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区域隐匿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患者的全视野ERG (ff-ERG)特征。方法回顾临床观察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AZOOR的42例患者62只眼(AZOOR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眼底均无明显局限病灶。62只眼中,BCVA<0.1者16只眼,0.1≤ BCVA≤0.5者27只眼,BCVA>0.5者19只眼。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并通过眼科详细检查排除包括屈光不正在内的所有眼部病变的正常志愿者40名8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行ff-ERG检测。分别记录暗适应0.01 ERG、暗适应3.0 ERG、暗适应3.0振荡电位、明适应3.0 ERG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各反应诱发出的波形峰时及振幅。两组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及振幅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和振幅的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ZOOR组暗适应0.01 ERG b波(t=3.601、-6.120)、暗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2.627、-4.263、3.719、-5.86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t=-6.625)、明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3.762、-3.612、3.648、-3.739)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t=-3.832)峰时均明显延迟,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比较,其暗适应0.01 ERG b波振幅(F=3.950)、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和b波振幅(F=4.408、4.87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振幅(F=4.295 )、明适应3.0 ERG b波振幅(F=4.344)以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F=4.48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反应波形峰时、振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0.1≤BCVA≤0.5及BCVA>0.5者比较,BCVA<0.1者暗适应0.01 ERG b波、暗适应3.0 ERG b波、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明适应3.0 ERG b波和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均明显降低,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明显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ZOOR患者ff-ERG表现为各反应峰时延迟、振幅降低;BCVA越差,ff-ERG各反应振幅降低程度越明显。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视野测试 视网膜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节段睾丸梗死发病率极低,通常表现为睾丸急性疼痛,需与睾丸肿瘤、睾丸扭转等鉴别,只有少数病例报告。本文报道2例,例1患者13岁,因右睾丸肿大、疼痛3 d,伴呕吐1次于2017年5月5日入院,行右侧阴囊探查+睾丸固定术,术后诊断为右侧睾丸局部梗死。术后第5日睾丸疼痛症状消失出院。术后1年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例2患者26岁,2018年3月15日因左睾丸肿痛6 d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睾丸局部梗死可能。入院诊断为左侧睾丸局部梗死,予血塞通、那曲肝素钙、迈之灵片治疗,治疗7 d后患者疼痛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1个月患者无疼痛不适,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睾丸下极团样低-等回声,周边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

  • 标签: 睾丸疾病 节段性睾丸梗死 彩色多普勒 阴囊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记录患者的血清C肽、锌转运体8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L2RA基因rs3118470和rs2104286位点的基因分型等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各基因型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T1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模型(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模型)下各位点多态与T1DM易感性的关联。结果IL2RA rs3118470位点次要等位基因C为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P=0.026),在显性遗传和加遗传模型下,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与T1DM易感性相关[OR(95%CI)分别为0.807(0.666~0.978)和0.880(0.783~0.989),均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RA rs2104286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ZnT8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易感性相关,其次要等位基因C是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IL2RA rs2104286位点多态与患者ZnT8A阳性率有关。

  • 标签: 糖尿病,1型 IL2RA基因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尿源脓毒血症是一种因泌尿系感染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尿源脓毒血症的生存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尿源脓毒血症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脓血症 泌尿道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来评估手术难度,通过对比不同难度分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该评分模型的临床可行。方法回顾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微创)肝胆病区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8例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分别用Hasegawa和Ban提出的评分模型(scoring model of Hasegawa和scoring system of Ban,即SM-H与SS-B)进行分组。通过比较不同难度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评分模型的实用价值。结果按SM-H进行分组的低度困难组与中度难度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S-B进行分组的低、中度困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H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将为肝胆外科医师在对低、中度困难病例实施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前进行难度评估起到直观的量化作用。SS-B在预估低、中难度腹腔镜肝脏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肝脏切除术 评分模型 可行性
  • 作者: 贾伟平 包玉倩 缪珩 涂萍 刘煜 杨涛 王闻博 施秉银 刘铭 华文进 侯宁宁 章秋 胡玲 逄曙光 刘精东 王桂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200233,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10011,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330009,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长春130041,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9,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内分泌科 100144,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71006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 300020,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1404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6103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230022,南昌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330008,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250013,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昌33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锐舒霖与诺和锐治疗糖尿病的有效与安全。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为期26周、随机、开放、平行分组、阳性对照药物与非劣效临床试验,共纳入563例使用胰岛素至少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受试者根据分层区组随机方法以3∶1的比例随机接受锐舒霖或诺和锐治疗,均联合应用基础胰岛素(来得时)。主要终点指标为治疗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对基线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全分析集(FAS),锐舒霖组的HbA1c从基线(8.66±1.28)%下降到(7.77±1.09)%(P<0.001),诺和锐组(8.47±1.28)%下降到(7.65±0.97)%(P<0.001),两组差异(诺和锐组-锐舒霖组)为-0.061%(95%CI-0.320~0.199)。锐舒霖组和诺和锐组 HbA1c<7.0%达标率为24.26%和21.21%(P=0.456),HbA1c<6.5%达标率为9.65%和6.82%(P=0.310);锐舒霖组标准餐后2h血糖(2hPG)从(16.23±5.22)mmol/L下降到(12.65±4.57)mmol/L(P<0.001),诺和锐组从(16.13±5.37)mmol/L下降到(11.91±4.21)mmol/L(P<0.001);两组7点指尖血糖均较基线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比例为31.68%和36.36%(P=0.320),阴性转阳性比例为7.43%和10.61%(P=0.360),阳性转阴性比例为10.40%和7.58%(P=0.360)。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60.05%比55.40%(P=0.37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60%比77.70%(P=0.818)。结论锐舒霖非劣效于诺和锐,具有良好的有效与安全,可作为临床医师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理想选择。

  • 标签: 糖尿病 门冬胰岛素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第二足趾修饰再造甲弧影以远指尖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我们切取第二足趾指尖复合组织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游离移植,吻合胫侧(双侧)趾底动脉、神经及趾背静脉重建再造8例8指指尖缺损患者的指尖血运、感觉及外形。保留部分趾甲甲板,剥离并剔除甲基质,与患指残甲拼接。足趾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8例8再造指尖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30 h出现静脉危象,及时换药拆线后,顺利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5~20个月,其中5例术后4~10个月行指腹微修整术。再造指指腹饱满、皮纹接近,两点分辨觉为4~6 mm,手指功能接近正常,指甲生长外观良好,甲体无畸形。供区足趾无疼痛,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第二足趾部分移植修饰再造指尖甲弧影以远缺损,具有患指外形及感觉恢复佳、供区创伤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指尖缺损修复重建术式。

  • 标签: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足趾移植 再造
  • 简介:摘要遗传因素是非综合征型聋常见的致病原因。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耳聋的临床实践。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有助于耳聋的早期发现,耳聋基因筛查和诊断的普及有助于明确其病因,临床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则有助于耳聋的早期干预。至今发现的非综合征型聋的致病基因有110个,鉴定其致病基因在临床上仍存在很多挑战。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开展,对耳聋基因检测和数据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指南阐述了非综合征型耳聋的人群发病率、致病基因谱、遗传方式、疾病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基因诊断、治疗和干预,以及耳聋预防和再发风险评估等关键问题,为遗传咨询师、临床耳科医师及基因检测专业人员提供指导。

  • 标签: 耳聋 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 遗传咨询 实践指南
  • 作者: 帅瑛 姚勇利 杨涛 孙皎 刘精东 施秉银 章秋 施晓红 史晓艳 涂萍 赵冬 逄曙光 刘婕 肖新华 叶山东 杨金奎 周冬梅 杨文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29,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西宁 810007,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9,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40,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昌 330006,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西安 71006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 230022,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1508,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内分泌科,淄博 255411,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南昌 33000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1199,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1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锐舒霖®5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自2016年7月29日至2019年9月12日纳入来自全国27家中心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542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将受试者以2∶1的比例分配进入锐舒霖®50组或诺和锐®50组。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以及试验结束时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有效指标采用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数据分析,安全指标采用安全数据集(SS)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542例,锐舒霖®50组364例、诺和锐®50组178例。FAS受试者532例(锐舒霖®50组356例、诺和锐®50组176例),PPS受试者485例(锐舒霖®50组325例、诺和锐®50组160例),SS受试者533例(锐舒霖®50组357例、诺和锐®50组176例)。经过24周治疗后,锐舒霖®50组和诺和锐®50组T2DM患者的HbA1c分别下降1.56%±1.42%和1.54%±1.27%,FPG分别下降(1.94±3.08)和(1.43±2.53)mmol/L,2hPG分别下降(4.66±5.40)和(4.21±5.36)mmol/L,上述指标组内降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锐舒霖®50组和诺和锐®50组T2DM患者的总体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27%(233/357)和68.18%(120/176)]、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9.55%(284/357)和72.73%(128/176)]与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4周时分别为55.03%(186/338)和57.83%(96/166)]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舒霖®50和诺和锐®50控制血糖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门冬胰岛素50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中国汉族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者进行突变检测,对其候选剪接变异进行致病鉴定。方法采用常规酚-氯仿法从2例中国汉族OI先证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进行致病突变筛查;针对检出的可能引起RNA剪接异常的疑似致病变异,构建Minigene分析变异对于剪接的影响,进而确定其致病。结果在先证者1中发现可能影响剪接的杂合变异:COL1A1:c.858+1_858+5delGTAAG;先证者2同时存在COL1A2的两个变异,一个为可能引起异常剪接的杂合变异c.1405-7C>T,另一个为杂合错义变异c.2972G>T(p.G991V)。Minigene实验分析证实家系1的变异导致COL1A1基因第12外显子发生跳跃,家系2变异位点c.1405-7C>T对COL1A2的转录后剪接没有影响。先证者2的COL1A2基因的G991为一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c.2972G>T(p.G991V)可能为真正的OI致病变异。结论先证者1的COL1A1剪接位点变异c.858+1_858+5delGTAAG是导致OI的致病变异;排除先证者2中COL1A2变异c.1405-7C>T的致病,确定COL1A2基因变异c.2972G>T(p.G991V)为先证者2的致病原因。针对WES提示的剪接变异进行Minigene分析,不仅实现了突变致病鉴定,丰富了OI的突变谱,而且为患者产前诊断和后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骨发育不全 遗传学研究 剪接体 遗传变异 遗传关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难治癫痫(DRE)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后脑电图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DRE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VNS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每次监测描记时间大于12 h。分析VNS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脑电图特点。结果25例患者术前VEEG监测中发作间期均出现尖波、棘波及尖慢、棘慢复合波,3例能定侧别。术后3个月时1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混合节律,尖波、尖慢波或棘波单个发放,其中8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6个月时1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1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12个月时2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5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结论DRE患者VNS术后脑电图的改善程度随时间延续逐步提高,部分患者脑电图改善可早于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万邦生化)和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和安全。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自2018年8月30日至2020年5月27日从全国36个中心入选61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配进入试验组(万邦生化)和对照组(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餐后2 h血糖(2hPG)、体重、血脂、HbA1c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胰岛素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HbA1c、FPG和2hPG治疗前后变化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进行检验。结果612例患者中,进入安全数据集609例,其中试验组305例,对照组304例;进入符合方案集534例,其中试验组267例,对照组267例。符合方案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HbA1c分别下降了1.85%±1.23%和1.90%±1.27%,FPG分别下降了(3.56±2.99)和(3.72±3.26)mmol/L,2hPG分别下降了(6.94±5.41)和(7.07±5.10)mmol/L,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15%(156/305)和45.72%(139/304)]、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39%(233/305)和77.63%(236/304)]以及胰岛素抗体转阳率[分别为22.85%(61/267)和19.10%(51/2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万邦生化)治疗T2DM的有效和安全与优泌乐50(礼来制药)相当,具有良好的耐受

  • 标签: 糖尿病,2型 随机对照试验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 作者: 胡培佳 程红亮 杨涛 柳星 李清海 张寒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 230061 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临床研究所,合肥 230061,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临床研究所,合肥 230061,舒城县中医院针推科,舒城 231300,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 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合肥 23006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认知障碍(V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结扎以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制备大鼠VC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选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组。针刺组大鼠针刺“百会”“风府”“涌泉”,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间停止针刺2 d。干预结束后第3天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gb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干预后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海马Ngb[(1.18±0.06)比(0.98±0.04)]表达升高(P<0.05)。结论针刺“百会”“风府”“涌泉”可促进VCI模型大鼠海马区Ngb表达,改善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 标签: 针刺 脑缺血 认知障碍 脑红蛋白 大鼠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程序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抗体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治疗的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所带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笔者报道一例52岁女性肺腺癌术后患者接受PD-1抗体治疗8个疗程(16周)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并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查糖化血红蛋白8.1%,空腹和负荷后C肽均<3.33 pmol/L,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均为阴性,HLA基因检测提示DRB1*03∶03为易感基因型。该患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以及后续胰岛素强化治疗好转后出院。经过16个月的随访,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仍为衰竭状态,血糖波动较大。该病例提示PD-1抗体治疗后可能诱导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生,尤其是对于携带易感HLA基因型患者。希望借此文引起内分泌科及肿瘤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在应用该类药物时注意血糖的监测,从而及时发现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糖尿病,1型 程序性死亡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视神经损伤(TON)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 2019年6月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医院收治的23例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7~51岁[(34.3±2.2)岁]。视力受损程度:4例指数,4例手动,9例光感,6例无光感。术前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15例:5例P100波幅完全消失,10例波幅低于正常值下限且潜伏期延长。受伤至手术时间3 h~14 d[(3.3±0.6)d]。均行眶上外侧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其中11例有硬脑膜裂口,同时行硬脑膜修补术。记录术中所见骨折及硬脑膜撕裂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合经典视力改善评估方法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低视力及盲目分级标准,比较术前、术后10 d及术后3个月视力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出院时患者意识状态,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周[(13.5±2.4)周]。术中显微镜下探查发现所有患者视神经管骨折,3例在额部骨折处伴硬脑膜破裂口,8例筛板碎骨片处伴前颅底硬脑膜破裂口。手术时间108.5~224.3 min[(151.8±30.2)min],其中开颅时间(32.5±8.4)min;术中出血量90.5~165.3 ml[(121.3±15.5)ml];住院时间14~26 d[(19.7±3.4)d]。术后10 d,13例视力改善(57%),5例脱盲(2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7例视力改善(74%),9例脱盲(39%),与术后1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无效,其中4例术前无光感且VEP检查波幅完全消失。所有患者出院时GCS 15分,术后3个月GOS 5分,预后良好。术后1例脑脊液鼻漏,平卧7 d后愈合。余未出现迟发血肿、癫痫、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眶上外侧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可早期改善视力,提高脱盲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外科手术,微创性 视神经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分析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水平与外周血管病变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胰岛素血症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HOMA-IR呈正相关(r=0.4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FIns、NLR、HOMA-IR均是糖尿病足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足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与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足 高胰岛素血症 外周血管病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MV X线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在经束流匹配后,在两台医科达公司直线加速器(Versa HD和Synergy)上互换执行的可行。方法随机选取鼻咽癌、中心型肺癌、前列腺癌各12例患者影像,分别设计IMRT与VMAT计划,并采用电离室与ArcCheck对两台加速器6MV光子束实施患者个体化放疗验证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利用电离室实测Versa HD和Synergy加速器点剂量与计划系统相比偏差分别为(0.32±1.32)%与(0.54±1.29)%。所有计划差异均在±3%范围内,两加速器点剂量相比偏差均在±2%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ArcCheck验证结果进行绝对γ分析,显示所有计划在2mm/3%与3mm/3%标准及10%阈值条件下通过率均超过95%且其两加速器平均通过率差异仅为0.19%(2mm/3%)与0.09%(3mm/3%)。结论IMRT/VMAT计划在两加速器上执行结果均满足临床要求且双方差异微小,可实现相同计划在不同加速器上互换执行。

  • 标签: 加速器束流匹配 调强放疗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电离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缝式关颅联合颅内压监测下控制减压在外伤性急性弥漫脑肿胀(PADB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7例PADB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中2017年6月前收治的采用颅内压监测下控制减压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6月后收治的采用预缝式关颅联合颅内压监测下控制减压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回顾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术中开颅时间、脑组织暴露时间、关颅时间、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开颅时间[(19.2±1.6)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5.4±1.4) min],脑组织暴露时间[(18.5±2.4)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6.3±2.2) min],关颅时间[(11.2±1.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8.3±2.1) min],急性脑膨出发生率(22.5%)明显低于对照组(38.2%),预后良好率(70.8%)明显高于对照组(50.0%),死亡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缝式关颅联合颅内压监测下控制减压能够缩短关颅时间及脑组织暴露时间,降低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更有效地改善PADBS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预缝式关颅 控制性减压 急性脑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