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就视觉系统能否像计算平均数那样高效地计算其他统计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保持—组圆的平均大小不变而改变众数,考察平均数估计是否受众数变化的影响;实验二采用与实验一相同的刺激,直接考察被试估计众数的绩效。结果发现:(1)对平均数的估计不受总体众数变化的影响;(2)对众数的估计往往不如对平均数的估计准确,估计值受平均数变化的影响;(3)在估计众数的任务中,被试成绩受总体极大值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视觉系统不存在针对众数的自动化加工机制。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推测,视觉系统并非对所有统计量都可做高效加工,而可能存在针对平均数的特异加工机制。

  • 标签: 统计属性表征 平均数 众数
  • 简介:研究应用投资游戏任务及其变式,探讨了任务类型与性别属性对人际交往过程中信任给予和信任维持的影响。24名被试(平均年龄为20.41±1.99)通过轮组,完成了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投资游戏任务。通过对投资比、返还比及其关系的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1)在风险任务中,不同性剐信任者的信任给予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信任对象的性别属性对信任者的信任给予也存在显著性影响。(2)在无风险任务中,性别属性对信任时象的信任维持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而信任者的信任给予对信任对象的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表明,性别属性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与任务的风险性有关。

  • 标签: 任务类型 性别 人际信任
  • 简介:采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MOT),探讨物体颜色特征对视觉追踪的影响,同时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探讨追踪过程中颜色特征对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在物体颜色特征条件下,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在对物体颜色特征的加工中,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相互影响。

  • 标签: 多目标视觉追踪 物体特征 眼动模式.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 标签: 空间距离 产品属性 选择偏好 心理距离.
  • 简介:<正>(一)拨快10分钟在美国的新奥尔良,有位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又喜欢迟睡迟起。因此,他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这叫他的父母头痛不已。用心良苦的爸爸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既不是惩罚孩子,也不是采用死板的教育方式,而是把孩子床头的闹钟拨快10分钟。自从拨快10分钟以后,小孩再也没有迟到过。小孩后来成了全球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

  • 标签: 全球首富 盖茨 教育方式 希尔 理查 卡罗
  • 简介:几年前,韩国刮起周岁婴孩补习英语之风,最近又兴起婴儿学瑜伽、学哲学,甚至学走路的风潮。这股早期教育热潮终于出了偏差,产生了不少婴儿精神病患者,现在已经引起韩国上下的关注。

  • 标签: 早期教育 精神病患者 韩国 婴儿 英语
  • 简介:<正>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其次,社会上成才观念的误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否则就要被家庭和社会歧视,迫使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投在学习上,影响了孩子的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问题也随之产生。此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影响了

  • 标签: 人际关系问题 心理健康 片面追求升学率 社会歧视
  • 简介:我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他有“多动症”,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没少向我告状,气得我每回少不了打他一顿。一天,数学老师打电话对我说:“张师傅,你儿子小磊上课不学习,却玩一只悠悠球。我问他为什么不听讲?他说都会了,

  • 标签: 棍棒教育 数学老师 小学五年级 课堂纪律 多动症 打电话
  • 简介:199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小学教师、学生联欢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个教师、学生参加,其中教师208人,学生202人。我国从北京、西安、上海选派了9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 标签: 教育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小学教师 日本东京 工作机构 学生
  • 简介:6年前,我带着刚满9岁的儿子斌斌移民到美国纽约。生性活泼的儿子对陌生的西方社会充满了新奇感,而纽约是一座特别充满性色彩的城市。不用说曼哈顿四十二街有臭名昭著的红灯区,就是儿子每天上学要经过的那些性用品商店就足以让我担心:橱窗里的展示一览无余,赤裸裸的男女亲昵画面令我这个过来人都脸红心跳。

  • 标签: 儿子 美国 性教育 西方社会 新奇感 曼哈顿
  • 简介:<正>目前儿童性别差异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理论,而且也为儿童进行有差异的、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依据。那么,如何根据儿童的性别差异进行教育,弥补男女儿童心理因素中各自的弱点,发展各自的优势,使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问题就更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了解儿童心理的性别差异是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基础国内外许多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男女儿童在感知、言语、思维、情感、气质、性格

  • 标签: 儿童心理学 教育学家 国内外 兴趣 性别差异 抽象思维
  • 简介:特殊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从产生到基本发展完善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点特点进行梳理分析,以引起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并为我国特殊教育提供借鉴。

  • 标签: 特殊教育 观念 立法 一体化
  • 简介:本案例报告的是一名高一男生孤僻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的心理问题案例。该报告从当事人生活情境的相关要素出发分析其成因,进而通过面谈、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等方法实施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孤僻自卑 心理问题 案例 交流 沟通
  • 简介:教育实践中,初中阶段往往被看作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人的心理断奶期,这一时期充满多种心理矛盾;从教育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终结又是基础教育的中间阶段;从社会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通过社会影响、家庭感染,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具备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因此,全面研究和了解初中学生的特殊心理,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对于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个体社会化 心理矛盾 中间阶段 教育实践 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
  • 简介:搞青春教育别“叶公好龙”一位教育专家给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本市一所小学为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于是请专家做讲座。但是,当专家讲到男女生到青春期会发生生理变化,男生会喉结变粗、长胡子,女孩会胸部隆起、来例假时,坐在底下的学校负责人就坐不住了。会后,这位负责人找到专家,提出此内容是否过于大胆,是否适合学生。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教育专家 生理变化 负责人 六年级 男女生
  • 简介: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效率,教育孩子也应该是,尤其处在这个信息蜂拥的“快时代”。如果你有心你也会发现:快乐教育总比枯燥教育效果好:感觉不到在教育他的教育总比气氛庄重态度严肃的教育效果好:孩子自己教育自己总比大人出面教育效果好。

  • 标签: 孩子 日记 教育效果 快乐教育
  • 简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必要的,但早期教育并不等于“快速培养”,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如何让孩子快速成长的书籍出售,什么“神童方案”、“成才秘诀”比比皆是。受此影响,现代年轻的父母们衡量教育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特长考了几级,英语水平如何等,到底孩子需要怎样的成长过程呢?

  • 标签: 早期教育 培养 快速成长 英语水平 成长过程 孩子
  • 简介:本研究对浙江省8所中小学的1241名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性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1)超过半数的家长在性教育的观念上存在着“障碍”。(2)在家庭性教育的实施中,持科学态度的家长还水多。

  • 标签: 中小学生家长 家庭性教育 性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