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对急诊输液患者输液安全,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输液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治疗沟通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期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疾病不确定性量表(MUI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最终收集109例患者完整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51%(109/126),其中研究组55例,对照组54例。研究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6%(9/55),低于对照组的29.63%(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57,P<0.05)。2组患者干预前MUIS、MCMQ、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MUIS评分中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信息缺乏、复杂维度得分分别为(17.76 ± 2.49)、(12.03 ± 2.51)、(11.82 ± 2.12)、(11.74 ± 2.24)分,低于对照组的(24.72 ± 2.94)、(16.31 ± 2.27)、(16.13 ± 2.51)、(15.39 ± 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346~-8.375,P<0.05);研究组患者MCMQ中面对得分(19.13 ± 2.62)分,高于对照组的(13.79 ± 1.96)分,回避和屈服得分分别为(8.71 ± 1.34)、(9.81 ± 1.17)分,低于对照组的(14.57 ± 1.93)、(15.12 ± 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031、-18.441、-17.875,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29.43 ± 3.62)、(27.67 ± 3.11)分,低于对照组的(37.44 ± 5.31)、(40.12 ± 4.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216、-15.821,P<0.05)。结论治疗沟通可减少急诊输液的风险,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急诊 输液 治疗性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对急诊输液患者输液安全,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输液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治疗沟通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期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疾病不确定性量表(MUI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最终收集109例患者完整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51%(109/126),其中研究组55例,对照组54例。研究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6%(9/55),低于对照组的29.63%(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57,P<0.05)。2组患者干预前MUIS、MCMQ、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MUIS评分中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信息缺乏、复杂维度得分分别为(17.76 ± 2.49)、(12.03 ± 2.51)、(11.82 ± 2.12)、(11.74 ± 2.24)分,低于对照组的(24.72 ± 2.94)、(16.31 ± 2.27)、(16.13 ± 2.51)、(15.39 ± 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346~-8.375,P<0.05);研究组患者MCMQ中面对得分(19.13 ± 2.62)分,高于对照组的(13.79 ± 1.96)分,回避和屈服得分分别为(8.71 ± 1.34)、(9.81 ± 1.17)分,低于对照组的(14.57 ± 1.93)、(15.12 ± 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031、-18.441、-17.875,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29.43 ± 3.62)、(27.67 ± 3.11)分,低于对照组的(37.44 ± 5.31)、(40.12 ± 4.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216、-15.821,P<0.05)。结论治疗沟通可减少急诊输液的风险,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急诊 输液 治疗性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治疗沟通系统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对支气管镜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需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10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52.13±6.89)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6.95±6.7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沟通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144.05±7.47)分比(152.49±7.51)分](P<0.000 1)。干预后,观察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地高于对照组,TCSQ消极应对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38.73±3.82)分比(33.98±4.34)分,(26.43±3.55)分比(29.36±3.14)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治疗沟通系统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对支气管镜治疗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术前HR、血压及睡眠状态,显著地缓解术前负性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护理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治疗性沟通系统 放松疗法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治疗沟通护理模式对肿瘤介入手术患者Herth希望量表(HHI)、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介入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基于治疗沟通护理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HHI和CCMQ对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H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CM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疗沟通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的希望水平,优化其应对方式,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肿瘤介入手术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配合治疗沟通对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自我负担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5例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8)。对照组给予共情护理及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共情护理配合治疗沟通干预。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负担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PB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CMQ中的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配合治疗沟通用于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的自我负担感,改善其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人 共情护理 治疗性沟通 自我负担感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配合气道护理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无锡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治疗沟通配合气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心理状态、呼吸功能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给予治疗沟通配合气道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的HAMD、HAMA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的呼吸功能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治疗沟通配合气道护理可以增强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疾病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使患者的不良情绪、血气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得到可靠的保障,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气道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希望水平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8月收治的隐球菌脑炎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该院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隐球菌脑炎患者3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治疗沟通。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价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态焦虑量表(S-AI)、Herth希望量表分别评定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希望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及希望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沟通能够减轻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升治疗期间的希望水平。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隐球菌性脑膜炎 疾病不确定感 希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系统对急诊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应激反应及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该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心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治疗沟通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沟通系统能有效减轻急诊心肌梗死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及救治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 标签: 治疗性沟通系统 急诊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疾病不确定感 治疗依从性
  • 作者: 姜艳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 简介:目的:探究有效沟通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门诊救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遵循组间均衡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将语言常规门诊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予以有效沟通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治疗依从以及护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应用有效沟通,不仅可以整体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状态,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 标签: 有效沟通;门诊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沟通方式,干预组则采用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肢体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及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儿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疾病护理、用药、饮食、安全意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肢体语言沟通可有效提高患儿遵医行为,且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儿童 CICARE沟通模式 肢体语言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康复联合治疗沟通系统(TCS)干预模式应用于胆囊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胆囊癌手术患者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64.28±7.03)岁;疾病分期:T1b期40例、T2期35例、T3期31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阶段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3.72±2.08)h、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47±1.09)h、住院时间为(7.31±1.79)d,均短于对照组(t=31.688、10.531、9.224,均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生理职能评分为(68.25±7.06)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1.28±7.28)分、躯体疼痛评分为(71.84±6.9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5.22±7.59)分、情感职能评分为(74.11±7.58)分、心理健康评分为(69.92±7.05)分、活力评分为(72.41±7.51)分、总体健康评分为(70.04±7.25)分,均高于对照组(t=6.150、6.474、7.746、6.009、9.696、5.922、5.150、4.912,均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躯体化评分为(1.24±0.35)分、强迫评分为(1.26±0.40)分、焦虑评分为(1.29±0.36)分、抑郁评分为(1.35±0.42)分、恐怖评分为(1.36±0.41)分、偏执评分为(1.28±0.39)分、敌对评分为(1.30±0.38)分、精神病评分为(1.45±0.34)分、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为(1.27±0.3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569、12.243、13.832、13.490、14.699、12.994、12.484、8.838、11.347,均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5%(4/53),低于对照组的32.08%(1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6,P=0.002)。结论阶段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应用于胆囊癌手术患者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阶段性康复 TCS干预 胆囊癌 术后恢复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阶段康复结合治疗沟通系统(TCS)干预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3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阶段康复干预,观察组实施阶段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预后情况、干预前后生命质量(SF-36)评分、干预前后改良Morisky量表(MMAS-8)评分变化以及围手术期指标。结果干预后1、3、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观察组分别为(64.42 ± 9.51)、(76.23 ± 9.19)、(87.24 ± 9.21)分,对照组分别为(58.73 ± 9.38)、(61.23 ± 9.29)、(76.29 ± 9.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57、8.237、5.964,P<0.05);均高于干预前的(54.29 ± 9.14)、(54.45 ± 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1.358、7.581,P<0.001);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43.25 ± 1.72)h、卧床时间(42.13 ± 8.32)h、住院时间(16.32 ± 4.20)d,均低于对照组的(54.34 ± 1.93)h、(72.33 ± 8.54)h、(21.24 ± 4.36)d,而用药依从得分(7.21 ± 0.17)分,高于对照组的(6.01 ± 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766、18.174、5.831、22.588,P<0.001)。结论阶段康复结合TCS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心脏瓣膜患者预后及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阶段性康复 治疗性沟通系统 心脏瓣膜病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阶段康复联合治疗沟通系统(TCS)干预模式对胆囊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收治的17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6)和对照组(n=8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段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简明健康量表、SAS和SDS得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简明健康量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4/86),低于对照组的23.81%(2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阶段康复联合TCS干预能有效降低胆囊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胆囊肿瘤 康复 生活质量 治疗性沟通系统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阶段康复结合治疗沟通系统(TCS)干预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3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阶段康复干预,观察组实施阶段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预后情况、干预前后生命质量(SF-36)评分、干预前后改良Morisky量表(MMAS-8)评分变化以及围手术期指标。结果干预后1、3、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观察组分别为(64.42 ± 9.51)、(76.23 ± 9.19)、(87.24 ± 9.21)分,对照组分别为(58.73 ± 9.38)、(61.23 ± 9.29)、(76.29 ± 9.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57、8.237、5.964,P<0.05);均高于干预前的(54.29 ± 9.14)、(54.45 ± 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1.358、7.581,P<0.001);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43.25 ± 1.72)h、卧床时间(42.13 ± 8.32)h、住院时间(16.32 ± 4.20)d,均低于对照组的(54.34 ± 1.93)h、(72.33 ± 8.54)h、(21.24 ± 4.36)d,而用药依从得分(7.21 ± 0.17)分,高于对照组的(6.01 ± 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766、18.174、5.831、22.588,P<0.001)。结论阶段康复结合TCS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心脏瓣膜患者预后及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阶段性康复 治疗性沟通系统 心脏瓣膜病 疗效 生活质量
  • 作者: 吕纪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精神二科,江苏扬州225000
  • 简介:目的:探究精神病护理中,采取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以2020.11-2022.11为截点,本院急诊的98例精神病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患者划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49),一组为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语言沟通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BPRS评分,护理前,对照组评分为(77.82±6.26),观察组评分为(77.58±6.11),两组数据对比,差值并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评分为(55.67±8.84),观察组评分为(39.03±7.90),观察两组数据,差值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病护理中,对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临床效果突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语言沟通;心理护理;精神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抑郁症护理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患沟通,1个月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认知功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1、2、3、4 w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护理后1、2、3、4 w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1个月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护患沟通方法、护患沟通时间及护患沟通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患沟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抑郁症患者中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降低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患沟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 难治性抑郁症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系统干预应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治疗沟通系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症状、治疗依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除恐怖、精神病、偏执外,其他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量表-20(SNOT-20)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沟通系统干预应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症状,提升治疗依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联合治疗沟通在白癜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白癜风患者120例,按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治疗沟通,研究组给予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联合治疗沟通。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erth希望量表(HHI)、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HI量表总分、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联合治疗沟通应用于白癜风患者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白癜风 健康教育 跨理论模型 治疗性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护士进行基于性格类型的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门诊4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7月1日后采取性格类型沟通能力培训,即在进行DISC性格分析后,开展为期2个月的培训。比较开展前(2020年5月1日~6月30日)、开展后(2020年7月1日~2020年8月31日)门诊护士沟通能力、护理质量、核心胜任力的差异。结果实施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沟通能力培训后,门诊42名护士"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6维度评分与总分、"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6维度评分与总分、护理质量评价表5方面评分与总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DISC性格分析结果,对门诊护士实施有针对的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有利于提升护士沟通能力与核心胜任力,改善护理质量。

  • 标签: 性格类型 沟通能力培训 门诊护士 护理质量 核心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技巧沟通配合路径化疼痛管理在内镜下内痔硬化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于安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内镜下内痔硬化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技巧沟通配合路径化疼痛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程度(VAS),以及干预前后患者负面情绪[焦虑(SAS)、抑郁(SDS)]、心理弹性(CD-RISC)、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干预组术后12、24、48、72 h的VAS评分降低,且干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干预后的CD-RISC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干预后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技巧沟通配合路径化疼痛管理能降低内镜下内痔硬化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疼痛 疼痛管理 技巧性沟通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