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中庸之道不可离,然而它又是不可能《中庸》这种矛盾叙述中打开了中庸内在困厄。对于中庸而言,只有智仁勇三达德中,中庸之道才能开启。为什么恰恰德,而不是其他,构成了进入中庸途径?文章试图追问此问题更广泛视野中对此加以逻辑地展开:中庸性、道、教相互通达构成文化境域总体,而在个人修道活动中打开这个境域总体,也就是修道活动中挣脱已经现成化文化境域、重新开启个新文化境域总体,而这正是中庸之道内在困厄实质。也只有德才提供真正可能性。

  • 标签: 中庸 性-道-教 德与文
  • 简介:<正>关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现在有些奇谈怪论。如三元里抗英有人说是干了蠢事,理由是当时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而清朝个落后封建王朝,认为先进可以帮助落后,所以不应该抵抗。还有割让香港给英国,我们认为国耻;而有个别小青年却说为什么当时不把广州也给英国?这样广州今天就像香港那样。在学术界,也有人为当时清政府不搞改革开放而表示遗憾,认为失去了现代化机会。还有鸦片战争后广州人反对英人入城问题,广州人还是错?过去多数

  • 标签: 爱国主义思想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 近代爱国主义 广州人 现代爱国主义 传统型
  • 简介:大多数理论家都承认,实践规范性具有个“可违反性”或者说“错误可能性”特征。不过,理论家认为,这个特征只是规范性概念个表面逻辑特征。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错误可能性”特征实际上揭示规范性概念所具有的规范律令性特征。进步地,正是通过理解“错误可能性”论证所蕴含这个实质涵义,我们或许才有机会去进步发现,康德主义构成论存在内部致性方面的问题

  • 标签: 错误的可能性 康德主义构成论 新休谟主义构成论 规范实在论
  • 简介:胡塞尔认为作为本质观念之物通过直观来把握,德里达则认为本质把握必须借助符号。德里达观点基于胡塞尔本质直观问题困难深入思考,这种困难涉及胡塞尔直观主义在理念问题和符号问题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胡塞尔文本已经显露出来。德里达胡塞尔文本"解构"尽管偏离了胡塞尔原意,却准确指出了胡塞尔本质直观问题困难,并试图提供出解决困难方案。但由于德里达式辩证法也未能成功地被主题化,并且德里达对于延异如何把各个层面的非直观和非当下要素贯通起来以及对于生成运动缺乏必要阐述,所以德里达用以克服这些困难方式不令人满意

  • 标签: 观念之物 本质直观 符号 理念 现象学
  • 简介:<正>选言命题(或称“选言判断”)常用逻辑联结项,“要么”,或者”。用“要么”联结肢命题构成选言命题,称为不相容选言命题。其逻辑形式“要么P要么q”,其逻辑性质当且仅当有个肢命题为真,整个命题为真。就是说,不相容

  • 标签: 不相容选言命题 逻辑形式 联结项 选言判断 逻辑性质 具体内容
  • 简介:通过被称为法氏例子思想实验,法兰克福否定自由意志道德责任必要条件,这意味着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相容。法兰克福论证不相容论者造成了巨大挑战。魏德克以及其他不相容论者发展出种主要反驳策略,但未能切中肯綮。本文区分了本体论上可取舍可能性与经验上可取舍可能性。法氏例子实际上只涉及经验上可取舍可能性,而自由意志陈述却是本体论上可取舍可能性。由于没有做出这样区分,法兰克福概念层次间做了不恰当跨越,将由法氏例子得出结论看作对本体论层次上可取舍可能性原则否定。因此法兰克福并未能通过法氏例子否定自由意志道德责任必要条件,法氏例子也不能表明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相容。

  • 标签: 法兰克福 法氏例子 自由意志 道德责任 可取舍的可能性原则
  • 简介:柏拉图作品《拉克斯》描述主要是发生在苏格拉底、拉克斯和尼基阿斯之间场对话,话题主要围绕“什么勇敢”展开。苏格拉底引导和反诘中,拉克斯和尼基阿斯观点都遭遇到了困难或自相矛盾。对话结束时,他们勇敢定义没有结果。苏格拉底与他们双方对话揭示出他们各自观点缺陷,暗示知识必须与构成行动力非认知因素相结合才能达成勇敢美德,而这意味着某种灵魂秩序。作为灵魂秩序勇敢并不完全是可教那些以伪知识兜售勇敢的人,《拉克斯》暴露了他们荒唐之处,同时也喻示自己关于勇敢教育。

  • 标签: 柏拉图 《拉克斯》 勇敢 知识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驱动力骤然增大,社会主体价值取向发生裂变,加上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调整、行业间非正常收入差距,人心理失衡、显得浮躁,违法乱纪、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违背文明守法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立足点 人文精神 人生价值 物质利益
  • 简介:“人符号动物”,这是卡西尔在其哲学人类学著作《人论》中“人是什么?”这问题做出回答。然而,我们什么意义上声称他回答问题?带着这问题,本文将卡西尔的人类学命题回溯到了他符号形式哲学,并认为后者中“世界理解”概念理解整个卡西尔哲学关键。不仅如此,这概念还可回溯到康德关于“学院概念”和“世界概念”区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是什么?”这问题。通过康德问题以及卡西尔回答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卡西尔哲学中实践维度缺失,他并没有回答康德意义上“人是什么?”这问题

  • 标签: 卡西尔 “人是什么” 符号形式 世界理解 康德 世界概念
  • 简介:从Utopia到乌托邦,在理论上二者对等可能性和在实践中这种对等可操作性差异,开辟重新解释二者关系可能性.跨语际实践中,Utopia和乌托邦并置带来不是黏连性而是断裂和界限.乌托邦源自于Utopi-a,却在诞生后与Utopia词语层面和概念层面均发生了断裂,但在断裂中需要寻求同基础,以便乌托邦能在理论上完满自足.完型乌托邦逐渐靠向其周围迅速集结而成既有汉语概念,通过既有概念规定与限制最终融入到汉语概念世界中.

  • 标签: 乌托邦 UTOPIA 跨语际实践 概念
  • 简介:知识分子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热点与难点。近三十年来,关于这个主题研究形成了党史、文化学等不同研究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梳理这些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研究范式及其成果,展现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推进研究建议:明确界定和区分研究视角,二步转换研究范式,拓展理论创新资源,三重视“政治与学术”问题,突破二元思维模式,四重视知识分子现代化问题研究。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阶级属性 文化 现代化
  • 简介:救世理想与现实苦难之间,如何寻求平衡,如何安置自身欲求,个永恒哲学话题。张东荪主张搁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直面问题本身,选择最适宜、最具效益办法来发展经济,并探讨了社会主义理想与基督教理想相通之处,以及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共同“观念基型”。张东荪社会主义理论思考并未能帮助他解决所面临现实问题,但是随着条件改善,他前期探索理论意义逐渐得到彰显,并成为后人宝贵思想资源。

  • 标签: 张东荪 社会主义 实业救国 基督教 民主主义
  • 简介:以笛卡尔和阿格利帕为代表全局怀疑论论证结构表明怀疑论暗含着对于知识之理解三个预设:1.关于证成内在主义观;2.关于真理实在论;3.关于知识不可错论,这三个预设与柏拉图知识传统定义——JTB理论,而葛梯尔问题提出表明这种知识定义有缺陷,从而为我们解决怀疑论问题提供个新方向。

  • 标签: 知识 葛梯尔问题 内在主义 不可错论 实在论
  • 简介:<正>艾思奇同志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直到1966年逝世,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哲学遗产。已出版《艾思奇文集》中,收集了他主要哲学论著,其中有相当部分谈及辩证法问题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时候,我们仅就这方面谈体会。

  • 标签: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具体概念 丰富性 哲学遗产
  • 简介:哲学本质上就是诠释学。概念理解与解释,构成了哲学工作核心。作为个哲学概念,"interpretation"通常与诠释学关联在起,有时甚至就被看作"诠释学"同义词。然而,哲学文献中,这个词往往不同语词翻译,比如"hermeneutics"、"Interpretation"、"Auffassung"或"Auslegung"。虽然作为翻译结果,这些词都有个统形式"interpretation",但其意义或用法不尽相同,甚至完全对立。从诠释学视角"interpretation"这术语考察在定程度上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呼应和补充:语词意义不仅在于其用法,也在于其用法理解与解释。

  • 标签: 诠释 诠释学 理解 解释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具体化。这个新理解对于我们现实历史条件下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群众运动1949--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个非常重要而独特政治现象。然而直以来,学术界大多强调群众运动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和毛泽东个人因素结果。文章从政治社会学角度群众运动进行解读,认为建国以来群众运动不断生成,既具有种路径依赖性质,也是危机状态下功能需求和基于体制内资源匮乏种无奈选择。

  • 标签: 中国 毛泽东 建国以来 群众运动
  • 简介:现代政治个标志就体现在政治权力对公民尊重上。但对于尊重公民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自由主义流派存在分歧。完善论自由主义理论家看来,必须被尊重每个人善观念自主选择能力以及基于这种能力选择结果。而以罗尔斯为代表政治性自由主义,将尊重对象界定为公民两种道德能力,以及作为这种能力运用结果而出现合理多元论事实。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政治性自由主义所持有的尊重观念,保有必须道德内涵同时,又在多元社会里对公民合理善观念保持最大程度宽容,因此它更适合作为自由社会根本政治原则奠基性规范观念。

  • 标签: 尊重公民 政治自由主义 完善论自由主义 自主性
  • 简介:斯宾诺莎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理性主义者,但是他理性本身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内涵。其中,最为关键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以理性为种自在思维官能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种特定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种动态视角揭示理性自身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与主流理性主义者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他自己哲学体系构建发挥了关键作用。

  • 标签: 自在的理性 观念与知识 想象 共同概念
  • 简介:当前对于康德美学第契机中两个关键词“兴趣”与“实存”误读源于脱离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哲学中,带有兴趣愉悦感都与行为理由联系在起,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把欲求对象变成个直观经验对象,反之,不带任何兴趣审美的愉悦感与行为理由没有任何关联,这种愉悦感产生在于想像力能够超出对象“实存”创造出具有某种普遍性、与知性之机能协调“形式”。

  • 标签: “兴趣” “实存”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