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深入,矿井支护问题变得日益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基于高预应力锚网索的煤矿支护技术。通过深入研究该技术的原理、安装和应用情况,论文总结出高预应力锚网索具有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特点,能有效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研究结果对于改进和优化煤矿支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预应力锚网索 煤矿支护 安装 应用 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能源需求增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掘进支护技术应用备受关注。通过分析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方案。研究表明该技术在提高安全性、效率和降低工程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本文重点探讨了技术原理、实施方法和效果,为煤矿掘进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煤矿掘进支护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 安全性 效率 工程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过伸伤伴中央脊髓综合征(CCS)患者急性期运动诱发电位(MEP)特征及其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观察组)患者资料和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资料。采用magpro x100型磁刺激仪对观察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经颅磁刺激诱发的MEP检查,在双侧拇短展肌进行记录。对比健康对照组,描述观察组患者MEP波形的潜伏期、波幅及运动阈值的特点;分析观察组患者MEP潜伏期与脊髓损伤程度[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总分、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UEMS)]的关系;根据MEP诱发状态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静息组(n=19)、易化组(n=18)、无波形组(n=8),比较组间的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和脊髓功能独立性(SCIM-Ⅲ得分),并分析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MEP潜伏期[(30.16±6.32)ms]更长、波幅[(0.54±0.30)mV]更小、运动阈值(65%±11%)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EP潜伏期与ASIA总分(r=-0.730,P<0.001)、UEMS(r=-0.740,P< 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3组患者的ASIA总分和SCIM-Ⅲ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显著相关(r=0.668,P<0.001)。结论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患者的MEP潜伏期延长,波幅较小,运动阈值较高,其中MEP潜伏期与脊髓损伤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均有强相关性,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也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央脊髓综合征 急性 运动诱发电位 颈椎过伸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3株不同供体的hUC-MSCs培养至P5代并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细胞周期及分化能力。将P5代hUC-MSCs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直接接触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供体来源的hUC-MSCs对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效果。收集P5代细胞上清液加入到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的培养体系中检测BV2细胞的存活率。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hUC-MSCs实验组中淋巴细胞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47.47±2.48)%比(23.83±0.96)%,(16.33±0.50)%,(16.23±1.02)%,F=312.96,P<0.01];实验组中Th1细胞亚群的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5.48±0.20)%比(3.23±0.04)%,(4.49±0.08)%,(3.82±0.05)%,F=143.072,P<0.01];实验组中Th17细胞亚群的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33±0.06)%比(0.85±0.01)%,(1.00±0.01)%,(0.76±0.02)%,F=161.762,P<0.01);实验组中BV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0.00)%比(15.92±0.02)%,(12.91±0.011)%,(79.86±0.08)%,F=168.8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Treg细胞增值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8.07±0.33)%比(11.47±0.57)%,(11.87±0.64)%,(11.57±0.72)%,F=28.079,P<0.01]和对TNF-α分泌量的抑制效果(360.74±7.98比24.24±0.44,27.90±0.90,34.89±1.90,F=3 224.6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次hUC-MSCs均有分化潜能,但免疫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先对hUC-MSCs进行筛选以保证免疫调节能力的有效性。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工程项目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进行全过程 造价控制,即需在符合合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施工成本,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在当前管理实践中,工程项目在造价控制、成本绩效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在造价管理理念、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方面缺乏对成本绩效控制的科学计划等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体会,提出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建议做法。

  • 标签: 在建设项[1]目 全过程 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以及提高课文中的实际教学质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加投入,而课前预习的教学形式也是与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的,只有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这样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效果才可以得以提升。也将针对于课程预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策略进行探讨。

  • 标签: 小学语文 课前预习 利用时间 提前了解 提高质量
  • 作者: 李颖 顾春雅 卢峪霞 吴珩 葛艳丽 姜淼 程黎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育处,上海 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上海 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上海 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对媒体传播医学知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健康理念和行为的形成,同济大学同济临床医学院面向通识教育阶段各专业学生开设"健康疾病传播"医学传播学通识选修课程。课程在设计上关注学生需求,提升高阶性和挑战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医学传播案例分析、传播作品创作、研究性项目任务等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度,提高了学生健康素养,提升了学生思维、综合、创造能力。课程运行2轮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医学传播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医学传播学 健康 疾病 综合性大学 通识教育
  • 简介:摘要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既往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高达50%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连枷胸者,会出现慢性疼痛或胸壁畸形,超过30%的人会遗留长期残疾,而且往往无法重返全职工作。虽然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救治结局,但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国内外专家共识着重于整体治疗决策和方案的指导,国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缺少近几年肋骨骨折手术治疗进展。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性与实用性,制订了《创伤性肋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对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固定部位选择、内固定方式和材料选择及肋骨骨折常见合并损伤的处理等7个方面提出建议,为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肋骨骨折 创伤与损伤 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建立新的临床分型并验证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8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18~87岁[(52.9±14.8)岁]。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进行分型(Cheng氏分型):无退变性椎管狭窄为A型,单纯椎间盘突出为B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赘增生为C型,椎管内韧带骨化为D型。根据脊髓信号改变和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情况各型又分为3个亚型:无脊髓信号改变或DLC损伤为A1、B1、C1、D1型,伴脊髓信号改变但无DLC损伤为A2、B2、C2、D2,伴脊髓信号改变及DLC损伤为A3、B3、C3、D3型。分析不同分型的基本特征及脊髓信号改变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A1、A2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2例),A3型与B、C、D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SIA损伤分级(AI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是否有颈椎椎管退变,将患者分为无退变类(A型)和退变类(B、C、D型),比较两类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本组A型24例,B型22例,C型34例,D型8例,其中退变性患者占73%(64/88),以B、C、D型为主。B、C型占退变患者的88%(56/64),并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脊髓信号改变与颈椎退变状态有关,而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为40%。所有患者随访1~9.1年[4(1,6)年]。非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90(88,96)分、100(100,100)分,感觉评分为216(212,221)分、224(224,224)分;AIS治疗前22例均为D级,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12,14)分、17(17,17)分。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76(62,86)分、98(94,100)分,感觉评分为204(191,212)分、220(212,224)分;AIS治疗前A级4例、B级3例、C级18例、D级41例,末次随访时C级3例、D级51例、E级12例;治疗前与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0(7,11)分、16(14,17)分。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I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非手术组JOA改善率为100%,手术组改善率为95%(63/66) (P>0.05)。退变类患者年龄[(58.4±11.7)岁]显著高于无退变类患者[(38.1±11.9)岁](P<0.01)。无退变类患者治疗前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显著高于退变类患者(P<0.01)。末次随访时无退变类及退变类患者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变类患者末次随访时C型JOA评分优于D型(P<0.05),其余各型间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DLC损伤、脊髓信号改变建立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中老年患者颈椎退变程度越重,DLC损伤发生率越高,脊髓损伤程度也越重,更容易残留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该分型选择治疗方法,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提示该分型可有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 简介:摘要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在不断改进,但与国际标准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国际认证被认为是促进医学教育质量同质化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国际部(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ACGME-I)推行的认证体系的基本情况、认证组织、认证流程和认证标准。结合ACGME-I认证的重要价值,针对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认证推进胜任力导向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认证体系构建,并探讨了认证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 标签: 美国 毕业后医学教育 认证体系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临床思维培养模块化课程中应用模拟病例和小组讨论教学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将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实习的同济大学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40名学生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学生。试验组首先应用DxR Clinician(后文简称DxR)模拟病例教学软件实施DxR模块教学,随后进行小组讨论模块教学,而对照组的模块教学顺序相反。应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应用DxR评分和期中、期末客观选择题考核评估教学效果。结果76.7%(31/40)的学生认为DxR模块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有帮助,90.0%(36/40)的学生喜欢小组讨论教学并认为其对临床思维培养有帮助。对照组学生期中考核成绩、DxR评分总体表现的后阶段评分均高于试验组[(75.4±13.5)分比(66.7±10.7)分,57.3(53.7,59.0)分比46.0(43.0,53.0)分];对照组DxR评分的后阶段总体表现高于前阶段[57.3(53.7,59.0)分比46.0(39.0,48.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以DxR软件和小组讨论方式进行临床思维培养模块化教学,学生接受度高,课程运行顺利。先进行小组讨论模块教学有利于形成友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主动性,能够提高DxR软件的教学效果。2种教学方式能够互相补充,从不同维度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

  • 标签: 计算机模拟病例 小组讨论 临床思维
  • 作者: 黄润之 张国洋 杨军 吴静 刘瑞麟 胡鹏 曾盈 魏春岚 沈慧霞 程黎明 杨文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外科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 200240,同济大学医学院实训中心,上海 20007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传处 45005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科,上海 20006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450052,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医学院考试中心,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医学院外事办公室,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能够预测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列线图模型。方法2018-2019学年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调查3所医学院的1 187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情况,分析其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回归模型构建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预测模型。结果3所学校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平均分为401.03分。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平均绩点、教学模式、主要抚养者、每周学习时间、对医学的兴趣、成长所在地、同伴影响、学校学习氛围影响了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列线图的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46。结论列线图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的病理特点不同,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包括椎体强化术、前后路固定融合术、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及后路截骨矫形术等。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了及时反映SCOVF的治疗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其治疗,本指南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提出手术治疗建议。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后的胶质瘢痕是阻碍轴突再生的重要屏障,临床上对该难题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脊髓损伤后炎症和缺血等因素促进大量炎性因子释放,通过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STAT3)通路从而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最终形成胶质瘢痕。姜黄素作为一种良好的抗炎、抗纤维化的多酚化合物,已被证实能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从而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因此本文综述了姜黄素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姜黄素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 脊髓损伤 胶质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策略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16例新鲜肱骨鹰嘴窝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骨折形态呈肱骨头冠状面骨折、部分合并肱骨滑车及后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Ⅰ型9例、Ⅱ型3例、Ⅲ型4例。根据骨折类型及形态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单纯肱骨头冠状面骨折或合并滑车骨折的骨折面较稳定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行单枚或多枚埋头螺钉固定;肱骨头冠状面骨折合并滑车粉碎性骨折、骨折面移位明显者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后外侧锁定钢板及埋头螺钉复合内固定。术后2周观察创面、软组织恢复情况。术后3、6、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复位愈合、内固定位置、骨关节炎等情况及肘关节活动范围,末次随访采用Mayo评分系统评估肘关节功能,对不同Dubberley分型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1±9.2)个月(范围:15~39个月)。术后2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坏死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1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炎症状,将长螺钉取出并松解尺神经后症状缓解。12个月随访时均未出现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患者肘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20.4±11.2)°,最大背伸角度为(5.5±1.9)°。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88.7±9.1)分,其中优11例、良4例、一般1例。DubberleyⅠ型患者Mayo评分为(90.1±3.7)分,Ⅱ型患者Mayo评分为(89.7±4.6)分,Ⅲ型患者Mayo评分为(84.5±5.8)分,三种分型患者的Mayo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02,P>0.05)。结论根据低位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及形态采用合适手术入路、关节面解剖复位及个体化复合内固定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肱骨骨折 内固定器 肱骨滑车 冠状面 低位肱骨远端
  • 简介:摘要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中存在胸腔血管损伤风险,一旦发生将导致出血量多、血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结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结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胸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并发血胸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文献资料,分析并探讨此类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措施。

  • 标签: 胸椎 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并发症 血胸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复杂且病理机制尚未完整揭示,至今仍是一个医学难题。越来越多的学术观点认为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脊髓损伤有着独特的分子病理机制,即使是在相同的损伤类型情况下,患者个体遗传背景、基础疾病的差异也会影响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对脊髓受损组织的表达谱测序分析,可以揭示脊髓损伤由急性期、亚急性期发展到慢性期的全部病理学机制动态发展过程,为精准干预脊髓损伤特定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笔者就基因表达谱分析和基因表达调控及翻译后修饰方面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阐述,并对未来脊髓损伤分子病理机制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思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学,分子 基因表达谱 单细胞测序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方法: 于 2020 年 2 月 -2020 年 4 月,择取我院 新冠肺炎老年患者 70 例为研究样本,均实施责任整体护理干预,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改善作用。 结果: 70 例患者经系统性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治愈 68 例,剩余 12 例病情显著好转,平均住院时间为( 16.32±2.51 ) d ;护理满意度为 97.14% ,其中满意 46 例、一般满意 22 例、不满意 2 例,均较高。 结论: 对于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在临床系统性治疗过程中应用责任制护理干预, 更好的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 整体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老年新冠肺炎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2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6例,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上同时还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在临床护理前,两组患者在心理健康评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经过临床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的高。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科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液科 满意度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