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护理需求,总结护理经验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方法:2015年1月至2020 年1月我院共以应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156例,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胃肠减压量(912± 205)ml/d,72h腹胀缓解率89.91%,5日内肛门恢复排气率59.85%,7日急性小肠梗阻缓解率94.02%,转手术治疗5.98%,术前平均住院时间(15±2)日,总住院时间(24±12)日;鼻咽部疼痛不适96.55%,导管相关并发症21.18%。结论: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好,但患者鼻咽部不适几导管相关并发症较多,故临床护理需做基本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急性小肠梗阻 护理需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的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质量是确保患者整体身体健康状况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一工作贯穿整体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流程中,因此为确保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高度安全性,医院需要加强对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其中,控护士的工作覆盖医院各个科室,因此对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以控护士的工作内容等为落脚点,对医院整体在感染管理模式与控制工作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简要分析,以此为依据,探讨如何优化各个科室的控护士的院工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肠梗阻病患在手术医治结束之后,使用综合护理模式来进行具体护理操作,对于他们的肠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这两项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的时间是在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研究过程使用的是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该时间段内进入到我院进行医治的90名肠梗阻病患的基础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病患使用的是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病患则是使用综合护理模式。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之后,病患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手术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等多项指标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而以上这几项指标当中的数据都表现为研究组病患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其中常规组病患的肠胃功能改善率为70.69%,研究组病患的肠胃功能改善率则为94.83%。结论:在为肠梗阻病患提供护理操作时,如果能够使用综合护理模式,那么病患的护理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对病患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肠胃功能改善情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肠梗阻的术前、术后及心理治疗,以利于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方法:对2020年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儿进行临床护理总结。结论:通过精心的生活护理、有效的术后胃肠减压、吸氧、心电监护、静脉营养及综合治疗,达到了预期效果[1]。

  • 标签: 小儿肠梗阻 护理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不仅会引起肠壁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引起全身性生理紊乱,病情严重的狭窄性肠梗阻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需要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及出院宣教,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窄性肠梗阻 康复指导 手术治疗 病人 预防术后并发症 护理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肠结核并发肠梗阻护理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就诊同时接受治疗的60例肠结核并发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排序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梗阻复发率、感染率、康复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肠结核并发肠梗阻采取综合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肠结核 肠梗阻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构成严重影响。护理干预在肠梗阻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恰当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本文将综述肠梗阻的护理干预策略,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肠梗阻 护理干预 护理策略 挑战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对比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前后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品管圈组临床治疗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鼻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 品管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40例观察组(采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00名接受老年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精神状态、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精神状态好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急性肠梗阻 保守治疗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急性结肠假性梗阻产科术后并不多见,它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腔内外的梗阻,其主要特点为结肠急性广泛扩张,临床表现为术后较早出现腹胀、恶心、便秘、腹部高度膨隆,部分患者可有肛门排气和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肠麻痹、坏死穿孔,极易误诊。本研究分析了我院10年间收治的7例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研究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剖宫产术后 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围术期护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肠梗阻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经过精心、恰当的护理,病人恢复良好,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老年肠梗阻围术期具有自身的特点,前瞻性的护理评估、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防范,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病人 肠梗阻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抽取100例纳入观察对象,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和后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均短于参照组,t=8.599,5.365,5.587,6.369;P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