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浅议信息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利平

  牡丹江市林口县教师进修学校157699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信息化不可避免地被引入教学中,同时科学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过犹不及,恰当应用信息化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过度应用信息化就会使学生没有了自主读书的时间,没有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没有了思考和创新的机会,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我们教师要明白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不能把学生只当作看客和听众,我们要让信息化成为课堂教学的助力,不能让信息化成为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阻力。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恰当应用信息化;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要让信息化成为课堂教学助力,不能让信息化成为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阻力。

作为一名教研人员,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对于教学中常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比较了解,本人认为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常用的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信息化不可避免地被引入教学中,同时科学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单看走入课堂旳技术手段就从录音到投影、幻灯片,从计算机、班班通到一体机、平板等多媒体设备不断在更新,足可见新技术手段更新换代有多快,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过犹不及,下面我来阐述一下为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恰当应用信息化。

一、恰当应用信息化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坐不住板凳,爱模仿,接受力强,可塑性强,形象记忆效果好,所以在教学时,教师恰当应用信息化资源,把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各种素材有目的有秩序的进行集成,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利用他们很好的交互特性、丰富的表现力及共享特性,将抽象的、枯燥的、无趣的学习内容,通过丰富的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对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进行刺激,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生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会使课堂犹如注入了新生力量,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有了深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爱学,才能学好。

如:在教学《自制泡泡液》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动画视频《吹泡泡》,多彩的动画,美丽的泡泡,把学生带入了童话的世界,使学生对泡泡充满了好奇,也有得学生会想起自己吹泡泡得经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吹泡泡的强烈欲望,然后实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会水到渠成,课堂上会其乐融融,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这是要在“恰当”的应用信息化的前提下。如果过度应用信息化,缺少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在视频动画的刺激下过度兴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只会关注表象的东西,只看到了色彩缤纷的动画,根本弄不明白视频中蕴含的知识、道理,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且看过于鲜艳的东西多了,会伤害学生的眼睛,现在近视眼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年龄越来越小了,所以要恰当应用信息化。

二、恰当应用信息化会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课上要进行科学探究,往往要进行科学实验,可是很多实验经历的时间长,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根本完不成,当然也就看不到实验结果;有些实验要求控制的条件高课堂上根本做不了,教师就只能讲实验,对于实验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恰当应用信息化资源却可以把费时的、难做的实验很容易地在课堂上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变枯燥讲述为直观展现,变费时等待实验结果为超时空观察,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塑造地球的巧手》一课时,流水的冲刷、侵蚀对地表的影响、钟乳石的形成每天的变化都是微乎其微的,是一个慢长的过程,一节课时间内不可能都实际看到。恰当应用信息化资源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把这个慢长的过程有声有色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短短十几分钟内看到了流水的冲刷、侵蚀使地表由平整变得有小沟沟,小沟一点点变大、变成小河、变成大河……;看到了岩石被溶蚀后变成液体,从洞顶逐渐往下沉淀,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钟乳石的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要在“恰当”的应用信息化的前提下。如果过度应用信息化,缺少了学生独立实验设计和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学生就只能被动接受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被动记忆,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验,才会记忆深刻;只有合作实验,才能培养合作能力。如果不让学生真正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就无法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所以要恰当应用信息化。

三、恰当应用信息化

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都会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这一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一节课中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难点一般是较为抽象、较为复杂的知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易理解难点知识。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我们要在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重难点知识掰开了、揉碎了,以学生能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会理解、掌握。教师单靠粉笔或三寸不烂之舌一般很难做到的。此时此处教师若能精心设计、恰当应用信息化资源,将信息化资源使用与传统教学无缝衔接,引入学生喜欢的视频、动画等形式,会把重难点分解,化难为简,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很轻松地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技能,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纸》一课时,纸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纸的种类也很多,若是教师利用讲解的方式,学生为了很难记住相关内容,但是如果我们能恰当应用信息化资源,学生观看了《纸的演变过程》动画视频之后,很容易就了解了纸的演变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轻松地达成了教育、教学目标。

这是要在“恰当”的应用信息化的前提下。如果过度应用信息化,缺少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缺少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分享展示,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书本知识只是前人的经验,时代在前进,知识也会不断更新,你怎知这个更新的人不会是你的学生呢?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学生有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实验方案,我们要给学生思考、创新、实验、分享的机会和时间,才能培养出不一样的人才,而不是一批装知识的容器。所以要恰当应用信息化。

应用信息化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科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滥用,更不能因为赶潮流而乱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恰当应用信息化,为科学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要保证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不能缺少教师的讲解;不能缺少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不能缺少学生的分享展示;更不能缺少师生互动。我们教师要明白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不能把学生只当作看客和听众,我们要让信息化成为课堂教学的助力,不能让信息化成为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阻力。

这是应用信息化辅助教学的理想境界,我们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1]李晓新.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小学),2017,07.[21陆文元巧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9):66-66.[3]易卫忠在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机.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2):94.[4]闵昌才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4):165-165.