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国家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媒介技术日新月异,新传播现象层出不穷,新传播群体、新传播阶层不断涌现,信息生产与信息消费的方式不断变革,从党政媒体到资本媒体、国民媒体不断呈现出新的业态。新的传播现象促成了传播观念、传播价值的变革。国家传播的伦理秩序呈现出多重新向度伦理的主体、领域、形态以及媒介戚官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其中蕴涵着国家与个体、政党与民众、传者与受众、责任与权利、职业与业余、单一与多元、专业与普遍、静态与动态、结构与建构、规范与实践、听觉与视觉、平面与立体、单时空与全时空、现实与虚拟等范畴的对立与统一。这些范畴演化的趋势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全球的;既具有现实性,也具有理想性。揭示并把握这些范畴体系对阐释我国国家传播的新动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国家传播 伦理秩序 建构伦理 新向度
  • 简介:公权力异化与腐败是权力滥用的两面,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也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虽然人们普遍强调从教育、制度和监督的综合治理模式入手来解决公权力异化与腐败问题,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则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公权力 异化 腐败 制度伦理 遏制
  • 简介:现代经济学把利己主义作为市场经济伦理的唯一向度。但在现实中.特别是在组织化行为中,诸如企业内部的协作等关系中包含着经济利他主义的伦理要求。由于利己主义在意识形态和学术规范两个方面被绝对化、夸大化,导致了经济利他主义作为客观存在的伦理向度之一被人为地遮蔽。随着生产方式的日益社会化以及利己主义的危害性日渐突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它的作用和意义。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呼吁伦理学回归经济学,标志着经济利他主义的复兴。为了免于人们对现代市场经济单向度的理解或误读,本文以马克思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此作扼要的分析.

  • 标签: 经济利他主义 规范伦理 价值伦理
  • 简介:在生态学视野内,以生态伦理学观照人一自然一社会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为指导思想是走出生态危机的一条根本途径。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为“自然美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境域。自然美在多大程度上生成和如何生成,是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一个尺度,也是生态伦理学落实到实践中的一个向度。它祈向的目标是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但其前提和基础则是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 标签: 自然美 生态伦理学 生态美学
  • 简介:党性是蕴含和内化于党员思想深处的带有根本性的政治立场,是党的先进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政党政治属性最基本最自然的反映。而人性则是人有别于其他动物、最具真善美特质的天然品性。党性与人性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既无法将其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其相互对立。

  • 标签: 伦理建设 领导干部 人性 党性 向度 党的先进性
  • 简介: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人用人的方向和最终结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近年来,各地在提名内涵的深度、提名主体的广度、提名范围的宽度、提名方式的维度、提名责任的力度等方面都作了一些积极探索,既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多个不同样本,也为我们继续深化探索初始提名,特别是从向度上予以规范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初始提名 向度 干部选拔任用 提名方式 用人 责任
  • 简介:高校德育面临复杂多变的主客观环境,高校德育生态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高校德育生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高校独自承担德育教育的局面,强调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协调发展。针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变化,高校德育生态的价值向度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主体价值,系统内各要素协调发展的核心价值,德育工作者的主导价值,文化自觉的文化价值。

  • 标签: 高校 德育生态 价值 向度
  • 简介:对待古老的“孔家店”,“打倒”是不行的,“转化”是必要的,然而“重构”才是根本的。不应该将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简单对比,将前者看成“普遍伦理”,而将后者贬为“特殊伦理”。实际上,儒家伦理既是一种“普遍伦理”,也是一种“特殊伦理”,前者表现为“天人合德”的终极原则、“仁爱”的普遍原则与“先仁后礼”的先验礼制原则,后者表现为“五伦关系”中那种“各得其所、各就各位”的“序位伦理”。“德”与“位”的统一就是“普遍伦理”与“特殊伦理”的统一,因此,儒家的“德位”之思具有深刻的形而上意义。

  • 标签: 儒家伦理 基督教伦理 普遍伦理 特殊伦理 德位合一
  • 简介:"异化劳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或"伦理"概念,具有生命向度,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向度。而生命向度与历史向度的连接点便是辩证法,辩证法超出了方法论的界限,构成了"异化劳动"范畴的"问题结构"。通过对历史的辩证把握,在历史的进程中,生命实现了自身的否定和超越,趋近于生命的自我实现;通过对历史进程中生命现象的辩证把握,历史获得了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二者是本质同一的。只有"总体性"地从这双重视角切入,才有可能窥见"异化劳动"范畴的真实内涵以及其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异化劳动 生命 辩证法 历史
  • 简介: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契合了后现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零距离化”的走向,成为“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在实践逻辑上,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题的现实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维度,在批判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时肯定其历史价值成为马克思与后现代理论家的基本共识,而揭示人的异化的历史性和以“历史性”消解超历史的“非神圣形象的异化”的批判深度则使马克思走进后现代哲学道路;在辩证逻辑上,马克思追求“否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方法论自觉,与游戏规则法、解构法等强调知识的断层性、差异性、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预见性的后现代主义方法的思维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后现代哲学 哲学现实化 现代性批判 方法论
  • 简介:人类道德精神的发展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只不过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的国家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有的国家(例如我国)迄今尚未实现这种转化。即便是在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的国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 标签: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社会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道德精神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的发布旨在解决同案异判难题及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其参照率和参照频率偏低,指导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在于刑事指导案例的定位不准和效力模糊。本文在与司法解释、判例的对比基础上,指出刑事指导性案例应限定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内,以司法适用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案例来明确刑法规范,实现类似案件的类似裁判;在效力权源上通过与成文法和司法解释的比较,演绎出刑事指导案例的拘束力只能是屈居于成文的刑事法律规范(含司法解释)之下的略低于司法解释的事实拘束力。

  • 标签: 刑事指导案例 以案释法 事实拘束力
  • 简介:政治现代性是围绕现代性的两大根基——主体性和理性的展开而获得的政治旨趣,是理性在政治领域的逐步扩张得以实现的结果。政治现代性的内涵极其丰富,其发展向度主要表现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和政党政治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的内容是依次出现的,主要是围绕权利与权力的逻辑演变而获得了连续性的延伸,同时又具有“共时性”的存在和“跳跃性”的内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和政党政治的内容在这种层级架构中,呈现出的是递进性、延伸性和跳跃性。随着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深入发展,政治现代性获得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具体存在。

  • 标签: 政治现代性 主体 理性 民主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的生态转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丰富和强化其生态内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生态教育内容大致包括生态价值观、生态理念和生态规范教育。生态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生态教育必须加强生态理论学习、注重生态实践活动、完善生态教育的制度。

  • 标签: 生态教育 生态文明 生态理念
  • 简介:总体性原则即总体性辩证法,其内涵是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和具体统一。差异性、多样性、历史性是统一的前提,统一是差异性、多样性、历史性得以相互关联的根本途径。总体性原则在更深层次上是指向人的总体性的存在,实现人的全面性和开放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也正是要实现人的和谐与全面发展。所以,总体性原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总体性 矛盾 辩证法 和谐社会
  • 简介:21世纪中国的发展急需政策创新,政策创新需要政策伦理的指导和规范.政策伦理包括政策伦理的基本范畴、基本系统、基本功能等问题.

  • 标签: 政策伦理 范畴 系统 功能
  • 简介: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人们开始了对企业道德向题的关注,基本上改变了商业行为与道德毫无关系的传统看法。当今由于企业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经营活动中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破坏环境、恃强凌弱、损人肥己等违反道德的行为,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于是更多的人开始从道德的角度来讨论企业伦理管理问题,这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伦理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处理其与利益相关者关系

  • 标签: 企业伦理 企业道德 伦理意义 利润最大化 企业经营 管理学研究
  • 简介: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因而建构一种新的开放性的多元治安主体模式,是有效回应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在这种"一主多元"的治安主体结构中,党委和政府是领导主体,公安机关是核心主体,保安服务公司与社会治安防范组织是重要主体,社会民众是基本主体。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建构好"一主多元"式的治安主体结构的向度,以凝练价值共识取向、构建协同型的责任主体与创建多维合作机制。

  • 标签: 治安主体 一主多元 治安主体结构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向度,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向度;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向度;树立统筹兼顾理念,坚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的战略向度;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坚持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向度

  • 标签: 构建 和谐社会 向度
  • 简介:中央政法委-201435号文的出台,对在监狱服刑的职务犯来说,改造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对监狱来说,这一群体面临更严的刑罚惩罚。如何对他们进行改造。尤其是如何认定他们改造好,需要一个客观、真实、可操作的评估工作。从刑罚执行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大向度出发,对当前职务犯的改造工作进行思考,可以破解监狱对职务犯教育改造所面临的新问题。

  • 标签: 三大效果 职务犯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