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并发肠梗阻的易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肠梗阻分为发生肠梗阻组(30例)与未发生肠梗阻组(2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筛选出肠梗阻发生的易因素,总结其防治措施。结果发生肠梗阻组与未发生肠梗阻组在性别、是否合并急慢性支气管炎、是否合并前列腺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手术类型、术前营养状况、切口类型、愈合类型、合并腹水及合并便秘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肠梗阻组患者经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为(3.40±1.78)d、腹胀消失时间为(4.24±1.57)d、排气时间为(5.96±1.61)d、进食流质时间为(6.95±2.02)d、胃肠减压引流量为(315.21±106.52)ml/d、平均住院时间为(14.59±2.63)d。结论腹壁切口疝并发肠梗阻的易因素为男性、合并急慢性支气管炎或前列腺炎,但肠梗阻经及时干预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均得以显著改善,提示重视易因素的控制、及早给予治疗是防治肠梗阻的关键。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肠梗阻 易感因素 防治
  • 简介:摘要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多发疾病之一,其防治是临床难点。外科手术虽然能解决梗阻的症状,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因手术后腹腔粘连再次梗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固定排列术,为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供了新思路。经肛肠梗阻导管的使用,为左半结肠恶性肠梗阻手术切除肿瘤后直接一期吻合肠管提供了可能,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且需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肠梗阻导管只是对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一种方式,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手术,当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成功后3 d、导管在肠腔内仍无明显下移或置管5 d以上,肠梗阻症状无明显改善,则仍需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预防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胃-十二指肠梗阻合并胆道梗阻是进展期转移性肿瘤累及十二指肠及胆总管所致,此类病灶因无法手术切除常常选择内镜下姑息治疗,而放置自膨胀金属支架是解除解剖梗阻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根据十二指肠梗阻部位与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关系,可将梗阻分为3类,其相对应的最佳放置支架的方法有所不同。临床上胃-十二指肠梗阻与胆道梗阻发生顺序的差异也会影响支架的放置策略。本文归纳近期文献,对上述不同情况下支架的放置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胆道恶性梗阻 自膨胀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恶性肠梗阻(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既包括原发肿瘤所致的肠梗阻,也包括肿瘤复发转移导致的肠梗阻。恶性肠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以及无法进食。治疗选择包括外科及非外科干预措施。本文综合评述了恶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诊断要点和治疗进展。因原发病不同、梗阻部位不同等不确定因素,尚没有一个统一治疗肠梗阻的最佳方案。通常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另外,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协助制定更加完善和具体的恶性肠梗阻治疗策略。

  • 标签: 肠梗阻 肿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老年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0例机械性小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的肠梗阻导管组(40 例)和经鼻胃管减压的鼻胃管组(50 例)。结果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留置时间为(91.0±33.5) h,短于鼻胃管组的(149.3±8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02)。肠梗阻导管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X线检查气液平消失时间及结肠造影剂显影时间均短于鼻胃管组[(55.9±40.9) h比(127.6±59.1) h,t=5.149;(69.8±42.3) h比(134.9±48.4) h,t=5.371;(104.3±35.1) h比(178.3±79.8) h,t=4.297;(106.2±36.6) h比(175.8±79.1) h,t=4.050;(101.4±37.3) h比(172.4±72.9) h,t=4.407,均P<0.05]。肠梗阻导管组住院时间短于鼻胃管组、药品费用少于鼻胃管组 [(8.1±3.8) d比(11.6±6.7) d,t=2.248;(8 236±5 451)元比(15 329±9 582)元,t=3.293,均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快速有效缓解老年人机械性小肠梗阻症状,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肠梗阻 导管插入术 老年人 减压
  • 简介:摘要梗阻性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病因主要是输尿管梗阻,肾脏终末期病理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病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单侧输尿管梗阻再通(reversible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RUUO)模型是研究梗阻性肾病致纤维化的常用模型,制作RUUO模型的方式各异,尚无统一标准模式。本文将对当今常用的RUUO模型造模方法和其优缺点进行综合阐述,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梗阻性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为梗阻性肾病动物模型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参考。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胃肠减压与肠梗阻导管在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总结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24例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护理经验,对照组14例患者给予经鼻型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实验组10例患者给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两种导管材质均为硅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疗效、留置深度、疼痛值、舒适度。结果对照组14例鼻胃管胃肠减压患者,导管置入长度为(50±5)cm,治疗后9例可缓解肠梗阻症状,但症状反复出现,无法解除梗阻;实验组10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患者,导管置入长度(125±15)cm,护理后,6例效果显著,3例有效,1例无效,肿瘤进展死亡,无1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导管意外发生。实验组患者肠梗阻症状、疼痛、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留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解除梗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适宜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卵巢癌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术前安置肠梗阻导管与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便捷性与有效性。方法利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FMRS、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利用RevMan5.3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 136例患者。其中导管组566例,支架组570例。导管组安置时间、安置费用、安置成功率均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0,4.66,3.22;P<0.05);支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2.31,2.92;P<0.05)。两组安置前后肠管内径减小差异、安置后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的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P=0.0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安置肠梗阻导管较支架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经济、快捷和高成功率优势,但缓解腹痛腹胀较慢、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久。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支架 肠梗阻导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在职护士工作疏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方法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北京市的2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再通过分层抽样,按照20%抽样比随机抽取各医院护理单元。最终按照整群抽样,纳入被抽取护理单元的所有护士,最终抽取了531名三级医院护士、394名二级医院护士、60名一级医院护士,共计98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疏离测量量表、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和组织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进行一般资料的影响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士工作疏离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5%。结果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最高得分为88分,最低得分为20分,总均分为(45.52±14.96)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最高得分为55分,最低得分为18分,总均分为(37.37±8.00)分;护士组织支持最高得分为80分,最低得分为23分,总均分为(52.79±12.12)分,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均处于中高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得分在年龄、护龄、科室、技术职称、人事关系、医院级别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疏离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个人-组织契合度与组织支持得分呈正相关(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是护士工作疏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护士工作疏离处于中等水平。增加组织关怀,可以使护士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使其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愿景联系起来,以达成共同目标,从而增强其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和留职意愿,降低工作疏离

  • 标签: 护士 工作疏离感 个人组织契合度 组织支持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髂血管水平梗阻的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输尿管髂血管水平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0.5~14岁。29例术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6例,肾核素扫描10例,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 3例。腹腔镜手术6例,均为输尿管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开放手术23例,其中3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不同期行肾盂成形术。结果26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时间范围6~96个月。除发育不良肾切除术1例外,术后复查影像均显示肾积水好转,患侧肾功能良好,术前合并腹痛、泌尿系感染患儿术后症状消失。结论输尿管髂血管水平梗阻可合并输尿管近端、远端狭窄或肾脏畸形,术前应依据超声、MRU了解肾脏形态及梗阻点位置,肾核素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脏功能,必要时行输尿管逆行造影了解梗阻点及输尿管发育情况。经手术治疗,预后好。

  • 标签: 输尿管 狭窄 肾积水 儿童
  • 简介:摘要急性梗阻肾损伤是由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下降,早期大部分患者除肾绞痛外,缺乏特定的体征或症状,而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酐早期评价肾功能缺乏敏感性,且无法测量单肾功能改变,但治疗延迟会导致不可逆的肾损伤。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发展,MRI不仅能明确泌尿系梗阻点,梗阻原因及梗阻程度,同时对梗阻后继发的早期病理生理变化非常敏感,且能定量准确评估单肾功能改变,使大多数病例通过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得以纠正。解剖及功能的一站式扫描使MRI成为代替各种有创评估梗阻肾脏功能的非侵入性方法。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肾功能 肾损伤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模式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导丝辅助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DSA下导丝辅助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指标,观察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后导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评价患者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腹部胀痛缓解时间[(2.64±0.31)d]、排气排便恢复时间[(3.28±0.44)d]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9.24±0.8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32±0.42)d、(4.17±0.50)d、(11.56±1.13)d],日均减压引流量[(597.23±64.75)mL]显著少于对照组[(841.94±91.62)mL](t=5.72、6.61、7.05、11.58,均P < 0.001);研究组患者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后导管意外事件总体发生率[0.00%(0/58)]显著低于对照组[10.34%(6/58)](χ2=4.39,P < 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83%(55/58)]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48/58)](χ2=4.24,P <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58/58)]显著高于对照组[87.93%(51/58)](χ2=5.47,P < 0.05)。结论品管圈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DSA下导丝辅助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增加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肠梗阻 导管,留置 护理 病人满意度 安全 治疗结果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炎性肠梗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至2017年06月4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8例患者于保守治疗后2周内症状消失,平均治愈时间(12.8±2.5) d。另外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无显著改善,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反复对其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相关检查,尽早做出诊断,以保守治疗为主,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保守治疗无效、出现完全性或绞窄性肠梗阻及腹膜炎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 炎性肠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段梗阻的疗效,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段梗阻的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儿,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7.3岁,年龄范围3~15岁;左侧3例,右侧5例;无症状肾积水2例,间歇性腹痛5例,反复尿路感染1例。手术成功定义为解除症状性梗阻或肾积水情况改善。8例患儿均采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探查并切除病变段输尿管,6-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吻合口呈斜面且保证无张力。结果本组8例患儿腹腔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痊愈出院。手术中位时间125.8 min,时间范围110~150 min,住院时间9~12 d,平均10.2 d,无输血。术中证实梗阻病因,3例输尿管管腔狭窄,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输尿管息肉。8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满1年,术后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情况明显改善,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先天性输尿管中段梗阻临床少见,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段梗阻是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梗阻 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炎性肠梗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至2017年06月4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8例患者于保守治疗后2周内症状消失,平均治愈时间(12.8±2.5) d。另外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无显著改善,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反复对其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相关检查,尽早做出诊断,以保守治疗为主,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保守治疗无效、出现完全性或绞窄性肠梗阻及腹膜炎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 炎性肠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恶性胃流出道梗阻合并胆道梗阻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即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gastroenterostomy,EUS-GE)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biliary drainage,EUS-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病理确诊恶性肿瘤且合并胃流出道梗阻及胆道梗阻,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及常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双旁路治疗的完成情况(技术成功)、治疗效果(临床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10例EUS-GE和EUS-BD均获得技术成功,手术时间(60.5±22.3)min(30~100 min),术后无并发症出现。10例EUS-GE均获得临床成功;10例EUS-BD中,9例获得临床成功,1例未达到临床成功标准。术后随访37~120 d,中位随访71 d,10例患者均未出现胃流出道梗阻复发和胆道梗阻复发。结论对于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及ERCP治疗的恶性胃流出道梗阻合并胆道梗阻患者,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胃出口梗阻 胆道梗阻 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和拖延行为的关系,以及时间价值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拖延量表、时间价值量表和生命意义量表对605名贵州省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和PROCESS宏程序进行统计描述、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得分为(34.40±7.74)分,时间价值得分为(33.17±4.41)分,生命意义得分为(46.03±8.81)分。(2)拖延行为与生命意义和时间价值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0.16,均P<0.01),生命意义和时间价值呈正相关(r=0.31,P<0.01)。(3)时间价值在意义寻求与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2.6%,生命意义对拖延行为的直接效应占比为77.4%。结论意义寻求高的大学生拖延行为会更少,且时间价值会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有利于通过时间价值间接减少拖延行为。

  • 标签: 拖延 生命意义感 时间价值感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对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于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根据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干扰素γ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炎性应激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 intrestinal peptide,VIP)等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2.08±1.17) d、退热时间(3.36±1.89) d、排气时间(2.12±1.45) d、气液平消失时间(2.58±1.61) d、住院时间(9.22±2.13) d ,对照组分别为(6.26±2.52)、(5.68±2.44) 、(6.18±2.24)、(7.34±2.23) 、(17.49±3.46)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4、0.035、0.014、0.00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RP为(105.62±11.96) mg/L、IL-6为(657.31±49.67) ng/L、IL-8为(463.53±31.74)ng/L、干扰素γ(47.24±9.66) ng/L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分别为(106.07±12.03) mg/L、(678.46±51.19) ng/L、(471.68±32.03) ng/L、(46.84±9.28) ng/L,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RP为(86.25±9.16) mg/L、IL-6为(373.25±24.18) ng/L、IL-8为(211.26±20.83) ng/L、干扰素γ为(35.42±7.52) ng/L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3.72±7.68) mg/L、(184.27±16.92) ng/L、(82.51±11.35)ng/L、(19.65±3.46) ng/L,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1、0.015、0.029、0.011)。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胃泌素为(180.89±21.17) ng/L、胃动素为(336.73±7.23) ng/L、VIP为(102.87±13.49) pg/L,对照组分别为(192.32±21.69) ng/L,(357.46±7.29) ng/L,(109.31±13.53) p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泌素为(65.57±8.72) ng/L、胃动素为(135.71±14.38) ng/L、VIP为(55.07±7.15) pg/L,对照组分别为(110.35±13.86) ng/L、(231.93±21.95) ng/L、(81.56±10.59) p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1、0.014)。结论肠梗阻导管可有效提高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