茎伸直;二23例行埋藏皮条法(Denis Brown)尿道成形术,6例行尿道板纵切卷管法(Snodgrass法)尿道成形术,4例行尿道板镶嵌口腔黏膜(Snodgraft法)尿道成形术。5例二预置口腔黏膜,三行Denis Brown法尿道成形术。阴茎弯曲采用阴茎腹侧瘢痕切除松解,必要时结合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予以纠正。结果平均随访30.5(4~59)个月。术后61例排尿通畅,平均最大尿流率22.7(15.8~37.2)ml/s。10例出现狭窄复发(一手术者6例,二手术者4例),7例出现尿瘘(均为二手术者)。狭窄复发患者中5例行狭窄尿道劈开术,4例行皮瓣扩大成形术,1例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术后尿瘘患者行瘘修补手术,5例行1次瘘修补术治愈,1例行2次瘘修补术治愈,1例尿瘘未做处理。术后2例仍有阴茎弯曲。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在青春后处理较为困难,特别是对于残留阴茎下弯>30°,阴茎皮肤缺乏的患者,采用分期矫正弯曲,重建尿道板;二或三行Denis Brown法或Snodgrass法尿道成形术,效果良好。

  • 标签: 尿道下裂 青春期后 尿道狭窄 尿瘘 阴茎弯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春启动前、后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对隐睾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行同周期显微睾丸取精(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结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8月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同周期microTESE结合ICSI治疗的NOA患者,比较隐睾后NOA与非隐睾后NOA的精子获得率(sperm retrieval rate,SRR),同时将隐睾后NOA患者,按既往接受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时间,分为青春前手术组和青春启动后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同周期microTESE结合ICSI治疗后的SRR和妊娠结局。结果34例隐睾后NOA患者和604例非隐睾后NOA患者接受了microTESE手术,其中隐睾后NOA患者的SRR为85.3%(29/34),非隐睾后NOA患者的SRR为40.2%(243/604),两组间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4例隐睾后NOA患者中,青春前组17例,有17例检见精子;青春启动后组17例,有12例检见精子,两组间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隐睾后NOA患者接受ICSI治疗的总临床妊娠率为65.4%(17/26);其中青春前组的临床妊娠率为62.5%(10/16),青春启动后组临床妊娠率为70.0%(7/10),两组间临床妊娠率、孕早期流产率、双原核率及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睾后NOA患者中,未检见精子者的睾丸病理类型均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ertoli cell only syndrome,SCOS),青春启动后组的SCOS占比[76.5%(13/17)]要高于青春前组的SCOS占比[35.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此外,睾丸体积、卵泡刺激素、睾酮与SRR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隐睾后NOA患者的SRR较高,通过同周期ICSI-microTESE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手术时间对ICSI的妊娠结局可能影响不大。尽早实施睾丸下降固定术对于microTESE的精子获取可能更有利。

  • 标签: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隐睾 睾丸显微取精术 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cerebr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学龄期及青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primary 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PMNE)患儿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PMNE患儿42例,按年龄分为学龄期(6~11岁)A组(n=22)和青春(12~17岁)B组(n=20)。同期纳入健康学龄期儿童为C组(n=20)和健康青春儿童为D组(n=20)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者的Rs-fMRI图像,首先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疾病主效应、年龄主效应、疾病与年龄交互效应下的ReHo差异;然后进行事后检验比较,A组与C组、B组与D组脑功能特征上的差异。用疾病×年龄为固定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组内及组间年龄差异,对性别行χ2检验。对4组被试者的ReHo脑图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事后检验分析学龄期、青春PMNE患儿异常脑区的差异。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主效应脑区为左颞极的颞上回(MNI:x, y, z=-48,18,-9;F=-5.328)和左侧缘上回(MNI:x, y, z=-60,-36,39;F=-3.865)。年龄主效应脑区为右内侧和旁扣带脑回(MNI:x, y, z=6,-21,39;F=-4.911)及左辅助运动区(MNI:x, y, z=-3,-6,75;F=-3.863)。事后检验结果显示,A组与C组比较,ReHo升高的脑区为距状裂周围皮层(MNI:x, y, z=0,-69,21;F=4.675),降低的脑区为左小脑蚓部10区(MNI:x, y, z=-3,-42,-36;F=-4.860)。B组与D组比较,ReHo值降低的脑区为左颞极的颞上回(MNI:x, y, z=-54,0,0;F=-4.767)、左侧缘上回(MNI:x, y, z=-63,-36,33;F=-5.440)和右侧缘上回(MNI:x, y, z=60,-30,-30;F=-6.451)。结论学龄期PMNE患儿存在小脑、枕叶功能异常,青春PMNE患儿存在颞叶、缘上回功能异常。这些异常脑区可能参与了不同年龄PMNE患儿遗尿的发生。

  • 标签: 夜遗尿症 磁共振成像 青春期
  •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哺乳动物特有的滑膜关节,在胚胎发育的结构和功能已多有报道。尽管自20世纪就开展了胚胎发育TMJ相关信号分子与转录因子的研究,然而与四肢滑膜关节丰富的分子调控信息相比,对TMJ的分子遗传控制信息还知之甚少。关于TMJ胚胎发育的信号分子与转录因子研究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主,大型哺乳动物与人类胚胎TMJ发育相关调控分子以及它们的调控机制研究鲜有报道。为了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上发现更多、更核心的调控分子并了解其对TMJ发育的调控机制,本文对当前TMJ胚胎发育中的关键信号分子与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胚胎发育 信号分子 转录因子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胚胎多系统发育异常常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非心脏畸形(congenital heart defect with extracardiac malformations,CHD合并EM)的发生,可能与表观遗传修饰改变相关。基因组印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方式之一,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作为印记基因网络中的一员,Zac1基因通过调节其他印记基因从而影响多系统发育,尤其是心脏发育。然而Zac1印记基因网络在胚胎多系统发育中的作用和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现就Zac1印记基因网络在胚胎多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胚胎发育 Zac1 印记基因网络 先天性心脏病 非心脏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苗勒管激素(AM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水平对快进展型青春(RPP)女童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因乳房发育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就诊的750例女童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剔除失访、早期治疗、不满足各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将剩余的138例女童按照入组标准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组(CPP)32例、RPP早期(EP-RPP)组33例、慢进展型青春早期(EP-SPP)组32例及RPP组41例。同时选择同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年龄为8~9岁的未发育女童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水平,并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在预测RPP中的价值。结果1.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15.10(13.86~19.80) IU/L、11.99(9.18~16.16) IU/L、和11.43(9.37~15.63) IU/L;血清FSH/黄体生成素(LH)峰值比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3.20(2.44~4.58)、1.86(1.05~3.16)和0.76(0.49~0.99);EP-SPP组血清FSH峰值、血清FSH/LH峰值比均高于EP-R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RPP组与RPP组对比,在FSH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IGF-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分别为166.00(126.50~188.00) μg/L、199.00(170.50~262.50) μg/L、252.00(233.00~291.50) μg/L、288.00(252.00~376.00) μg/L和382.00(264.00~499.50) μg/L;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RPP组高于EP-S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青春的快速进展,血清IGF-1水平进一步升高,在RPP组最高,RPP组与EP-RP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DHEAS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CPP组、EP-RPP组及RPP组分别为41.65(14.80~59.88) μg/L、42.50(30.15~79.83) μg/L、52.32(43.08~98.54) μg/L、63.30(34.00~81.55) μg/L和70.89(51.85~100.02) μg/L;其中健康对照组、EP-RPP组和RPP组的血清DHEAS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在RPP组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PP组、CPP组和EP-RPP组血清DHE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AMH、BMP-6水平在EP-RPP组、EP-SPP组、RPP组、CPP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GF-1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5,Cut-off值为232.5 μg/L,该界值的特异度为83.30%,敏感度为75.00%;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95。结论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血清IGF-1可作为早期预测早青春女童青春进展快慢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DHEAS虽然不能作为预测RPP的早期预警指标,但是对青春启动和进程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高低可能与Tanner分期有关。

  • 标签: 快进展型青春期 青春期启动和进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硫酸脱氢表雄酮 抗苗勒管激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6
  • 简介:摘要目前,婴幼儿、新生儿甚至是胎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或检查已不鲜见。部分全身麻醉药物可通过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突触传递障碍等方式导致远期认知和学习记忆功能缺陷的相关研究已有报道。因此,研究全身麻醉药诱导的发育神经毒性及其相关干预药物的开发对于保证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十分重要。文章更新汇总了目前有关调节全身麻醉药物诱导的发育神经毒性的药物研究进展,这些药物可通过减轻细胞凋亡、突触损伤、海马神经元破坏、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激活保护神经细胞通路等方式缓解全身麻醉药物诱导的神经毒性。

  • 标签: 麻醉药,全身 药物毒性 发育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反复惊厥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分子的表达及其与惊厥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取日龄7 d的SD大鼠,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6只)及惊厥组(39只),惊厥组反复吸入三氟乙醚诱导大鼠的惊厥持续状态,1次/d,30 min/次,连续诱导7 d。成功建立惊厥模型共30只(弃去建模失败9只),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末次惊厥后0 h、1.5 h、3 h、12 h、24 h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海马神经元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标记分子[热应激同源蛋白70(Hsc70)、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热休克蛋白(HSP)40及HSP90]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分子伴侣Hsc70表达量在末次惊厥后1.5 h开始升高,持续至惊厥后24 h(P<0.05);HSP90在末次惊厥后立即升高,持续至惊厥后24 h(P<0.01);HSP40及LAMP-2a表达量在末次惊厥发作后也呈现高表达(P<0.05)。2.TUNEL法显示:与对照组(15.16±2.48)/40倍视野相比,惊厥组在末次惊厥后3 h(36.33±5.16)/40倍视野、12 h(44.83±4.83)/40倍视野、24 h(54.83±7.16)/40倍视野,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均P<0.01)。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反复惊厥持续状态后大鼠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与分子伴侣标记分子表达呈正相关(Hsc70:r=0.734,P=0.001;LAMP-2a:r=0.790,P<0.001)。结论发育大鼠反复惊厥持续状态发作后,存在多个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表达升高,并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可能参与了发育反复惊厥发作后脑损伤过程。

  • 标签: 发育期大鼠 反复惊厥持续状态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疾病的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发育行为门诊就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2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4例,女39例,月龄为(29.17±6.16)。与同期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体检的123例健康儿童进行1∶1匹配,其中男78例,女45例,月龄为(28.78±7.30)。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在大运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能力能区及发育商(DQ)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将观察组的语言能区和其他能区进行相关性分析,语言能区与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个人-社交能力能区呈正相关(r=0.676、0.742、0.787、0.826,均P<0.01)。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父母亲每日陪伴时间(OR=3.929)、每日接触电子产品时间(OR=2.928)、母亲文化程度(OR=2.448)、家庭月收入(OR=2.165)(均P<0.01),其中父母亲每日陪伴时间≥4 h、家庭月收入≥10 000元、母亲文化程度大专以上为保护因素。结论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和社交情感的发育至关重要。

  • 标签: 语言发育迟缓 发育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丹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体系的分析,根据DDH的三项诊断标准,确立髋关节体格检查对DDH诊断的阳性预测值(PPV)。方法近4年内共有290例(女性169例)髋关节查体阳性的儿童转诊到本机构骨科门诊。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3项DDH诊断标准,计算临床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并按照全科医生、助产士和儿科医生分成3个亚组。对于小儿骨科医生,采用其中的一项诊断标准来计算髋关节查体的阳性预测值。结果3项DDH诊断标准为:骨科医生查体确认髋关节不稳定、超声分型≥Graf IIC型或二者皆有。全体转诊儿童临床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3.6%和1.8%。对于骨科医生,以超声分型≥Graf IIC型作为诊断标准,其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33.3%。结论丹麦DDH筛查项目中,转诊儿童的临床髋关节检查的阳性预测值较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方式干预对接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 DDH)矫形手术患儿围手术精神状态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DDH矫形手术的患儿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岁,体重12~2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4组:宣教+神经阻滞组(PN组)、宣教+术后镇痛组(PA组)、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NA组)、宣教+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PNA组),每组30例。4组患儿均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七氟醚、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维持。PN组、PA组、PNA组患儿术前访视时给予动画视频宣教手术和麻醉过程,PN组、NA组、PNA组患儿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PA组、NA组、PNA组患儿术后给予父母控制静脉镇痛。记录术前访视时(T0)、入手术室时(T1)、麻醉诱导时(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患儿的心率、MAP、改良耶鲁围手术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 mYPAS)评分。根据诱导合作度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 ICC)评估麻醉诱导时患儿的合作程度并记录ICC评分。同时测定并记录术后0.5 h(T'0)、术后2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患儿VAS疼痛评分及术中芬太尼用药量。观察并记录围手术寒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输液量及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A组比较,PN组、PA组、PNA组患儿在T1、T2、T3、T4时的心率、MAP、mYP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在T5时心率、MAP也明显降低(P<0.05)。与PNA组比较,PN组和PA组心率、MAP、mYPAS评分在T3、T4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A组比较,PN组、PA组、PNA组患儿麻醉诱导时ICC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PA组比较,PN组、NA组、PNA组患儿在T'0、T'1、T'2、T'3、T'4时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PN组比较,NA组、PNA组患儿T'0、T'1、T'2、T'3、T'4时点VAS疼痛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与PA组比较,PN组、NA组、PNA组患儿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各组患儿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术前宣教及多方式镇痛干预对接受先天性DDH矫形手术患儿有良好的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的作用,并能降低患儿围手术VAS疼痛评分和术中芬太尼用量。

  • 标签: 术前宣教 神经阻滞 多方式干预 髋关节脱位 心理 疼痛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MRI产前诊断胼胝体周围脂肪瘤并生后随访的病例。该病例2019年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孕31周+6、38周+3及生后2 d和3个月共进行了4次胎儿/新生儿MRI检查,使用了多种MRI序列和成像方法。MRI显示胼胝体发育正常,病灶位于胼胝体周围,呈T1加权成像高信号T2加权成像中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减低,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时间飞越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未见异常畸形血管。综合产前及生后MRI表现,临床诊断为胼胝体周围脂肪瘤。

  • 标签: 胼胝体 脑肿瘤 脂肪瘤 胎儿疾病 产前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治疗临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行PAO治疗的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LCEA)为18°~25°且随访超过2年的DDH患者33例(18°≤LCEA<25°组);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随访时间按1∶2的比例匹配对照组:0°≤LCEA<10°组66例,10°≤LCEA<18°组6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CEA、前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er-edge angle,ACEA)、臼顶倾斜角(Tönnis角)、股骨头外移指数、股骨头骨骺臼顶(femoro-epiphyseal acetabular roof,FEAR)指数、股骨前倾角、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iHOT-12)评分。结果术前18°≤LCEA<25°组33例中3例(9.1%)的LCEA为唯一的影像学特征提示髋臼发育不良而其他参数在正常范围内;ACEA<20°者17例(51.5%)、Tönnis角>10°者24例(72.7%)、ACEA<20°且Tönnis角>10°者12例(36.4%)。18°≤LCEA<25°组后壁征阳性率(72.7%)低于10°≤LCEA<18°组(77.3%)和0°≤LCEA<10°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P=0.040);18°≤LCEA<25°组交叉征阳性率(27.3%)和坐骨棘征阳性率(48.5%)高于10°≤LCEA<18°组(分别为10.6%和18.2%)和0°≤LCEA<10°组(分别为9.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2,P=0.030;χ2=16.497,P<0.001);18°≤LCEA<25°组FEAR指数(3.7±8.0)低于10°≤LCEA<18°组(4.3±7.9)和0°≤LCEA<10°组(11.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03,P<0.001)。术后18°≤LCEA<25°组LCEA由20.4°±1.8°提高至37.8°±7.1°、ACEA由18.3°±7.8°提高至36.3°±6.3°、Tönnis角由12.7°±6.2°降低至-5.6°±9.2°、股骨头外移指数由22.9%±6.7%降低至10.7%±12.2%、WOMAC评分由(20.1±13.4)分降低至(6.0±6.3)分、iHOT-12评分由(50.2±19.9)分提高至(90.0±13.7)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18°≤LCEA<25°组WOMAC评分小于10°≤LCEA<18°组的(9.3±9.6)分和0°≤LCEA<10°组的(12.0±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5,P=0.002);iHOT-12评分大于10°≤LCEA<18°组的(77.7±17.3)分和0°≤LCEA<10°组的(78.1±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33,P<0.001)。结论在超过2年的随访中,PAO能够显著改善临界DDH患者的股骨头骨性覆盖和髋关节功能。术前应重视对髋臼不同影像学指标的综合评价,更好地制订术前规划。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截骨术 骨关节炎,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17β雌二醇减轻氯胺酮致发育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7日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1~1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17β雌二醇+氯胺酮组(EK组)、GPR30激动剂G1+氯胺酮组(G1K组)和GPR30抑制剂G15+17β雌二醇+氯胺酮组(G15EK组)。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EK组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600 μg/kg,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G1K组皮下注射G1 200 μg/kg和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G15EK组皮下注射G15 300 μg/kg和17β雌二醇600 μg/kg以及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每隔24 h注射1次,连续注射3 d。所有大鼠饲养至60日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于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K组大鼠第3~5天逃避潜伏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海马AChE含量增加,ACh含量减少(P<0.05);与K组比较,EK组和G1K组大鼠第3~5天逃避潜伏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海马AChE含量减少,ACh含量增加(P<0.05);与EK组和G1K组比较,G15EK组大鼠第3~5天逃避潜伏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海马AChE含量增加,ACh含量减少(P<0.05)。结论GPR30参与了17β雌二醇减轻氯胺酮致发育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与调节海马AChE和ACh含量有关。

  • 标签: 受体,G-蛋白偶联 雌二醇 氯胺酮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家族、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炎症因子所介导的生理性炎症反应参与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过程,炎症因子异常表达引发病理性炎症反应,可导致排卵障碍及不孕,主要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本文围绕炎症因子对卵泡发育的生理作用以及在不同疾病中影响卵子发育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炎症 细胞因子类 卵泡 生长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经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裤固定治疗的DDH患者,纳入年龄≥6个月、闭合复位成功、资料齐全且随访超过2年的病例48例54髋,其中男2例,女46例;单侧41例41髋,双侧7例13髋(1例双侧脱位单侧复位成功);治疗时年龄(16.4±3.8)个月(范围6~24个月);随访(2.9±1.8)年(范围2.3~4.1年),末次随访时年龄(4.2±1.8)岁(范围3.4~5.8岁)。吸入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后给予石膏裤固定,记录石膏裤外展角度。术中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复位质量评估包括术中造影及术后MRI测量的关节内侧间隙及股骨头进入深度;每年复查摄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Salter标准评估是否发生AVN。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V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4髋中12髋发生AVN,发生率22.2%。单因素分析中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度及Ramsey安全区复位后最大外展减石膏裤外展的差值(最大-石膏外展差)与AVN发生有关:AVN组与无AVN组的IHDI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7,P=0.014),其中IHDI 4度AVN发生率(42.9%,9/21)高于IHDI 3度(9.7%,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18),而IHDI 3度AVN发生率与IHDI 2度(0%,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AVN组最大-石膏外展差为-0.7°±5.9°,无AVN组为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38)。多因素分析中,IHDI分度(OR=8.256,P=0.015)和最大-石膏外展差(OR=0.832,P=0.047)是AV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H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后AVN主要发生在IHDI 4度脱位患者。治疗过程中人类位石膏裤固定的外展角度与AVN发生无关,但石膏裤外展接近或超过复位最大外展将增加AVN发生的风险。安全的石膏裤固定必须避免极度外展体位,石膏裤外展应小于最大外展5°~10°以上。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骨牵引复位法 石膏,外科 手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内翻盂唇的转归及其对髋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闭合复位治疗的26例(29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3例;复位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个月,年龄范围为4~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39~61个月。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在闭合复位后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图像显示存在盂唇内翻。将所有患儿按照在最后随访时是否存在内翻盂唇分为残余内翻组(19例,22髋)及内翻消失组(7例,7髋)。比较两组在复位前的IHDI分型、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和复位后盂唇内翻程度方面的差异,及在最后随访时的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盂唇内翻程度、中心边缘角及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方面的差异,并比较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情况。结果复位前残余内翻组IHDI分型为Ⅲ型、Ⅳ型各11髋;内翻消失组Ⅱ型3髋,Ⅲ型4髋(P<0.001)。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术前的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261)及软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843)均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当时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的盂唇内翻程度分别为(55.10±9.60)%与(43.92±1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最后随访时的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24.73±5.72)°,内翻消失组为(19.57±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最后随访时的软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16.68±4.05)°,内翻消失组为(14.71±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最后随访时的中心边缘角,残余内翻组为(20.77±8.82)°,内翻消失组为(18.8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最后随访时的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残余内翻组为(44.13±4.24),内翻消失组为(48.11±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残余内翻组在复位后与最后随访时的盂唇内翻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残余内翻组有5髋[22.73%(5/22)]发生AVN,均为Kalamchi-MacEwen Ⅰ型,内翻消失组无AVN发生。结论DDH闭合复位后,大部分内翻盂唇短期内不能吸收,而是演变为一薄层纤维组织嵌插于头臼之间,这可导致髋臼软骨的骨化延迟,但对髋臼发育的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盂唇 磁共振成像 髋臼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