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每一思想都有其产生时代。2013年,“变革”再一次成为响彻中国大地时代最强音。任何一个变革时代条件下崭新社会实践,都会更加强烈地吁求和催生思想变革哲学创新;而任何凝聚时代精神之精华哲学,都会深深地凝结表征着人们时代探索实践活动中思考希冀。在这一意义上,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2013年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哲学支撑一年;是在破解时代问题理论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并引领时代一年;是思想与时代互动、理论与实践交织、历史与逻辑统一中向着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这一总体目标坚定前行一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评论 空间 中国特色 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
  • 简介:“用什么思考”意思不是“思考时心里浮现了什么”,而是心智活动通过什么表达系统获得直接表达。思考以语言为归宿——言说活动中,多种多样形式心智活动通过一个单一形式公共表达系统获得表达;这种表达是未成形东西成形,而不是一种现成物转换成另一种现成物。立足于以上基本思想,通过对“动物语言”、“形象思维”、“内部语言”、“普通语言”、“找词儿”、“言不尽意”等多种题目展开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言说活动一端连着言说者种种经验,另一端连在语言上。

  • 标签: 内部语言 言意 “言不尽意” 心智活动 言说者 公共表达
  •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10月21日成立。该中心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与云南省教育厅,以及云南省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会共同合作组办。北京师范大学校友、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教授与云南省教育厅前厅长罗崇敏先生担任名誉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 标签: 研究机构 哲学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哲学 教育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 简介:人类社会形态结构不断演变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始终是影响国家政权形式、社会经济制度机制、组织形态最主要因素。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政府全面掌控社会手段,单位制是透析我国整体社会结构运行模式制度窗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今天,另一种运行机制---项目制正日益成为国家、社会主导行为方式内在运行逻辑。它将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引入官僚组织体制中,勾连起中央、地方、基层之间权力、利益创新关系。项目制是如何产生,它在带来制度变迁同时又有着怎样弊端?这是本文试图解释阐释问题。

  • 标签: 项目制 公共治理 模式转变 增量改革
  • 简介:11月1-4日英国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ChristChurch)召开。来自英国、美国、中国、韩国、斯洛文尼亚、加拿大等世界各地专家学者40余人赴会。英国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哲学系约翰·布鲁姆教授代表英国道德哲学界致开幕辞。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本体论道德哲学及儒学开展。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强调,要建立一套以本体形上学为基础儒学价值体系。中国四川大学麻尧宾教授指出儒家“自我”观念与道德性之衡定关系重要性。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道德哲学 牛津大学 新儒学 成立大会 学会
  • 简介:如何界定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特质,存在着“垄断资本分析范式”“帝国主义批判范式”两条主线。前者强调对垄断资本垄断组织分析,后者则以资本空间扩张逻辑为中心,普遍认为垄断是资本本质内蕴。承袭“帝国主义批判范式”帝国主义论强调是资本帝国涵盖空间总体性,不仅在地理学意义上横跨全球,而且统治着整个“文明”世界,支配着完完全全社会生活,不仅规制人类相互交往,而且试图统治人性。

  • 标签: 新帝国主义论 资本逻辑 空间扩张 批判范式 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
  • 简介:《仪礼》有今古文之分,郑玄注《仪礼》时兼采今古文,“从今文则《注》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叠出今文”。郑注中这些古文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古文经一些重要线索,所以前修时贤对此均较为重视。本文主要是利用当今所见出土文献材料,着重对郑玄注《仪礼》九则形讹古文作一证,重点对这类古文讹混时代层次做了考察,文末还顺带对郑玄注《仪礼》时所据古文本真实面貌作一补述。

  • 标签: 《仪礼》 郑玄注 古文 出土文献
  • 简介:11月16日广东深圳举行,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承办,会议主题为“儒学的当代发展与未来前瞻”。来自中国海峡两岸三地,以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6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12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述先,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台湾东海大学退休教授蔡仁厚,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儒学 当代 中央研究院 深圳大学 大学教授
  • 简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饱含丰富休闲思想智慧,它阐扬了具有高度道德意识超越性休闲理想,提出了终生学习休闲思想以“乐”为核心休闲教育。《论语》中休闲思想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当代休闲文化具有重要启发借鉴意义。

  • 标签: 《论语》 休闲理想 休闲教育
  • 简介:一先秦至汉初,一些学者把孔子儒家看作诸子百家之学。《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不二》、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三书皆重视儒家,却都把儒家与其他各家并列,没有说明儒家中华文化传承中特殊地位。独有孟子指出了“孔子之谓集大成”贡献,说明儒家不是一家一派学说,而是对夏商周三代文化总结发扬。《庄子·天下》认为百家争鸣之前,天下有统一道术,其道“配神明,醇天地,

  • 标签: 儒家 《论六家要旨》 德教 社会 文化传承 夏商周三代
  • 简介:张岱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他就完成了五十多万字《中国哲学大纲》,并且创造了一个“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全新哲学体系。以后又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问题多所创发,对中国哲学与文化创新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中国哲学大纲》 《周易》 学说 文化问题 哲学史家 40年代
  • 简介:“偶态”一词古代文献中是常常被讨论到重要概念,它在语言学、逻辑学存在论上原始意义皆值得梳理关注。就其起源而言,亚里士多德分析语言结构时,发现不得不处理情态动词以及情态句。情态句分析引发了相关逻辑学分析讨论,从而把语言学上情态问题转变为逻辑学上模态问题。斯多亚学派模态逻辑研究则揭示了模态存在论问题,导致模态概念向偶态概念转化。

  • 标签: 形而上学 情态动词 亚里士多德 斯多亚学派 逻辑学 古代文献
  • 简介:日本市民运动兴起于战后“55年体制”下保守一革新势力尖锐对峙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左翼思潮风起云涌,反战和平运动、学生运动、住民运动等市民运动推进民主政治、促进公害防治、保障社区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环境变化,市民运动也发生转型,整体上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环境保护运动等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NPO活动社区营造运动成为改善公共治理新力量。

  • 标签: 日本 市民运动 住民运动 社区营造
  • 简介:12月21日北京大学举行,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余敦康、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等4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主持,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等会上致辞。与会学者围绕汤一介先生思想进行研讨。汤一介1927年出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等职。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儒家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曾在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高校任客座教授。

  • 标签: 汤一介 新轴心时代 学术思想 中央编译出版社 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7月27—28日北京举行,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教授开幕辞中指出,蒯因是当代世界影响最大哲学家之一,英语国家中尤其如此。他对分析哲学批判继承,对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哲学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会40余名中外学者就热点问题进行了发言和交流,涉及蒯因哲学思想各个方面;同时,这些问题与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如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数学哲学、逻辑哲学等密切相关。

  • 标签: 外国哲学 逻辑哲学 蒯因 国际会议 北京大学 世界影响
  • 简介:11月30日至12月1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美学教研室主办。包括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在内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会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致开幕辞。与会学者就“艺术哲学在当代面临艺术实践强烈冲击”这种现状,从各自学科背景出发阐发了艺术哲学与当代社会多维关联。研讨会聚焦另一主题是艺术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及审美经验关联。

  • 标签: 艺术哲学 学术研讨会 大学哲学 中国传统思想 专家学者 艺术实践
  • 简介: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不同,合成生物学旨在将工程学思想用于生物学研究中,以设计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生物体对现有生物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制造材料、生产能源食物、处理污染等,从而增进人类健康,改善生存环境,应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预示着创造人工生命可能性,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新变化。对于这一革命性技术突破,国际社会在憧憬其应用研究可能在医学、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对其可能引发生物安全风险以及相应伦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 标签: 技术应用 伦理问题 生物学 合成 规制 人类社会发展
  • 简介:7月21—28日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主题为“知识发挥作用”,具体探讨内容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科学、技术、医学史以及科技与社会、哲学与逻辑等,是迄今为止科学史学界最为盛大一次学术会议:参会国家有100多个,国际团体20多个;正式注册发表论文代表近1800名;会议专题分会场多达220多个,学术报告近500场。中国多名学者与学生参会,清华大学刘钝教授作为国际科技史协会主席,会上作主题发言。

  • 标签: 医学史 科学 国际 技术 科技与社会 曼彻斯特
  • 简介:在当前与心一身问题相关众多讨论中,非还原物理主义无疑是个备受争议亮点。非还原物理主义类型之一即无律则一元论,它认为心灵与身体之间是殊型同一关系,因而不存在严格心理一物理规律。戴维森《心理事件》一文中首次将随附性引人心灵哲学来解释心一身殊型同一关系。心灵与身体之间随附关系目前甚至成为不同类型非还原物理主义所共同接受一个基本前提。然而戴维森并未提供将随附性引入心灵哲学充分理由。我们认为,随附性其实并不适合用来探讨心一身问题。

  • 标签: 随附性 一元论 同一论 心灵哲学 物理主义 同一关系
  • 简介:西周王朝泰山南北建立齐、鲁两个封国,春秋战国五百多年悠长岁月里,尽管二者之间也有战争侵扰,但更多是政治上交好经济文化交流。两种文化良性互动不断融合,使齐鲁文化具备了由地域文化跃升为中国主流文化内容特质。

  • 标签: 齐鲁文化 良性互动 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