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24例Ebstein畸形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5月24例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Danielson水平折叠法矫治畸形17例,其中同时行瓣环成形12例,瓣交界成形5例,瓣叶修补4例;采用Carpentier纵行折叠5例,均同时行瓣环成形:1例采用解剖矫治;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合并畸形同期处理。结果全组无死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和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无因三尖瓣病变再次手术者。随访2—81个月,心功能I级15例,Ⅱ级7例,2例恢复稍差,心功能Ⅱ~Ⅲ级。结论Ebstein畸形应尽早外科矫治,外科治疗应根据每例患者瓣膜和心室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术式.恰当的瓣膜成形或瓣膜置换可以取得较好的中、远期效果。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三尖瓣 心排血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检查方法和应用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总结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临床诊断经验。方法选取本院 2013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诊断胎儿心脏畸形 71 例,回顾分析超声检查相关资料,超声采用以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及右室流出道长轴为基本切面,加三血管、三血管气管、五腔心、大动脉短轴、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复杂心脏畸形采取顺序 节段 分析法,结合 M 型超声、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观察。结果产前超声检查 11538 例,检出 71 例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 0 . 62% ,其中简单型胎儿心内畸形 38 例,占 53 . 52% ; 复杂型胎儿心内畸形 33 例,占 46 . 48% ,共检出 12 种心脏畸形。结论选择恰当的筛查时机,应用合理的切面、采用心脏结构顺序 节段 分析法,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的使用,超声心动图可为临床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提供较可靠的技术保障。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诊断 胎儿 心脏畸形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病人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118例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麻醉处理资料。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失衡、术后疼痛应激、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剖宫产合并先心病、风心病者选择连硬外麻醉35例,上腹部采用硬外复合全麻42例,骨科及泌尿科51例部分选择硬外联合全麻,118例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麻醉处理方法正确,保障了手术的正常进行,患者均恢复良好,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心脏病人行心脏手术的麻醉,术中要防止出血,低血压,低氧血症导致的心肌氧供减少,也要避免和纠正手术刺激麻醉过浅,镇痛不完善引起的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导致的氧耗量增加,因此,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正确的麻醉方法和恰当合理用药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心脏病人 非心脏手术 麻醉
  • 简介:如果您的身体各处都很健康.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遗憾的是,事与愿违。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同时兼有其他疾病.而且那些疾病.有时更是需要手术来治疗的疾病。这时候.如何在心脏手术期间保护好心脏病患者有病的心脏尤显重要。例如.心脏病患者需做急性阑尾炎手术.如何保护其心脏使它能安全接受手术治疗.这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 标签: 心脏病患者 手术期间 保护 术前后 指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并非心脏畸形患儿同期联合手术方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并非心脏畸形联合手术和单纯心脏手术患儿共72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联合手术组(A组)和单纯心脏手术组(B组)分为低风险层(L层)和高风险层(H层)。A组患儿36例,年龄1.5~168.0个月(中位年龄18.0个月);B组患儿36例,年龄1.0~170.0个月(中位年龄19.0个月)。2组患儿术后返回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记录各患儿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脑钠肽(BNP),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及入ICU即刻(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等时刻的心排血指数(CI)、心脏循环效率(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乳酸(Lac)、血糖(Glu)、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等。结果1.A组组内比较:低风险层(L-A)患儿年龄[(39.9±37.0)个月]、身高[(94.1±20.1) cm]、体质量[(14.4±6.7) kg]均大于高风险层(H-A)患儿[(7.5±3.7)个月、(68.1±6.4) cm、(7.8±2.2)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L-A组CPB时间[(37.0±23.6) min]、ACC时间[(19.1±13.4) min]、气管插管时间[(7.1±4.7) h]、ICU滞留时间[(1.1±0.3) d]、术后24 h BNP[(2 257.3±952.0) ng/L]均小于H-A组[(84.7±28.4) min、(41.9±30.7) min、(71.0±67.6) h、(8.7±5.7) d、(5 327.2±992.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分层处理对Glu、IS、CI、CCE等参数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T5时刻,L-A组的Glu(F=4.43,P<0.05)、IS(F=26.99,P<0.01)低于H-A组,CI(F=18.39,P<0.01)、CCE(F=5.28,P<0.05)高于H-A组。2.组间比较:分别在L层和H层中,A组与B组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CPB时间、ACC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参数、术后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对于L层患儿,同期联合手术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联合手术不增加气管插管及ICU滞留时间,同期联合手术安全可行。2.对于H层患儿,同期联合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任意时点,IS高于L层患儿,术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较L层增高,同期手术前需个性化评估患儿病情及制定手术方案。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非心脏畸形 同期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系统筛查心血管畸形在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意义,研究产前超声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产前超声筛查中诊断的心脏畸形胎儿26例的临床资料,对超声检查结果及胎儿心脏畸形超声表现进行总结,判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产后经证实的新生儿心脏畸形有26例,产前超声诊断为心脏畸形胎儿25例,准确率为96.15%(25/26);产前用四腔心切面加声束法检查胎儿心脏3个基本切面(四腔心切面及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其显示率在孕22-30周达98%,孕31-42周和孕18-21周分别为88.67%和79.33%。结论孕妇行产前超声检查,及时进行早筛查、早诊断及早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缺陷率,改善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前超声 胎儿心血管畸形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女性,均进行产前检查,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结果100例妊娠期女性,胎儿心脏血液通路正常者91例,发生心脏畸形者9例,8例为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漏诊,漏诊情况胎儿出现了房间隔缺损,在产后复查超声心电图后,经过核实为房间隔缺损,其他8例心脏畸形者三尖瓣畸形缺损者3例,二尖瓣畸形缺损及三尖瓣下移畸形者各2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者1例。结论产前检查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胎儿心脏畸形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不同孕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价值与效果。方法:从我院妇产科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孕妇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继而评定超声检查诊断不同孕周胎儿心脏畸形的准确率。结果:以引产结果为准,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27.78%,孕中期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83.33%,孕晚期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38.89%,孕中期诊断准确率高于孕早期和孕晚期。结论:超声检查在不同孕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但在孕早期、孕晚期与孕中期的诊断准确率有所不同,其中孕中期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建议针对不同孕周胎儿心脏超声诊断特点积极开展检查,尽早干预,提升新生儿质量。

  • 标签: 孕周 胎儿心脏畸形 超声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2547例孕妇,均实施胎儿心脏彩超,观察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中的诊断效果。结果经心脏彩超诊断18例患者出现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病理结果为19例,符合率为94.74%,漏诊率为5.26%;心脏彩超与病理结果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胎儿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中的诊断效果显著,对于心脏畸形检测具有较高准确性,应推广使用。

  • 标签: 胎儿心脏彩超 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 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围手术期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备受临床医师尤其是麻醉医师的关注。然而,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有效的术前预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文章就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及危险因素、预防、术中管理、诊断和早期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期脑卒中的概念、了解其发生原因、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和麻醉管理原则,并对术中和术后可疑脑卒中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脑卒中 麻醉,全身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