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指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基于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建立新的临床分型并验证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8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18~87岁[(52.9±14.8)岁]。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进行分型(Cheng氏分型):无退变性椎管狭窄为A型,单纯椎间盘突出为B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赘增生为C型,椎管内韧带骨化为D型。根据脊髓信号改变和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情况各型又分为3个亚型:无脊髓信号改变或DLC损伤为A1、B1、C1、D1型,伴脊髓信号改变但无DLC损伤为A2、B2、C2、D2,伴脊髓信号改变及DLC损伤为A3、B3、C3、D3型。分析不同分型的基本特征及脊髓信号改变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A1、A2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2例),A3型与B、C、D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SIA损伤分级(AI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是否有颈椎椎管退变,将患者分为无退变类(A型)和退变类(B、C、D型),比较两类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本组A型24例,B型22例,C型34例,D型8例,其中退变性患者占73%(64/88),以B、C、D型为主。B、C型占退变患者的88%(56/64),并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脊髓信号改变与颈椎退变状态有关,而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为40%。所有患者随访1~9.1年[4(1,6)年]。非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90(88,96)分、100(100,100)分,感觉评分为216(212,221)分、224(224,224)分;AIS治疗前22例均为D级,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12,14)分、17(17,17)分。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76(62,86)分、98(94,100)分,感觉评分为204(191,212)分、220(212,224)分;AIS治疗前A级4例、B级3例、C级18例、D级41例,末次随访时C级3例、D级51例、E级12例;治疗前与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0(7,11)分、16(14,17)分。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I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非手术组JOA改善率为100%,手术组改善率为95%(63/66) (P>0.05)。退变类患者年龄[(58.4±11.7)岁]显著高于无退变类患者[(38.1±11.9)岁](P<0.01)。无退变类患者治疗前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显著高于退变类患者(P<0.01)。末次随访时无退变类及退变类患者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变类患者末次随访时C型JOA评分优于D型(P<0.05),其余各型间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DLC损伤、脊髓信号改变建立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中老年患者颈椎退变程度越重,DLC损伤发生率越高,脊髓损伤程度也越重,更容易残留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该分型选择治疗方法,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提示该分型可有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出处 《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12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1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