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记录患者的血清C肽、锌转运体8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L2RA基因rs3118470和rs2104286位点的基因分型等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各基因型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T1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模型(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性模型)下各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的关联。结果IL2RA rs3118470位点次要等位基因C为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P=0.026),在显性遗传和加性遗传模型下,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相关[OR(95%CI)分别为0.807(0.666~0.978)和0.880(0.783~0.989),均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RA rs2104286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ZnT8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易感性相关,其次要等位基因C是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IL2RA rs2104286位点多态性与患者ZnT8A阳性率有关。

  • 标签: 糖尿病,1型 IL2RA基因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目的:研究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Amyloidosiscutisdyschromica,ACD)的OSMR基因IL31R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扩增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两姐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并进行测序,以30个正常人的样本作对照。结果:患者及其家系成员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均未发现明显突变。结论: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发生可能存在遗传学上的多变性。

  • 标签: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 OSMR基因 IL31RA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加味玉屏风汤对创伤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2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Northem印迹法检测了加味玉屏风汤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2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味玉屏风汤体内应用对创伤小鼠IL-2mRNA及IL-2RmRNA水平均具有明显的升高作用。结论加味玉屏汤可通过促进创伤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2R的基因转录表达进而逆转IL-2IL-2R的抑制状态。这可能是加味玉屏风汤纠正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之一。

  • 标签: 玉屏风汤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受体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ouzon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5月诊断的1例 Crouzon样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分析IL11RA相关Crouzon样综合征的突变特点。结果先证者为男童,5岁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眼球突出、眼距增宽、鼻根部扁平、头颅畸形呈舟状。头颅CT示小脑扁桃体略下移,枕骨大孔饱满,双侧颅板局部变薄,双侧颅骨前后径增长,颅缝均已闭合;头颅磁共振成像示Chiari畸形Ⅰ型。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IL11RA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2处杂合突变,分别为c.40_63del和c.811-2A>G,前者为整码突变,后者为剪接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c.811-2A>G突变来源于患儿母亲,c. 40_63del为新发变异。结论Crouzon样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颅缝早闭、中面部发育不全及眼部畸形。IL11R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受体α亚单位 颅缝早闭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在婴儿期出现肛周病变、腹泻及多处肠穿孔的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采用新一代外显子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对家系成员进行疑似致病性变异的Sanger测序检测。结果基因测序检测到IL10RA基因c.301C>T和c.188+1G>A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88+1G>A变异未见报道)。患儿被诊断为IL10RA相关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给予相应治疗并随访16个月。结论患儿确诊为IL10RA相关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新发现的c.188+1G>A变异扩大了IL10RA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 IL10RA基因 二代测序 基因变异
  • 简介:目的构建具有高效转染率且含有标记基因的携带白介素4受体拮抗剂(IL-4R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IL-4RA。方法将IL4RA基因插入pLNC—Laz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IL-4RA,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IL4RA通过质脂体转染PA317细胞进行包装,PA317抗性克隆经过G418的抗性筛选产生并扩增,将含有病毒的PA317细胞培养液上清收集后转染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结果扩增后的G418抗性克隆经过检测和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含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最高的病毒滴度为1×10^4CFU/mL。选择含有最高病毒滴度的PA317细胞抗性克隆进行基因组的提取和鉴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IL-4RA成功地整合到了宿主的基因组中。结论含有目的基因IL-4R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过PA317细胞包装后获得了较高的病毒滴度,为下一步哮喘模型的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转染 包装 病毒滴度 pLNC—IL-4RA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IL-1Ra和TGF-β1双基因在体外对兔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经消化分离,软骨细胞以1.5×105/ml浓度培养于6孔培养板.软骨细胞分为5组,转染IL-1Ra组、转染TGF-β1组、转染IL-1Ra+TGF-β1双基因组、未转染组、空白组.上述转染组均以LipofectamineTM2000Reagent脂质体为转染媒介.各组加入软骨块,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20ngIL-1β.于第6天后每组各取4孔1.5ml培养基,ELISA法检测TGF-β1和IL-1Ra的含量,RIA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含量.收集软骨块做HE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等组织学观察.结果转染组IL-1Ra或TGF-β1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转染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在双基因组降低最明显,与单基因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基因组基质染色均比未转染组着色较深.在双基因组软骨细胞排列尚整齐,细胞数量多,基质深染.结论联合基因治疗效果优于单基因,为体外骨性关节炎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转化生长因子 基因转移技术 软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IL-2与HBsAg融合基因并转化到BCG中构建重组BCG(recombinant BCG,rBCG),为制备治疗和预防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的二联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IL-2 pMalLP质粒和HBsAg pMalLP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HBsAg和IL-2基因,进行重叠PCR获得融合基因IL-2-HBsAg并纯化,将融合基因克隆至穿梭表达载体pMV261得到重组质粒,电转化导入BCG感受态细胞,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融合基因在rBCG中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得到IL-2和HBsAg,通过重叠PCR获得IL-2-HBsAg融合基因后成功插入穿梭表达载体,rBCG能表达融合蛋白。结论构建人IL-2与HBsAg融合基因重组质粒并导入BCG,获得了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的rBCG。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 肝炎病毒,乙型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卡介苗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L-10RA)外显子区域rs222805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食物过敏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食物过敏门诊被诊断为食物过敏的150例患儿作为食物过敏组,选择同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健康体检的15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用PCR重测序的方法检测两组儿童rs2228055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儿童该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同时比较该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与IgE阴性的食物过敏患儿、在食物过敏患儿不同器官系统表现中的分布。采用计算机虚拟突变rs2228055位点等位基因改变后引起的氨基酸改变,分析氨基酸改变后对IL-10RA结构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食物过敏组男92例、女58例,对照组男86名、女64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481),食物过敏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4.2(0.1~15.0)岁、8.0(0.1~14.0)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09,P<0.01)。(2) rs2228055位点基因型在食物过敏组与对照组分别为AA 73例(48.7%)、98例(65.3%);AG 62例(41.3%)、42例(28.0%);GG 15例(10.0%)、10例(6.7%);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别为A 208(69.3%)、238(79.3%);G 92(30.7%)、62(20.7%),食物过敏组患儿AG及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对照组儿童(χ2=8.501、7.862,P=0.014、0.005)。(3)rs222805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和阴性组食物过敏患儿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rs222805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有皮肤表现和无皮肤表现、有消化系统表现和无消化系统表现、有呼吸系统表现和无呼吸系统表现的食物过敏患儿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计算机虚拟突变发现,当rs2228055位点所编码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转变为缬氨酸后,其突变能为-0.08,IL-10RA的稳定性没有增加。结论食物过敏患儿IL-10RA外显子区域rs2228055位点基因型AG、GG及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对照组儿童,携带等位基因G的儿童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

  • 标签: 食物过敏 白细胞介素10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1β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调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BA试剂盒检测RA患者血清IL-1β水平;酶消化法分离健康人hPMSCs;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人PBMCs,分别应用PHA和CD3/CD28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活化PBMCs,并与hPMSCs进行共培养。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分析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PD-L1)和/或PD-L2 McAb阻断及IL-1β刺激条件下hPMSCs对活化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应用RT-PCR和FCM分析IL-1β刺激条件下,hPMSCs中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在PHA和CD3/CD28 McAb活化条件下,RA患者PBMCs中CD8+IL-10+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hPMSCs共培养组CD8+IL-10+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IL-1β处理后,hPMSCs对活化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比未处理组明显增强。IL-1β能够上调hPMSCs对PD-L1和PD-L2的表达;阻断PD-L1和/或PD-L2的表达后,hPMSCs对CD8+IL-10+T细胞亚群的诱导分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IL-1β通过上调hPMSCs对PD-L1和PD-L2的表达,增强hPMSCs对RA患者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IL-1β CD8+IL-10+T细胞
  • 简介:IthasbeenshownthatIL-2andIL-15canhaveopposingeffectsonlifeanddeathofTcells.However,theroleofIL-2andIL-15inregulatingthefateofothercelltypesislessclear.Inthepresentstudy,weexaminedtheimpactofIL-2andIL-15onlifeanddeathofpre-BcellsusingtheBAF-B03line.WeshowedthatBAF-B03cellsconstitutivelyexpressedtheprivateIL-2RαchainandIL-15Rαchain,andthesharedIL-2Rβchainandγcchain.StimulationofBAF-B03cellsinvitrowithIL-2andIL-15inducedvigorouscellproliferationinadose-dependentfashion.TitrationofIL-2andIL-15intheassayshowedthatthemitoticeffectsofIL-2andIL-15wereremarkablysimilar,Howerer,thesensitivitiesofBAF-B03cellstoFasmediatedapoptosisafterIL-2andIL-15stimulationwerestrikinglydifferent.CellsculturedinIL-2readilyunderwentapoptoticcelldeathuponcross-linkingoftheFasreceptorwhereascellsculturedinIL-15wereextremelyresistanttoFastriggeredcelldeath.Theanti-apoptoticeffectofIL-15inthismodelwasassociatedwithincreasedexpressionofBcl-xL.FLIPexpression,however,wascomparablebetweenIL-2andIL-15stimulatedcells.WeconcludethatIL-2andIL-15havediametricallyoppositeeffectonthefateofBAF-B03cells,althoughbothcytokinessharesimilarreceptorstructureandexhibitsimilarmitoticactivities.

  • 标签: IL-2 IL-15 T细胞 免疫学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IL-2IL-4、IL-6在卵巢癌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卵巢癌为实验组,4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为良性对照组,进行血清IL-2IL-4、IL-6测定,比较其相关性,绘制ROC曲线。结果:卵巢癌组血清IL-2IL-4、IL-6水平高于良性组,均具有较高的AUC。结论:血清IL-2IL-4、IL-6在卵巢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IL-2 IL-4 IL-6 卵巢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IL-2IL-4及IL-10的动态变化,探讨IL-2IL-4及IL-10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应答特征。 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感染后2、4、6、8、10、12周血清中IL-2IL-4及IL-10水平。同时设立正常小鼠对照组。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IL-2在第2周迅速增加,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从第6周开始下降,但至12周仍维持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

  • 标签: []  日本血吸虫 小鼠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摘要: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通常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并发症,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关节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尽管已经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进行了许多关于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招募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胃息肉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IL-1B-31C/T及IL-1B-511T/C、IL-8-251T/A、IL-10-592C/A及IL-10-1082A/G基因位点SNP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分型在不同中医证型及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评价各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L-1B-31TT基因型和IL-10-1082AG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中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IL-8-251AA基因型在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中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IL-1B-511T/C、IL-10-592C/A各基因型在各组及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IL-1、IL-8、IL-10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携带有IL-1B-31TT和(或)IL-10-1082AG型基因的脾胃湿热证,或携带有IL-8-25AA型基因的肝胃不和及脾胃虚弱证胃癌前疾病患者可能患胃癌的风险增大。

  • 标签: 胃癌前疾病 中医证型 IL-1 IL-8 IL-10 基因多态性
  • 简介:镭同位素[226]Ra;[228]在西方的黄海的海水的Ra被使用Mn纤维吸附测量—HPGeγ光谱方法。二同位素的分发特征被学习了。这些活动[226]Ra;[228]Ra是2.725.57Bqm[3];7.5134.3Bqm[3]分别地。这些活动[226]Ra;[228]到为每个深度侧面车站的底部的从表面的Ra在试验性的错误以内是可比较的,但是吝啬的活动从岸与距离减少。从分发数据[228]Ra,水平涡动扩散系数在29×1被估计0[6]厘米[2]s[1]。

  • 标签: 黄海 光谱测定法 漩水 海水
  • 简介:^60Co照射所致再障小鼠IL-1显著低于正常,补肾中药(补肾生髓1号方)治疗后,IL-1活,IL-l生明显增加;再障小鼠IL-6活性显著低于正常,治疗后IL-6水平增高至接近正常,且与IL-1呈显著正相关(r=0.904);再障小鼠IL-2的产生较正常明显增多,治疗组IL-2水平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免疫活性因子IL-1、IL-2IL-6的活性而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 标签: 再障 IL-6 IL-2 IL-1 正常 补肾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IL-10在早期梅毒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BC-ELISA技术检测48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水平。结果(1)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2)一期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水平与二期梅毒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不同RPR滴度间IL-2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3)治疗后IL-2水平明显下降(P<0.05),IL-10水平上升不明显(P>0.05)。(4)IL-2IL-10之间呈正相关(r=0.5385,P<0.05)。结论早期梅毒出现Thl上调,在抵御TP感染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梅毒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