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对各地对《韶》乐的争宗,本文考证了《韶》乐的由来及其故乡,明确指出,《韶》乐源自帝喾《九招》和帝尧《大章》,齐国是其真正的故乡,湖南、广东之说纯系传说。

  • 标签: 韶乐 争宗 齐国
  • 简介:试论陈宣帝建北伐张连生南北朝时期,陈宣帝建年间曾进行过两次北伐:第一次是建五年至七年(公元573—57.5年),陈军攻打北齐所占领的淮南地区;第M次是大建九年至十年(577一578年),陈军进攻北周所占领的徐州地区。、两次北伐的主持者都是陈宣帝...

  • 标签: 陈宣帝 第二次北伐 北齐 陈军 齐后主 骄傲轻敌
  • 简介:先秦本体论哲学原本是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合一的,也是有无混一、体用不二的。但是秦汉以降,中国的本体论哲学有两个思维发展的歧出,一是“元气论”的宇宙生成论;二是玄学“本体论”。这两个思维发展的歧出分别延续了最高本体双重规定的“器”的层面和“道”的层面,“有”的层面和“无”的层面,“用”的层面和“体”的层面。发展到宋代的理学,这两个歧出终于都得到修正,呈现出向先秦本体论哲学圆融特质的回归。在这一逻辑进程中,郑玄对《易纬》“易”范畴的解读在很多方面都是重要的一环。

  • 标签: 太易 本体论 圆融 体用不二 理学
  • 简介:《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是中国圣贤先哲应对世界千变万化事物规律的智慧结晶。《易经》翻译,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促进中华文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桥梁。探讨被称之为“译事三难”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认作是探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问题,对于《易经》翻译,这“三难”更是如此。尽管研易的论著汗牛充栋,但从易学的角度谈《易经》翻译的却不多见。本文拟从《易经》“三易”的角度,探究《易经》英译的“三难”问题,即从《易经》的“不易”、“简易”、“变易”出发,探讨《易经》翻译的“信、达、雅”三要素。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做一新的探讨,并以《易经》翻译的实际例证加以说明。

  • 标签: 《易经》 不易 简易 变易 翻译
  • 简介:<正>理学以成圣(达到理想人格)为内在的价值目标,这一思维路向决定了其关注点首先指向内在的心性。正如康德通过考察人的认识能力以回答普遍必然的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一样,理学将心性的辨析作为解决内圣境何以可能的楔入点。也许正是这一逻辑思路,使理学常常被视为心性之学。当然,对心性问题的看法及心性关系的定位,王阳明程朱一系的理学又存在重要分歧。如果说,程朱着力于提升性体,那末,王阳明则更多地以心体为关注点,而这种差异又蕴含着对主体意识、道德本体、成圣过程等等的不同理解。

  • 标签: 王阳明 主体意识 心体 心与理 道德实践 心即理
  • 简介:郭店楚简中有属于道家思想的竹简“一生水”。其生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顺向生成,一是逆向生成。前者易于认识,后考在比较宗教学的视野可以见得更清楚。通过对逆向生成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道家的认识方式并不完全是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感悟的、多维的、立体的。

  • 标签: 道家 “太一生水” 生成途径 顺向生成 逆向生成 比较宗教学
  • 简介:虽然麦金尔被视为当代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但他本人却极力否认自己是社群主义者。这种否认源于他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为了标示这种区别,我们不妨把麦金尔的政治哲学称为“小社群主义”。这种“小社群主义”建立在小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小共同体(邻里、村镇或农场)区别于大共同体(现代的都市和国家);这种小共同体既是实践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

  • 标签: 社群主义 麦金太尔 实践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道德共同体 政治哲学
  • 简介:“浩然气”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气”也一直是孟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气”的一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气帅也;气,体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充”气来理解“浩然气”,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其说文提到仁气、义气、礼气,肯定有德气的存在。随着《五行》经文部分再次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使学者认识到《五行》的经文说文可能并不形成于同一时期,说文应完成于孟子后学之手,反映了孟子后学对孟子思想的发展。说文的“德气”说,对我们理解孟子的“浩然气”有重要帮助。

  • 标签: “浩然之气” 孟子思想 气论 思孟 《五行》 郭店一号楚墓
  • 简介:基于阳明学佛道二教的亲缘关系以及中晚明三教高度融合的基本背景,罗念庵尽管是一位恪守儒宗的王门后学,但道教、道家无论在“术”还是“道”的层面依然有着深刻的交涉。在摒弃道教长生追求、道家弃世态度的同时,他曾向道士方时虚心学习,将胎息术纳入悟良知的收摄保聚工夫中并进行了儒家本位的转换。在个体生命的终极关切层面,念庵晚年对老庄道家齐生死、等物我的超世旨趣用诗的形式隐而不张地予以深切认同,他的思想亦开显为儒道一体两面:万物一体的现实关切和忘情忘世的终极关切,为念庵的儒家价值本位抹上了浓厚的“道家”色彩。

  • 标签: 罗念庵 道教胎息术 老庄道家
  • 简介:《易》是中国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亦是最古老的卜筮之书。除意广涵深的哲理外,《易》卦爻辞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分析卦爻辞的描写内容、艺术特征、运用意象可知,其《诗》具有一迈相承的文学意蕴。进而可见,《易》亦为古代文学之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 标签: 《易》 《诗》 文本内容 艺术手法 意象
  • 简介:寻微探幽古树重华──读《周易述论》崔波刘恒先生的《周易述论》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周易》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它既是一部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又是一部通俗易懂、见解新颖且可读性强的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讨。...

  • 标签: 《易经》 《周易》研究 《易传》 述论 六十四卦 《易》
  • 简介:为西汉象数易的创建人,其易学后人称之为“卦气”。卦气乃结合“学”“术”成一结构庞大的思想体系。就学而言,乃承受先秦伏、文、孔三圣的易学精神;就术而言,乃用于当时流行的占断灾异、吉凶及祸福。然而后世易学界受儒学重经思想的影响,多轻视象数,以“术家”视孟。作者兹特提出孟氏卦气中对于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并详作象敷解析,以见孟氏易学实具有学术思想价值。

  • 标签: 孟喜 卦气 卦序 四正卦 十二辟卦 象数学
  • 简介:先秦儒家不仅提出“[身心]”(仁)这个概念,且为表达此一理想社会生活之中心环节,专门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身心]”字。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身”字,乃指自然家族内祖孙上下间的“亲”,并涉及理想家族中慈爱孝心关系;而“[身心]”则直接源自“身”的概念,旨在表达君民之间的理想关联,犹如一家人中的父子关系,并牵涉到理想社会中君的“慈爱”民的“孝心”,及两者间相辅相成的作用。“身”“[身心]”二者间的关键差异,在于“身”是指自然家族内的“亲”,而“[身心]”是指国家社会内的“亲”。君民之间的“亲”并非源自母腹的血缘基础,而是指心里思感“亲仁”。因此,先秦儒家从“身心”遣字,“[身心]”应视为概念性的会意兼形声字,亦印“仁”之本字。由于手写字形的简化,造成“身”字偏旁被简写成“千”或“人”,其后此字体又简化为从“人”、“二”的今字“仁”。然根据《说文解字》,“仁”的本意依然是“亲”。透过对古代“怠”字的考察,可以准确地显现出先秦儒家概念逻辑。

  • 标签: 先秦儒家 楚简
  • 简介:人们通常认为,儒家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讲求朴素实用,反对奢靡华丽,并且据此把“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之一。这样来理解儒家美学观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儒家美学观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它既有提倡“节用而爱人”即赞同朴素实用的一面,又有重视外表的“文饰”即提倡绚丽华美的另一面。在儒家的美学思想体系中,绚丽华美都是权力、地位和礼仪的象,正,又是同他们所提倡的“礼”的思想紧密联系着的。对“朴素为美”的提倡,更多地表现为道家、法家和墨家的美学观。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美学中对绚丽华美的赞赏,很难得到民问的认同。追求绚丽华美的美学态度和艺术风格,还常常受到泛道德化的批判。

  • 标签: 绚丽 儒家 美学观 千盾
  • 简介:<正>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造化了万物,而且还造化了人这样有智慧的高级动物。人诞生于大自然中,当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也就要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因而人要研究人,就必定要研究大自然,只有从大自然处着手才能研究出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当然也包括人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周易》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研究自然与人的杰出著作。《系辞》上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下第二章中说得更明确了:“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文,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 标签: 对立统一规律 周易 变化规律 自然规律 我国古代 六十四卦
  • 简介: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学的核心。近代以来,许多学者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解仁,把仁解释成全德之名,这样的解释一方面把仁只作为道德德日来看待,降低了仁天人会通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仁之内涵的空泛,从而不能让人真正体认到仁的真精神。考诸先贤论仁精要,依据《论语》文本,可知孔子仁实有体有用,其体本于性天道,其用即同情之心、感通之心,必统其全体大用,乐行不息,始可识得仁精义。

  • 标签: 全德之名 体用
  • 简介:"一画"属于易学哲学的专用范畴。布颜图、戴德乾认为古代画理、画论都是从太极"一画"本体理论中发展而来。变易、神知、感而遂通之理为文学、诗赋、书画等艺术的审美创作体验提供了开放的审美心理依据。画家必须慎守《周易》的精诚之道,勤劳谦虚,专心积累,戒骄戒躁。

  • 标签: 画学 易道 一画 太极 变化 感而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